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子,梁莉莉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 南陽)
冷療法是臨床上應用廣泛的物理治療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不良反應少、病人依從性高等優點[1]。口含冰塊作為一種特殊的冷療方法,被證實在放化療引起的口腔粘膜炎、扁桃體術后、教學等領域有顯著效果[2-5],而人們對口含冰塊的認識還僅限于治療口腔粘膜炎。筆者在文獻回顧中發現對口含冰塊溶液的選擇及口腔冷療干預時間的實施國內外還存在爭議[6]。鑒于口含冰塊的效果,本文就口含冰療法的作用機制、應用現狀及現存問題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操作提供理論參考依據,以期口含冰塊廣泛應用于臨床。
口含冰塊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低于人體溫度的物質,在口腔內進行短時間的作用,使口腔溫度下降,一方面使末梢血管收縮,口腔局部血流量減少,進而使得口腔黏膜化療藥物的分布濃度降低,達到止血和減輕藥物對口腔粘膜細胞毒性的作用[7];另一方面口腔內較低的溫度還可以減慢感覺神經傳導的速度,降低基礎代謝率,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8]。概之,冰塊短時間作用于口腔既可以消腫止痛,又可以止血和減輕化療藥物毒性,值得在臨床推廣。
口腔粘膜炎是化療、放療或兩者結合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高達90%~100%[9,10]。潰瘍可導致劇烈疼痛和飲食困難,嚴重者可能需要阿片類藥物止痛和外科營養支持,甚至導致治療中斷[11]??谇焕浏熥鳛橐环N低成本、簡單且并發癥少的干預方法引起了研究者們的關注。一項Meta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口腔冷療能有效預防危險系數為0.27~0.63 不同水平黏膜炎的發生[6]。但該療法在不同類型的炎癥中的應用方法不同,現介紹如下。
2.1.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較強,大約在20Gy 之后相繼發生黏膜炎,劑量達到30~40Gy時炎癥可累及全部口腔黏膜[12]。并且放療為熱性殺傷劑,再加上夏季酷熱,加重了其的不良反應,因此夏季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更重[13]。徐高鑫等[14]通過對147例放療患者隨機分組研究指出,放療前后10min 口含一康復新液冰塊(4cm×2.4cm×2cm),較常規口腔護理發生率下降,且程度減輕。隨著臨床的不斷創新,又有研究者指出口含冰聯合超聲霧化[15]、核黃素[16]在治療放射性黏膜炎也同樣有效。但調查結果顯示,其對照組皆為常規口腔護理,對于口含冰聯合作用是否較單純口含冰效果更好,并未證實。
2.1.2 化學性口腔黏膜炎
王齊輝[17]對140例化療所致的口腔粘膜炎患者隨機分組研究,實驗組在常規口腔護理的基礎上化療前10min,每30min 口含冰塊(約15g)一次,結果證實口含冰塊能明顯減輕口腔粘膜的癥狀,使化療順利進行。隨后OkamotoKoichi[18]、Askarifar[19]等人也證實了口含冰塊在化療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炎上確有療效。
2.2.1 扁桃體術后
手術是慢性扁桃體炎常見治療手段,出血及疼痛是其常見并發癥[20-22]。由于部位特殊,大量出血可導致腹部不適甚至嘔吐等嚴重不良反應[23]。王愛民[24]對100例扁桃體術后患者隨機分組實驗,對照組給予組抗生素及止血藥靜滴,觀察組口含大小適宜的復方中藥冰塊,且不給予其他藥物治療。實驗結果顯示:無論在停止滲血開始的時間還是白膜形成、疼痛消失、發音開始的時間上,觀察組均早于對照組,證實了口含中藥冰塊比靜脈用藥能更好地治療扁桃體術后問題。趙曉麗[25]等以相似的實驗證實了:三餐前口含適宜大小的自制冰塊(地卡因、腎上腺素),可減少扁桃體術后的出血和疼痛??诤蛔C實在兒童扁桃體術后也同樣適用,可選擇冰牛奶或不含雜質的純冰淇淋等[26],但要注意在監護人的看護之下,以免發生危險。
口腔冷療法應用于扁桃體術后止血止痛,有利于減輕患者痛苦及術后的恢復。多選用中藥冰塊,中藥和冷療的協同作用能較好達到治療目的,減少扁桃體術后并發癥,且中藥冰塊大小以適宜患者口內含化為準。
2.2.2 懸雍垂腭咽成形術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 是最常見的與睡眠相關的呼吸障礙,甚至在睡眠中死亡,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質量[27]。懸雍垂腭咽成形術(UPPP)是OSAHS 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效率達到90.0%[28,29]。杜玉鳳、鄭翠琴等[30,31]指出口含冰塊、食冰激淋,可明顯減輕組織水腫及疼痛。
2.3.1 實習生鼻胃管操作
鼻胃管置入法是基礎護理中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之一,要求實習生熟練掌握。王平[5]等提出了口含冰塊在護基教學中的應用,對40 名實驗組學生在插管前,冰塊(2cm×2.5cm×2cm) 放入口腔內,待其完全溶化后1~2min,口腔中有麻木感覺時再行常規插管術(類似低溫麻醉)。既轉移了被插管者注意力,不適反應減輕,也減輕了練習者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使操作時間縮短了5min左右,易被學生接受。何莉、王淑瓊[32,33]等也指出口含冰塊插胃管法,有利于縮短插管時間,同時還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2.3.2 血液透析患者知識宣教
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終末期腎臟疾病主要的替代療法之一,需要嚴格限制水分攝入,但患者常因無法耐受嚴重的口渴感而難以遵從,導致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從而引發一系列心血管并發癥,降低生存率[34,35],即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宣教非常重要。宣教者可以指導患者用口含冰塊來促進唾液分泌來解渴[36]。劉貞[37]也提到需要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口渴時可以口含冰塊。
口含冰塊在鼻胃管教學和血液透析患者知識宣教中具有深遠意義,但此法在臨床中應用較少,尤指鼻胃管的教學。若今后口含冰法廣泛應用于臨床教學,將很大程度提高護理實習生的鼻胃管操作學習效率和血液透析者的口渴狀況。
口腔干燥癥(S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病,分為原發性SS(pSS)和繼發性SS。前者多為遺傳與環境所致,后者主要繼發免疫性疾病如鼻咽癌放療、手術術后、無創正壓通氣等[38]。無創正壓通氣(NPPV)是指不經過人工氣道進行通氣,能有效避免有創通氣造成的多種并發癥[39]。研究顯示長期正壓通氣的患者30%~50%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干燥情況[40]。
基于此王芳[41]開始關注口腔冷療在改善口腔干燥方面的作用,對72例無創正壓通氣患者隨機分組研究,即對照組常規口腔護理,實驗組護士白班時(08:00~20:00),間隔2h 給予患者口含0.9% 生理鹽水冰塊(1.6cm×1.6cm×1.6cm)1 次,每次2~3 塊,持續約10min,夜班時(20:00~次日08:00),根據患者需要給予,直至脫機。結果證實了口含冰能明顯降低NPPV 治療患者口腔干燥的發生率,減輕口腔干燥嚴重程度。由于NPPV患者處于高度意識障礙,進行口含冰塊操作時,需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注意口腔保護。
口含冰塊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應用于臨床,選擇適宜的冷療干預時間及其統一至關重要。筆者查閱大量文獻發現研究者的干預時間各不相同,其中在探究口含冰減輕口腔粘膜炎癥狀上,研究者們各自選取了3~5min[42]、6min[43]、20min[44]等,雖然研究結果均證實口含冰塊卻有療效,但研究者在實驗中均未對所用冷療干預時間進行詳細闡述,缺乏強有力的實踐循證依據。至今,我國對于冷療干預時間的研究,仍處于空白。
文獻回顧顯示,不同研究方案使用冰塊大小各不相同。陸茵[6]等人指出口含2cm×1.5cm×1.5cm 冰塊對治療放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有顯著效果。張海寶、李小琴[45,46]等人也提出了口含2cm×2cm×2cm 的冰塊同樣有效。更有研究者提出,在扁桃體術后止血止痛中,冰塊大小以適宜患者口內含化為準[23,47]。冰塊大小會不會影響治療效果,尚未有研究者證實。
口含冰塊要求口腔冷療患者神志清楚,能清楚表達主訴,注意觀察患者的吞咽功能,以防止嗆咳發生[41],醫護人員要注意無菌操作,做好器具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且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要注意靜脈補充營養,并注意預防口腔的凍瘡發生。
綜上,口含冰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其出現和應用在治療放化療引起的口腔粘膜炎、扁桃體術后止痛止血、氣管插管教學等初見成效。鑒于口含冰療法操作簡便、病人易于接受、且價格低廉,同時又能減輕病人的痛苦、緊張情緒等,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但在文獻回顧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口含冰雖在多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缺乏強有力的循證證據,同時在冰塊的保存期限、口腔最佳冷療干預時間、冰塊的大小、居家能否制作仍需要統一規范。探索口腔最佳冷療干預時間、冰塊的大小等或可成為今后的研究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