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油田總醫院(473132)許水紅
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晚期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受自身病情、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如抑郁、悲觀甚至絕望等,這些不良應激反應會對治療效果及臨床預后產生影響,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自殺、自傷行為。為改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緒,我院針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開展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 資料收集于2 0 1 7 年1月~2018年6月共92例,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齡為(58.8±8.7)歲,平均病程(6.5±1.5)年。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59.4±8.5)歲,平均病程為(6.2±1.5)年。兩組對象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可行對比。本組對象均具備溝通交流能力,學歷至少為小學,自愿接受相應的護理干預。
1.2 護理方法 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維持衛生整潔的病房環境,使患者感受到舒適。向患者說明血液透析治療的重要性,治療期間的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間合理飲食,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為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安排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干預。根據患者病情、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在實施前向患者告知方案計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主動訴說心理障礙,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如否認、消極面對、絕望等。患者的病情處于不同階段心理特點也存在明顯不同,在發病初期大多不相信自己患病,對現實不接受的情況普遍存在,在疾病后期則多采取消極被動的處理方式與態度,經過長期治療病情不見好轉則會產生絕望悲觀情緒,對生命不抱期望。故需要因人而異,引導患者逐漸認識和接受自己的病情,采用心理暗示等措施提高患者認識,改變消極態度,積極配合治療;充分介紹醫院的整體環境,在血液透析治療方面的成就,介紹治療醫生和團隊,盡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熟悉環境,熟悉醫護人員;詳細介紹病房內的各種基礎設施,以及使用各種物品的具體方法,減少不熟悉環境所產生的不便。說明血液透析治療的基本方法,提前說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告訴患者經過后續治療并發癥并不會產生過大的影響,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患者接受治療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狀態,詢問患者感受,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觸發患者不良情緒的因素;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患者的負面情緒嚴重,護理人員可通過實際案例介紹等方式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心理,從專業的角度講解血液透析的有效性,讓患者科學的認識血液透析期間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定期開展血液透析治療座談會,在講解專業知識后,鼓勵患者交流治療期間的問題,說出心理顧慮和感受,然后針對性的實施心理干預,幫助紓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建立尿毒癥患者醫護交流群,醫護人員每周定時進行問題答疑,鼓勵病友之間多進行交流和鼓勵;院方應當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支持系統,建立起基礎護理、家庭情感支持、社會多方關愛的多元化護理系統,在提供基礎護理的同時,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保持良好的聯系溝通,叮囑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理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在家中時多為患者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讓患者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1],由于尿毒癥治療費用高昂,院方應當積極協助患者尋求社會各方的支持,為患者提供幫助,免除患者的后顧之憂,進而安心接受治療;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心理輔導方式,團體輔導實施過程中先由患者講述自己在血液透析期間的真實感受以及存在的心理壓力,介紹自我調節方法,由資深護理人員對其進行一對一心理調適,幫助患者擺脫不良情緒干擾。其他病友在傾聽之后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心理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經過積極干預即可恢復。同時也能夠通過資深護理人員的心理調適獲得幫助,緩解內心深處的壓力。病友之間的鼓勵是增強患者治療信心的重要動力。
1.3 臨床觀察指標 應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測評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量表總分為75分,以50分為界限,低于50分表示沒有焦慮和抑郁的情緒,高于50分,分數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嚴重;對比兩組患者血液透析并發癥幾率,對比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兩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的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標準:在整個治療期間可積極按照醫護人員要求接受治療,積極配合;不完全依從標準:需要醫護人員的督促才能完成治療;完全不依從標準:對治療存在明顯抵觸情緒,無法完成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不完全依從)/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卡方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時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干預前兩組對象SAS、SDS量表評分比較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48.65±2.72)、SDS評分(49.63±2.85)均明顯低于對照組(55.84±3.08)、(54.95±3.12),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有2例患者出現出血癥狀、1例患者出現感染癥狀、1例患者發生導管脫落,并發癥率為8%;對照組有2例患者發生血栓、3例患者出血、2例患者發生感染、3例患者發生導管脫落,并發癥率為25%,差異比較X2=5.249,P=0.02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15%(50/52)高于對照組77.5%(31/40),差異對比X2=7.473,P=0.006。
對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的治療依從率進行評估和比較,觀察組的依從率為98.08%(51/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依從率80.0%(32/40),差異對比X2=13.845,P=0.004。
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癥的主要方法,是凈化血液回輸的過程,能夠延長尿毒癥患者的生命[2]。但是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患者不僅要面對各種并發癥,承受生理上的痛苦,也會產生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伴有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影響血液透析的效果。由此可見,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間,予以基礎治療的同時,配合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極為必要。
現代化醫護理念認為,在患者治療期間不僅要關注生理上的護理需求,使患者保持生理的舒適,也要注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心理的舒適[3]。結合護理經驗,尿毒癥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普遍存在嚴重的不良情緒,主要來源于疾病的折磨、治療并發癥、對疾病未知的恐懼等。我院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常見的負面情緒問題制定心理干預計劃,主要包括責任護士一對一的針對性護理、健康講座的團體護理,以及讓家屬為患者提供社會關懷和支持。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經過心理干預后焦慮、抑郁這些負面情緒明顯改善,治療期間對各項護理服務的依從性更高,所以并發癥明顯減少,護理滿意度較高。傳統護理理念中護理人員多依據自身經驗實施護理操作,無法感同身受的知悉患者真實感受,這使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護理質量無法保證,達不到理想護理效果。而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有利于促進護患關系和諧,使患者更加信任護理人員。
綜上所述,為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幫助排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減少并發癥幾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良好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