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正,沈 青
(1.北辰(上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2.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90)
土壤污染是人類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調查顯示,我國的土壤總體超標率達到16.1%[1],污染場地類型涵蓋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及耕地,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污染與有機污染,其中有機污染是土壤污染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有機農藥、多環芳烴(PAHS)、石油類、合成洗滌劑、酚類等污染,整體污染狀況不容樂觀[2-3]。有機污染物極具隱蔽性和積累性,可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傳遞,遷移能力強,生物毒性大[4],可直接進入人體,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導致疾病產生,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5]。
目前,常見的有機污染土壤去除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6],物理法中應用較多的是熱脫附技術和氣相抽提技術,其中熱脫附技術[7-9]適用于低滲透性和污染深度較深的土壤[10-11],具有修復范圍廣、處理效率高等優點。該技術主要通過將土壤中有機污染物加熱至沸點后蒸發出來,再通過分離和收集后,對氣體污染物集中處理,修復完成后的土壤可以再次利用,是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修復技術[12]。
修復地塊位于我國北方某廢棄焦化廠區內,原焦化廠曾生產苯、萘、酚、瀝青等20 余種化工產品,現已停產搬遷。場地調查結果顯示,地塊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污染,包括萘、苯并(a)芘和總石油烴等污染,修復地塊面積913.2 m2,污染深度8.0 m,修復土方量7 305.9 m3。具體污染狀況及修復目標值見表1。

表1 污染物濃度及修復目標 mg·kg-1
地質勘察結果顯示,地塊分為人工填土層、輕亞粘土層、卵石層、砂巖層4個土層,見表2。淺層地下水埋深在55~60 m 左右,含水層單層厚度較大,巖性以礫石、卵石為主,累計厚30 m 左右,滲透系數500~600 m/d,深層地下水埋深60~110 m,含水層巖性為礫卵石、砂礫石,累計厚40 m 左右,滲透系數300~600 m/d。

表2 土層分布
該地塊未來用途規劃為公共設施用地,針對地塊內污染物類別、地層性質及地下水埋深情況,結合經濟效益、修復效果等綜合因素,選擇燃氣熱脫附工藝去除地塊中污染物。
原位燃氣熱脫附系統由供電供氣系統、加熱系統、抽提系統、地面隔熱系統、尾水尾氣處理系統與監測系統組成。熱脫附工藝修復系統見圖1。首先,燃氣燃燒產生的高溫氣體從燃燒器進入加熱內管,在離心風機的作用下自下而上在內外管循環流動,管內溫度不斷升高,通過熱傳導使土壤溫度不斷升高,揮發性污染物和水分受熱成氣態被蒸發出來,再經抽提系統抽到地面收集,抽出的氣體和液體經過冷凝和氣液分離系統分開,分別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在系統運行過程中,通過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根據監測數據調控運行狀況,確保加熱過程持續穩定運行。

圖1 熱脫附工藝修復系統示意
土壤加熱溫度與加熱井間距有關,加熱井間距較近時,土壤加熱更充分,但加熱井間距過近時,加熱區域重疊,會造成能源的浪費[13],本次修復加熱井間距為2.0~2.5 m,以等邊三角形排列為1 個單元。每3 口加熱井之間布設1 口抽提井,抽提井表面包裹不銹鋼鋼絲網,防止抽提井被土壤物質堵塞和腐蝕。監測井均勻布設在加熱單元的中心,設定監測深度為-1.0,-4.5 和-8.0 m,對地塊土壤壓力和土壤溫度進行實時監測。本次修復場地共設置169 個加熱井,44 個抽提井,4 個溫度監測井和4 個壓力檢測井。井位布置見圖2。

圖2 井位布設
溫度是影響熱脫附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當溫度達到目標污染物沸點時,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溫度越高,去除效率越高[14]。本次修復萘、苯并(a)芘和多環芳烴等目標污染物為半揮發有機污染(SVOCs),沸點在170~350℃范圍內,綜合污染物特征和經濟效益,為保證修復質量,設定本次修復目標溫度為350℃。
根據HJ 25.5 —2018 《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本次修復面積912 m2,采用系統布點法共布設4 個采樣點位,每個點位設置5 個采樣深度,分別為-0.2,-1.5,-3.0,-5.0和-8.0 m。具體采樣點布設見圖3。樣品采集完成后置于-4℃冷藏箱保存,48 h 送檢測實驗室測定。

圖3 采樣點布設
原位熱脫附系統運行穩定,能持續加熱保證地塊內溫度正常緩慢升高達到目標溫度,使土壤中污染物能夠有效的氣化分離。根據原位熱脫附系統中的溫度監測系統監測結果繪制溫度曲線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修復過程中土壤升溫主要有3 個階段。

圖4 溫度曲線
緩慢升溫階段:土壤溫度上升較緩,加熱升溫至100℃,大量水汽蒸發;快速上升階段:土壤水氣蒸發完成,穩定加熱至目標溫度;穩定加熱階段:持續加熱保持目標溫度穩定。
3 個深度整體升溫趨勢保持一致,-4.5 m 深度溫度升高速率較-1.0,-8.0 m 處快,主要是因為表層土壤(-1.0 m)較深層土壤更易與外界產生熱交換,深層土壤(-8.0 m)距離燃燒器較遠,因此升溫過程相對滯后。
運行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升溫階段來控制燃燒火力大小,保持土壤溫度有規律的上升,節約資源,防止火力過大增加經濟成本。
燃燒廢氣通過離心風機抽至煙囪排放,煙囪排放口處安裝監控探頭 (包括CO,NOx和SO2監測探頭以及粉塵監測儀等)實時在線監測顆粒物、CO、NOx和SO2排放濃度,見表3。

表3 燃燒器尾氣排放
由表3可知,SO2,NOx,CO 等尾氣排放濃度均小于北京市地方標準DB 11/501—2017《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排放限值[15],說明燃氣燃燒充分,運行穩定。修復過程中排煙溫度在60~160℃范圍,排煙初始溫度>300℃,熱損耗較大,有較大的的利用空間,后續設計可針對性的增加熱利用設備,提高天然氣熱利用效率。目前國內外對中高溫煙氣余熱回收技術利用比較成熟[16-17],后續可以與熱脫附項目結合起來,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修復后各采樣點污染物質量分數見表4。

表4 修復后各采樣點污染物質量分數 mg·g-1
經過原位燃氣熱脫附工藝修復后的土壤,各深度萘、苯并(a)芘的檢出質量分數≤0.8 mg/kg,總石油烴檢出質量分數≤96 mg/kg,均遠小于污染物修復目標值,符合GB 36600—2018《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中建設用地二類用地標準,修復效果較好,滿足后續規劃開發要求。
熱脫附修復效果取決于土壤性質、加熱時間等因素[18-20]。結合本研究結果,分析這些因素對修復效果的影響。
(1)土壤性質
不同的場地土壤具有不同的性質,其土壤的滲透性、含水率等均會影響熱脫附的修復效率。在滲透性方面,滲透性高的土壤污染物更易被抽提出來,熱脫附效率高。一般來說,砂土、粉土比黏土滲透性更好[21]。含水率方面,土壤水分在蒸發時會吸收大量熱,對土壤的升溫速率會有較大影響,影響整體土壤的升溫時間。土壤含水率還會影響土壤的通透性,限制空氣的流動路徑,從而影響有機污染物的揮發效率。研究表明,含水率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熱脫附的去除效率[22]。含水率過高需要加熱大量的水,能量消耗較大;含水率過低,不利于熱傳導,熱損失較快[23]。
(2)加熱時間和溫度
溫度和加熱時間是影響熱脫附效率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熱脫附效果越好[24]。溫度在熱脫附過程中呈階段性上升趨勢,緩慢升溫階段,溫度是影響熱脫附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穩定加熱階段,加熱時間是主要因素。當溫度達到目標污染物沸點并保持穩定。加熱時間越長,熱脫附效率越高,加熱溫度超過污染物沸點后,提高溫度對熱脫附的去除效率影響不大。實際運行中,溫度和加熱時間應結合起來,根據目標污染物狀況,設置合理的目標溫度,控制各階段的加熱時間,保證修復效果的同時盡可能節約資源[25-26]。
(1)熱脫附法對有機污染土壤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修復后萘、苯并(a)芘的檢出質量分數≤0.8 mg/kg,總石油烴檢出質量分數≤96 mg/kg,遠小于污染物修復目標值,修復效果較好。
(2)熱脫附升溫過程穩定,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可分為緩慢、快速和穩定加熱階段。中層土壤(-4.5 m)相較于表層土壤(-1.0 m)和深層土壤(-8.0 m)升溫過程更加快速。
(3)運行過程尾氣排放正常,符合地方大氣污染排放標準。排放熱損耗較大,后續工程實踐中可在保證經濟和處理效率的基礎上增加熱利用設施,提高燃氣的利用率。
(4)土壤性質、溫度、加熱時間是影響熱脫附效率的重要因素。土壤滲透性高,污染物更容易被抽提去除;含水率過高過低不利于熱脫附效果,含水率過高,能量消耗較大,含水率過低,熱損失較快;溫度在熱脫附過程中呈階段性上升趨勢,緩慢升溫階段,溫度是影響熱脫附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穩定加熱階段,加熱時間是影響熱脫附去除效果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