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陰道炎癥是常見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滴蟲陰道炎等。這類陰道炎性疾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炎性反應[1],臨床表現為白帶量、色、質和氣味的異常,外陰瘙癢、灼熱等,除了導致患者身體不適,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外,還可能會導致盆腔炎、宮頸癌、不孕、流產、羊膜絨毛膜炎等諸多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及早治療陰道炎癥,預防復發,一直都是婦科醫生關注的問題。陰道炎癥的發生與陰道微生態失衡密切相關。女性陰道微生態由陰道的解剖結構、微生物群、局部免疫系統以及宿主的內分泌系統共同組成[2]。陰道內的微生物菌群與宿主和環境之間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維持著陰道微生態的平衡。有研究顯示在以陰道不適、分泌物異常為主訴的患者中,陰道微生態失調的人數比例高達99.30%[3]。另有研究[4]顯示,在使用抗生素治療陰道炎癥的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治愈后仍存在陰道微生態失調,這部分患者陰道炎癥的復發率也較高。因此,在殺滅致病微生物、治療陰道炎癥的同時恢復陰道微生態的平衡,對提高陰道炎癥的治愈率、預防復發有重要的意義。
陰道炎癥可歸屬于中醫“帶下病”等婦科疾病的范疇。帶下一詞,首見于《素問·骨空論》:“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陡登嘀髋粕暇怼隆吩弧胺驇戮闶菨癜Y,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而名之?!睗裥盀閹虏〉闹饕∫?,與肝脾腎三臟有關。脾虛無力運化水濕,腎虛致氣化失常,致水濕內停,肝郁乘脾,肝郁化火挾脾濕下注,以及冒雨涉水、攝生不潔、房事不潔、毒蟲所傷皆可致帶下異常。帶下病的治療方面,根據其病因虛實的不同,常采用健脾疏肝,溫陽化濕,或清熱除濕,行氣活血等不同的治法。中醫診治疾病注重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在治療陰道炎癥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中醫藥在治療陰道炎癥的同時對陰道微生態的調節作用,本文就不同中醫治法治療陰道炎癥對患者陰道微生態的改善做一簡要介紹。
肝氣郁滯,日久化熱,又肝郁脾虛濕盛,濕熱互結于下焦,或感受濕熱之邪,濕熱流注下焦,或經期產后,調護失宜,濕熱毒邪、蟲毒內侵,皆可致任帶二脈損傷,使其約束無力,而致帶下病。《儒門事案·卷一》言:“帶下屬濕熱蘊郁...其治與痢疾同法,既以清熱化濕熱為要?!迸R床治療陰道炎癥所致的帶下異常,多采用清熱利濕之法,常用止帶方、易黃湯、龍膽瀉肝湯等方劑進行加減。
楊雨曼[5]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方聯合甲硝唑治療109例濕熱下注型BV患者。實驗組予甲硝唑泡騰片塞陰道,每晚1次,共用10天,外加口服中藥湯劑龍膽瀉肝湯加減方(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車前子、澤瀉、當歸、生地黃、川木通、生甘草、蒼術、黃柏、川牛膝)。對照組口服安慰劑加外用甲硝唑片,劑量及療程同實驗組。治療后實驗組治愈率更高、復發率更低,陰道pH值、清潔度都有明顯的改善,陰道內乳酸菌、加德納菌和類桿菌、動桿菌的密集程度得到改善,此外患者的焦慮程度也有明顯減輕。李榮琴[6]用清熱化濕中藥方劑聯合制霉菌素治療31例VVC患者。對照組口服制霉菌素50萬U,1日4次,連用10天;維生素B2片,100mg,1日3次;維生素B6片20mg,1日3 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清熱化濕中藥方劑(茯苓、豬苓、茵陳、梔子、牛膝、車前子、澤瀉、黃柏、牡丹皮、赤芍、甘草),1日2次。兩組均進行3周治療。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較對照組升高更為明顯,陰道pH值及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顯著降低。張英忠[7]用清熱化濕方配合西藥治療600例陰道炎患者。對照組予硝呋太爾制霉素陰道軟膠囊塞陰道,1次1粒,1天1次,6天為1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清熱化濕的中藥湯劑(蛇床子、白術、車前子、蒼術、苦參、黃柏、白鮮皮、土茯苓)口服,1日2次,7天為1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復發率低。此外,治療組pH值變化明顯,sIgA、LDH明顯升高,IL-1β明顯降低。馬玉雙[8]用清熱化濕方(蒼術、蛇床子、車前子、白術、黃柏、苦參、白鮮皮、土茯苓)聯合硝呋太爾制霉素陰道軟膠囊治療45例陰道炎患者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除了口服方劑,中藥外洗劑及陰道栓劑也是中醫治療陰道炎癥的常用劑型。黃尊華[9]用健脾益氣、清熱祛濕的益生蠲濕湯治療濕熱體質的復發性VVC患者27例。實驗組強化治療方案為:口服益生蠲濕湯(黨參、黃芪、茯苓、澤瀉、蒼術、白術、黃柏、茵陳、丹皮、赤芍、荊芥、防風、生甘草)加減方加用中藥洗劑(蛇床子、百部、苦參、龍膽草、黃柏、白蘚皮、荊芥、防風、薄荷、冰片粉)沖洗外陰陰道,連續治療10天;鞏固治療方案為:于下次經期前10天開始口服益生蠲濕湯加減方,連續7天,治療3個月經周期。兩組對照組分別為單用上述中藥洗劑外洗,和頓服氟康唑分散片150mg,3天后重復一次,加硝酸咪康唑陰道栓200mg塞陰道,治療周期同試驗組。結果顯示實驗組治愈率高、復發率低,陰道乳酸桿菌數量增加更多。此外還促使患者的濕熱體質向平和體質轉化。婦科洗劑還有助于修復受損的陰道粘膜,有利于預防其他病原菌的入侵。張岱等[10]研究了復方沙棘籽油栓對BV患者微生態環境的調節作用。西藥組予甲硝唑片0.4g口服,每日2次,7天為一個療程;中藥組用復方沙棘籽油栓(蛇床子、苦參、乳香和沒藥等)塞陰道,每晚1次,1次1粒,連用12天;中西藥組則聯合使用甲硝唑和復方沙棘籽油栓,方法及療程同前2組。治療后的近期隨訪中三組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說明復方沙棘籽油栓與甲硝唑對白帶異味、增多等臨床癥狀的治療效果相似。且在遠期隨訪中中藥組與中西藥聯合組陰道乳桿菌改善情況更好,復發率較單用西藥組更低。楊亞玲[11]類似的研究也發現復方沙棘籽油栓不僅能提高BV的治愈率,降低復發率,還促進了陰道內微生態酸堿和菌群的平衡。
《丹溪心法附余》云:“婦人赤白帶下之癥,多是怒氣傷肝?!备沃魇栊梗苁柰〞尺_全身氣機,調節水液運行,肝氣郁結可影響津液的運行,致水濕內聚。脾主運化,不僅能將水谷轉化為精微物質,還能將津液吸收、輸布到全身臟腑、官竅。肝氣郁結、克伐脾土,或飲食不節,憂思勞倦損傷脾氣,脾失健運則水液停聚,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任脈不通,帶脈失約,則發為帶下病。培補脾土、梳理肝氣,使脾土健運,肝氣暢達,水液方能運化轉輸,則帶下量多之癥自除。健脾疏肝,益氣祛濕是治療帶下病的重要法則,完帶湯是補脾疏肝,祛濕止帶的代表方劑。
宋悅[12]用完帶湯加減方治療40例脾虛型BV的患者,對照組患者口服奧硝唑0.5g,每天2次,連服1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完帶湯(黨參、白術、白芍、淮山藥、蒼術、陳皮、柴胡、黑荊芥穗、車前子、甘草)并根據兼夾證型不同加減,每日2次。治療后1月的隨訪中,治療組患者的陰道pH值、乳桿菌數量其陰道清潔度的改善情況更好,唾液酸苷酶陽性率及復發率更低。譚秀芬[13]用完帶湯加減治療88例BV治愈后1周以內的患者,治療組予完帶湯(山藥、白術、黨參、白芍、柴胡、荊芥、車前子、蒼術、甘草、陳皮)加減方口服,1天2次,治療7天。對照組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口服,1次4片,每天2次,連用7天。比較兩組患者停藥7天、1月后癥狀和體征的改善情況。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pH值低于4.5、陰道菌群II~III級、H2O2陽性的比例均更高,陰道清潔度更好,陰道炎癥復發率也更低。
綜上所述,中藥湯劑不僅能提高陰道炎癥的治愈率,還能調整陰道微生態,對陰道清潔度、pH值、乳酸桿菌數目以及LDH、sIgA、IL-1β等免疫因子和炎性因子等均有改善作用,能降低陰道炎癥的復發率,值得我們更多的關注。目前雖已有很多研究探索了中醫藥對陰道炎癥的臨床療效,但中醫藥對陰道炎癥患者陰道微生態影響的相關研究較少?,F有的相關研究多集中在清熱化濕方劑對陰道微生態的改善作用,且多數研究中都會根據患者兼夾證型的不同對基礎方劑進行加減,不利于研究固定組方對陰道微環境的改善作用。另外,溫陽、滋陰的方劑也常被用于治療相應證型的陰道炎癥,但目前尚缺乏這類方劑對陰道炎癥患者陰道微環境改善作用的研究。因此,未來還需大量的隨機對照研究對中醫藥治療陰道炎癥對陰道微環境的改善作用進行探索,為中醫藥調節陰道微生態提供循證依據,也為陰道炎癥的治療提供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