毛永新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醫院,山東 淄博)
重型顱腦損傷是腦外科損傷中比較嚴重的疾病,重型的顱腦損傷面積大致占整個顱腦面積的30%,屬于大型重癥疾病的行列,其治療方法也極為復雜,且此病發病率也高,發病時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重型顱腦損傷的損傷程度有一定的判定標準,GCS 評分少于或等于8 時,判定為嚴重程度極高的病癥,而且此病的治療手續極為漫長,在進行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或常規骨瓣開顱減壓術后,也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采集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恢復程度,或有無并發癥產生等,因此如何降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致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是近幾年醫學界最為關注的話題[1-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救治中的臨床效用,以尋求治療效果更佳的治療方法,并對此予以相應的改進,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我院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準許選取收治的100 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病例做為研究樣本,納入時間為2018 年2月至2019 年3 月,按照隨機數表的方式,分為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其中對照組中男37 例,女13 例,年齡12~67 歲,平均(30.91±11.27)歲;觀察組男30 例,女20 例,年齡13~65 歲,平均(30.16±10.8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可知,兩者并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入院進行手術治療前均實行止血處理,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后在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骨瓣開顱減壓術予以治療,在手術前實行全身麻醉,在判定顱腦血腫的位置進行開顱減壓術,開顱6 cm×8 cm 的骨窗大小,進行一系列常規手術操作后實行縫合步驟。
觀察組實行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進行治療,其手術流程及操作手續為:選擇患者的切口位置,主要在顴弓上耳屏前1.0 cm 處,標準位置在發際中線處的2.0 cm 內,注意切口起點與額骨顴突夾角≥120°,便于掀開皮瓣。開正中線2~3 cm 于顱腦頂部的骨窗緣須旁,采用的是在游離骨瓣中實行,并實行5 枚鉆孔,這也要看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惡化速度,生命體征低的患者剪開硬膜小孔進行鉆孔,并先將未凝干的血液放出,以便減壓處理。額前至骨窗,以至于達到乳突前方位置,向深部咬除蝶骨嵴,并將蝶骨平臺等顯現出來[4-6]。清除患者顱腦硬膜外的血腫。切開硬腦膜,具體在顳前部位置,再將骨窗平行弧剪開,懸吊下顱腦底部的硬膜瓣處;依據顱腦其他額葉、頂葉等位置的暴露情況,清除額顳頂部的挫傷、腦內血腫等,達到徹底止血的效果;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輕抬顳葉,采用腦壓板進行,便于顳葉鉤回疝的復位。清除顱腦各部位的血腫后,若無法關顱,再將其他額極等進行切除,便于減壓。患者在進行手術后,需要對硬腦膜、骨瓣等進行相應的處理,防止腦組織塌陷,若有意外情況,則去除相應部分的骨瓣,之后再進行縫合,縫合帽狀筋膜等。手術后也要定期進行CT 復查,確保顱腦的正常,避免血腫情況出現。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依據GOS 評分進行評測,5分表示恢復良好,4 分表示為輕度殘疾,3 分則為重度殘疾,2 分表示為植物性生存,若只有1 分則視為死亡,治療總有效率=良好/總例數×100%。
比較兩組并發癥情況,主要并發癥類型有傷口感染、外傷性癲癇、外傷性腦梗死、腦積水四種情況,并發癥概率=并發癥例數(傷口感染、外傷性癲癇、外傷性腦梗死、腦積水、腦脊液漏)/總例數×100%。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第3 天、第7 天的顱內壓情況。
兩組患者的對比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 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s)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比結果如下:觀察組和對照組各有50 例患者,其中觀察組良好30 例,輕度殘疾10例,重度殘疾7 例,植物性生存2 例,死亡1 例,治療總有效率=30/50×100%=60%;對照組中良好18 例,輕度殘疾11 例,重度殘疾10 例,植物性生存7 例,死亡4 例,治療總有效率=18/50×100%=36%,χ2=11.538,P=0.000。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對比數據形成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結果如表1。
對比術后第3、7d 的顱內壓,觀察組顱內壓(20.84±1.38)mmHg、(15.95±1.12)mmHg,對照組顱內壓(27.96±2.03)mmHg、(25.04±1.76)mmHg(3 d:t=20.510,P=0.000;7 d:t=30.810,P=0.000),對比值具有統計學意義。
重型顱腦損傷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重癥疾病,致殘、致死率也隨之增長,對患者的治療是刻不容緩的。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提升,也為了減少患者的致殘人數及死亡人數,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行治療效果更高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能提升其止血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增強手術的成功率,加快患者預后的恢復質量,確保患者安全的渡過術后危險期,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7-8]。本次研究將常規骨瓣開顱減壓術和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依據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產生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產生不同并發癥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效果產生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實行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對顱腦損傷比較嚴重的患者進行及時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效控制損傷的程度,并減少術后腦積水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