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莎莎,劉秋莎,周杭,方慶,楊欣
(1.重慶市秀山縣人民醫院藥學科,重慶;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藥學部,重慶)
左心耳是房顫患者血栓栓塞起源的重要部位,其中60%的風濕性心臟病房顫患者心源性血栓來自左心耳,90%以上的非瓣膜病房顫患者血栓形成于左心耳[1],口服抗凝藥(OAC)治療可顯著降低房顫患者的卒中發生率,但對于抗凝出血風險高的患者口服抗凝藥的應用受到限制,所以經皮左心耳封堵術(LAAC)對于OAC 禁忌患者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術后抗栓策略目前指南尚無明確建議,本文就一例左心耳封堵術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利伐沙班進行分析,以期探討NOAC 用于LAAC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供臨床參考。
患者,77歲,因“反復胸痛、胸悶8年,喘累1周”入院,8年前患者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行支架植入術,術后規律服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3年前患者因受涼后出現胸痛伴胸悶、喘累、雙下肢及顏面部凹陷性水腫就診于我院,復查冠脈造影提示:前降支血管近段見支架影,支架內通暢,無明顯再狹窄,予以強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療后患者好轉出院,出院后規律口服“氯吡格雷50mg qd、美托洛爾緩釋片23.75mg qd、瑞舒伐他汀10mg qn、曲美他嗪20mg tid、培哚普利4mg qd”治療;1周前,患者因受涼后出現喘累,走平路即感喘累、氣促,伴胸痛,胸痛性質為隱痛,伴腹脹,偶有夜間不能平躺,就診于我院,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力衰竭”收入我科。入院查體:T 36.6 ℃,P 100 次/分,R 23 次/分,BP 115/76mmHg,叩診心濁音界向左稍擴大,聽診心率108 次/分,節律不齊,雙下肢無水腫,余無特殊。輔助檢查:心臟彩超:1.雙房大、左室大;肺動脈增寬;2.左室收縮功能減低;3.二尖瓣、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4.主動脈瓣中度關閉不全;肺動脈瓣輕度關閉不全。心電圖:心房顫動;內生肌酐清除率22.8mL/min,血紅蛋白110g/L,血小板總數70×109/L。
入院后繼續服用氫氯吡格雷片50mg qd,于第2 天大便隱血提示陽性,遂停服抗血小板藥,并行消化道腫瘤標志物檢查,未見異常,后于第五天大便隱血轉陰后恢復抗血小板治療。入院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CHADS2-VASC 評分 為4分(心 力 衰 竭、年 齡-77歲、冠 心 病),HAS-BLED 評分為3分(肝腎功能異常、年齡-77歲),應進行抗凝治療,但考慮患者為高齡(77歲)、肌酐清除率低(22.8mL/min)、大便隱血陽性病史,抗凝過程中出血風險高,遂于第13 天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術中成功釋放Watchman 封堵器,超聲監控顯示:封堵器牽拉試驗(-),傘壓縮率15-18%,釋放后位置、形態良好,封堵成功,術后使用利伐沙班片10mg qd 抗凝治療,同時停用氫氯吡格雷片,后患者病情穩定,好轉出院。
經皮左心耳封堵術的適應癥為CHA2DS2-VASC 評分≥2 的房顫患者,同時具有下列情況之一:①不適合長期口服抗凝者;②服用華法林,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達標的基礎上仍發生卒中或栓塞事件者;③HAS-BLED 評分≥3 者[2]?;颊咝碾妶D提示心房顫動,CHADS2-VASC 評分為4分(心力衰竭、年齡-77歲、冠心?。?,HAS-BLED評分為3分(肝腎功能異常、年齡-77歲),且患者多次大便隱血提示陽性,腎功能不全,血小板總數低,屬于抗凝高出血風險和高卒中風險患者,抗凝存在矛盾,不適合長期口服抗凝藥物,綜合考慮后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
封堵器植入初始階段,封堵裝置有可能促進血栓形成,一般封堵器完全內皮化需要45 天左右,因此在封堵器表面完全內皮化之前,需持續服用抗栓藥物,以預防裝置表面血栓形成,但術后抗栓策略目前指南尚無明確建議。目前臨床上一致認可的術后抗栓方案有兩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PROTECT AF 和PREVAIL 研究,這兩項研究中所有接受WATCHMAN 封堵器植入的患者在術后繼續口服華法林和阿司匹林 81-100 mg/d,INR 治療目標值為2.0-3.0,在第45 天隨訪時確認封堵成功后,停用華法林,并給予氯吡格雷75mg/d 口服至6個月,隨后長期口服阿司匹林325mg/d,若封堵器表面有血栓或封堵不完全,則繼續服用華法林,直至封堵器表面無血栓且達到左心耳有效封堵,術后卒中發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均較低[3]。而對于有口服抗凝絕對禁忌癥患者,在ASAP 研究中,建議植入WATCHMAN 封堵器且對華法林禁忌者,給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6個月,隨后停用氯吡格雷而保留阿司匹林長期口服。該方案可減少預期卒中風險77% ,出血性卒中發生率為0.6% ,器械相關血栓形成率為4%[4]。
然而目前術后使用NOACs 的經驗較少,其中有一些案例報道術后使用NOACs 和華法林抗凝治療,結果發現接受NOACs 抗凝和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在裝置表面血栓、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發生率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5],因此,臨床醫生予以NOACs 利伐沙班用于左心耳封堵術后,以期觀察NOACs 用于LAAC 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考慮患者肌酐清除率22.8mL/min,利伐沙班約36%經腎臟代謝,相比于其他抗凝藥物(達比加群酯80%),利伐沙班的代謝對腎臟的依耐性更小[6],不建議使用達比加群酯,同時患者大便隱血陽性,考慮消化道有出血傾向,利伐沙班引起胃腸道出血的比例最低(達比加群組9.01%,利伐沙班組3.41%,華法林組7.02%)[7],因此選擇利伐沙班抗凝治療,結合患者為77歲老年人,合并腎功能不全,因此保守給與10mg qd 利伐沙班抗凝治療。
臨床藥師予以隨訪患者,患者45 天后復查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心耳封堵術后,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見確切異常,(1)雙房、左室增大;(2)升主動脈增寬;(3)室間隔搏幅減低;(4)肺動脈增寬,肺動脈高壓(輕度);(5)二尖瓣、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6)主動脈瓣中-重度關閉不全;(7)左室收縮功能減低?;颊邿o血栓形成,但需要繼續隨訪觀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房顫的患病率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步增加[8],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幾種基礎疾病,口服藥物眾多,各器官功能也呈生理性衰退,病理性的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的代謝及排泄影響最大。對于需要長期抗凝而抗凝風險又較大的房顫患者,左心耳封堵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封堵術后的抗栓策略多推薦PROTECT AF 研究的方案,對于有華法林禁忌的患者可以選擇ASAP 研究的方案,而新型口服抗凝藥為LAAC 術后的抗栓治療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尚缺乏足夠資料證明,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