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467000)武桃梨 周民霞 李娜 馬小麗 李亞麗
1.1 臨床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取我院96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均符合《內科學》診斷標準[1];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能完成調查;患者知曉并簽訂同意書。根據建檔順序分組,各48例。實驗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18~75歲,平均(44.52±12.41)歲;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18~75歲,平均(45.51±11.69)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采用宣傳手冊、板報、口頭宣教等方式,介紹慢性淺表性胃炎疾病知識;在此基礎上,實驗組予以“317護”手機APP+微信平臺:①成立“317護”手機APP+微信平臺干預小組,含1名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3名護士,采用視頻、文字結合、動圖等形式編寫慢性淺表性胃炎健康宣教知識;②了解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病史、性格、病情,建立電子檔案,指導患者下載“317護”手機APP及微信平臺,詳細介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借助發布功能,向患者傳達健康知識,如飲食指導:遵循定時進餐、定量進餐原則,多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易消化、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禁止食用咖啡、涼茶、燒烤等刺激性食物;鼓勵病友間相互交流,指導通過聽音樂、看喜劇電影等方式轉移對疾病注意力,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疾病,或采取肌肉放松訓練,即安靜狀態下,閉目,經語言引導患者進行手、頸部、肩部、胸腹等部位放松訓練,20min/次。
1.3 觀察指標 兩組健康知識知曉率。應用我院自擬健康知識知曉率問卷評估,包含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病因及治療措施,百分制,≥90分為完全知曉;71~89分為基本知曉;≤70分為未知曉。知曉率=(基本知曉+完全知曉)/各組例數×100%;兩組遵醫行為。應用我院自擬遵醫行為量表評估,包含完全遵醫(遵循醫囑用藥、飲食)、基本遵醫(偶有不遵循醫囑用藥、飲食,需家屬監督)、不遵醫(經常擅自刪減藥物劑量,且未按照要求飲食)。遵醫率=(基本遵醫+完全遵醫)/各組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5.0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 <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健康知識知曉率 實驗組未知曉2例,基本知曉25例,完全知曉21例;對照組未知曉10例,基本知曉23例,完全知曉15例。實驗組健康知識知曉率95.83%(46/48)較對照組79.17%(38/48)高(χ2=6.095,P=0.013)。
2.2 遵醫行為 實驗組不遵醫3例,基本遵醫26例,完全遵醫19例;對照組不遵醫11例,基本遵醫23例,完全遵醫14例。實驗組遵醫率93.75%(45/48)較對照組77.08%(37/48)高(χ2=5.351,P=0.021)。
隨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變化,慢性淺表性胃炎發病率逐漸攀升,往往面臨心理、生理、經濟等多重壓力,治療依從性低下,不利于預后改善及疾病轉歸。常規護理干預僅針對疾病施行護理,忽略心理及生理變化,療效欠佳。近年來,微信、317護等多媒體網絡信息平臺在慢性病管理及護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王艷等[2]研究顯示,互聯網+"317護"住院宣教平臺應用于骨科病房健康宣教,有助于緩解焦慮,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胡劍華等[3]學者研究證實,"317護"微信平臺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可提高疾病認知及遵醫行為。但臨床鮮少報道“317護”手機APP聯合微信平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應用效果,為此,本研究將兩者聯合用于48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結果顯示,實驗組健康知識知曉率、遵醫率高于對照組(P<0.05),探究原因發現,“317護”手機APP聯合微信平臺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特點,可提高患者學習主動性,強化患者疾病認知,使其積極主動建立遵醫行為。
綜上,“317護”手機APP聯合微信平臺應用于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可提高健康知識知曉率,建立遵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