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人民醫院(475000)張凌云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膽囊息肉患者78例分為兩組,各39例。研究組女19例,男20例,年齡22~45歲,平均(33.54±5.72)歲;常規組女21例,男18例,年齡22~46歲,平均(33.96±5.97)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基于常規護理予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1],內容如下:(1)成立專項小組。由病房護理人員、手術室護理人員組成,針對性培訓,針對病房護理人員予以疾病、手術相關知識培訓,主要負責滿足患者術前、術后心理、生理需求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給予更加專業化手術室、術中知識培訓,主要負責手術室、術中護理。(2)評估、診斷、計劃。根據主治醫生提供病情資料以及入院后病房護理人員目的性溝通了解患者具體心理、生理狀態,依據所獲信息對患者實際需求進行診斷,依據診斷結果,計劃具體護理方案。(3)實施。①健康教育:由病房護理人員結合圖片、視頻講解膽囊息肉產生原因、腹腔鏡手術治療優勢、術后自我護理措施,并一對一進行詳細健康教育,結合醫生提供診斷結果對患者進行溝通,詳細解答患者問題。②心理干預:結合診斷結果,個性化護理,針對疾病、手術認知度不足而產生焦慮、害怕情緒者,著重于對患者普及疾病、手術相關更為專業化知識;針對由于疾病帶來不適感而引發害怕感,可適當播放舒緩音樂、講述患者感興趣事物,轉移注意力。③手術室及術中護理:術前由病房護理人員與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交接,詳細講述患者身體狀況,告知術中需注意事項;手術室護理人員提前1h將手術所需器械放置于手術臺,并進行核對,確保器械數量足夠、無損壞;術前術后嚴格對手術室進行消毒;術后交接時,告知病房護理人員術后可能會出現問題,如切口感染等,注意觀察。④術后護理:及時更換切口藥物,并記錄準確更換時間,便于交接班護理人員能及時更換;針對術后劇烈疼痛者,可適當予以止痛藥物。(4)評價。針對護理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處理,并根據患者問題反饋評價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優缺點。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惡心嘔吐、腹脹、感染、皮下氣腫。
1.4 統計學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惡心嘔吐1例,腹脹1例,感染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69%(3/39);常規組惡心嘔吐2例,腹脹3例,感染4例,皮下氣腫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5.64%(10/39)。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研究組低于常規組(χ2=4.523,P=0.033)。
腹腔鏡手術具有術后恢復快、創傷小、療效確切等優點,屬于臨床主要治療方式,但仍會產生術后并發癥,增加患者心理、生理壓力,進而影響患者恢復[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69%低于常規組25.64%(P<0.05),說明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效果。分析其優勢應是以下幾點:①將責任分配明確,提高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質量。②根據責任分配,針對性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③經過提前對患者評估、診斷、計劃護理方案,再結合實際患者需求實施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術后專項護理,能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進而促進護理方案順利實施,達到改善預后效果。④病房護理人員與手術室護理人員交接,更利于降低術中不良事件發生率,也可提高術后護理質量。⑤病房護理人員準確記錄護理事項,便于交接者進行護理,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膽囊息肉患者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手術并發癥發生。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評估、診斷過程,要求護理人員評估及診斷結果必須準確,才能確保后續計劃護理方案有效性,因此要求護理人員需具備豐富臨床及護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