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進,趙世超
(1.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自2014 年特色小鎮概念于杭州云棲小鎮首次提出以來,各地掀起了一股建設特色小鎮的浪潮,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小鎮數量不斷增加。2016 年7 月,住建部、發改委以及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標志著特色小鎮的發展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由于特色小鎮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和戰略價值,使得其建設備受學者關注。
特色小鎮作為地區發展的一項戰略支撐,既與鄉村振興戰略不謀而合,又與地區驅動發展相輔相成。蘇愛然(2020)[1]從整體上研究了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普遍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李勝楠(2019)[2]以吉林市昌邑區特色小鎮為例,將鄉村振興戰略與特色小鎮的發展進行了結合分析。張詩嘉(2019)[3]以河南省竹溝鎮為例,從產城融合發展的角度考量了特色小鎮的發展之路。還有諸多學者單獨考量某一特定地區的特色小鎮發展,如于盈(2020)[4]考察了通州區特色小鎮的發展,許肖琳(2020)[5]考察研究了陜西省特色小鎮發展情況等。
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學者對特色小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大的角度對某一特色小鎮研究,或對我國特色小鎮從整體上進行探索;二是從小角度進行一種“特寫”研究,將特色小鎮的發展與某一特定發展戰略進行結合研究。從某一小鎮著手,探討其發展之路,進而折射我國特色小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為其他特色小鎮發展提供一定借鑒[6]。
2.1.1 區位+政策
滁州市汊河鎮地處蘇皖交界地帶,與江蘇省南京市接壤,區內交通便捷、貨運暢通,具有極大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
2015 年,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南京市江北新區,南京江北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與此同時,汊河鎮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借助毗鄰南京江北新區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2015 年安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成立,包含汊河鎮,自此汊河鎮進入發展快車道。
2016 年,汊河鎮入選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汊河水鄉風情小鎮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核,境內的滁州港正式開港。
2017 年,開工建設興茂國際旅游度假區。2017 年7 月,汊河鎮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成為滁州市首個國家級特色小鎮[7]。
2.1.2 制造業集群優勢
制造業主導,工業強鎮。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排頭兵”,汊河鎮發揮區位優勢,通過建設科技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培植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承接南京及周邊的產業轉移。目前,汊河鎮已經形成以軌道車配、裝飾建材為兩大特色支點的制造業集群,獲批成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8]。
2.1.3 區位優勢,交通引領
由于毗鄰南京這一國家交通樞紐城市,汊河鎮一直以來具備良好的交通優勢。京滬鐵路、104 國道等貫穿其中,周圍高速公路密集;水網環繞,滁州港(汊河)單船正常可以通航600 t,直抵長江,大型貨物可憑借南京港進行出口貿易。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頂山—汊河示范區被明確支持開展深度合作,加強規劃銜接和統籌布局生產生活空間。
2.1.4 都市圈核心層優勢
依托都市圈,“左右逢源”。蘇皖邊界,皖東排頭,江北第一站,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得汊河鎮身處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兩大都市圈。“左”可以得到省內政策、資源等的支持,“右”可以融入長三角核心地區,享受南京江北新區的政策紅利,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吸引投資。
2.1.5 文化旅游,城鄉融合
汊河鎮地處長江下游,山水融合,良好的自然環境使其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以特色小鎮為名片,以興茂國際旅游度假區為核心,傳承江南水鄉文化,助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鎮。根據汊河鎮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2019 年以來共接待游客11 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 900 萬左右,旅游業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9]。
2.2.1 產業類別有待完善,低端制造仍占主流
回望汊河鎮的發展歷程可知,汊河鎮從農業鄉鎮轉為工業小鎮用了不到10 年時間。汊河鎮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產業類別不夠完善,大量低端制造仍占據主流位置。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汊河鎮需要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制造業不斷發展[10]。
2.2.2 產城示范區有待進一步加強
作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該鎮的產城融合度還有待提高,產城融合的示范作用有待加強。汊河鎮作為新興工業小鎮,在產業發展建設方面存在不足,主要體現為產業與小鎮的實際狀況不匹配。
作為滁州市向東發展的第一站,汊河鎮缺乏對新興行業的重視,過于重視傳統行業,導致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不能很好地促進城市發展,產城未能達到雙促進的效果。
2.2.3 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缺乏創新經濟
受利好政策的普惠,汊河鎮在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初期吸引了大量資金,也迎來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期,但由于發展規劃問題,經濟后勁不足。以2015—2019 年該鎮的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例,該鎮經濟發展在2017 年和2018 年取得了突出進展,但在2019 年出現了經濟動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獲批特色小鎮前期,政策紅利突出,有力吸引資金投入,當政策紅利消減之后,經濟發展缺乏動力;同時,當地政府可能搞“土地財政”,在獲批特色小鎮次年,該鎮的財政收入出現了劇增,但在2019 年又恢復了往年的水平。具體見圖1。
2.2.4 旅游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吸引力
汊河鎮的旅游項目主要體現為游樂設施,例如水上樂園,缺乏對當地文化的深入挖掘,缺乏對鄉村旅游的投入。作為典型的水鄉文化,汊河鎮應著力打造水鄉文化的旅游品牌,在人文景觀上增加投入。同時,旅游項目應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開展鄉村旅游建設,助力脫貧致富[11]。
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必須加大對制造業的投入。要出臺營商政策,主動招商引資,吸引創新型企業,提高中高端制造業水平。繼續增加對企業的優惠政策,既要吸引企業,也要留住企業[12-13]。
產城融合要均衡發展。不應一味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發展要與城市發展相融合。不僅要注重城市經濟的發展,還要關注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以人民的需求為導向,建設成新時代的宜居城市,增加城市吸引力。
依托都市圈,打造都市圈內的特色小鎮。汊河鎮地處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層地帶,應致力于打造特色,結合鄉鎮特點,依托特色小鎮優勢,加快自身發展。汊河鎮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立足皖東,面向南京,在南京都市圈內打造一個富有特色的鄉鎮樣板,促進自身高質量發展。
對于經濟缺乏動力和搞土地財政等問題,當地政府要抓住小鎮的地域優勢,學習借鑒相關城市的建設經驗,優先發展高科技產業與工商業,讓高科技產業與工商業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而擺脫土地財政問題。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圖1 2015—2019 年汊河鎮的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對于旅游開發問題,要明確整個旅游業的開發思路與結構,因地適宜,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突出本地特色,彰顯本地文化。同時,政府要繼續出臺相應的政策,吸引更多投資,結合PPP 模式,保證開發旅游業具有充足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