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燕,葛建芳
(浙江省平湖市中醫院,浙江 嘉興)
為進一步深化落實浙江省衛健委“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推進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緊扣讓群眾就醫“少跑”“近跑”“不跑”的核心要求,把工作觸角和服務關口前移,持續將“最多跑一次”改革融入到我院門診服務管理,使改革更加貼近群眾,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為形成診療更加安全,就診更加便利,溝通更加有效,體驗更加舒適的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1]。2018年,我市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門制訂改革行動方案,促使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圍繞讓群眾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檢查少跑腿、配藥更方便等方面,以改善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重點,從群眾看病就醫的‘關鍵小事’做起,著力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績效,讓患者‘減少跑’‘就近跑’‘不用跑’,緩解‘看病難’、‘看病繁’等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醫療健康需求。“最多跑一次”——從“用戶視角”出發,打破資源配置格局,構建一種新型的服務與管理模式[2]。
醫療機構是為民服務的重要窗口,為進一步提高效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縱深發展,方便群眾辦理醫療證明[3],門診大廳設立門診綜合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專業的醫事服務。將財務、醫保、醫務等部門的相關工作前移至門診綜合服務中心,一個窗口辦結涵蓋了疾病診斷證明、病假證明、驗傷證明、死亡證明等醫療文書審核,發票遺失補打等財務相關證明,配合做好醫保備案延伸服務、特殊病種證明,異地醫保證明、雙向轉診審核。交通事故傷情聯系、個人信息修改、出院記錄、住院部預交款催款單(用于保險公司證明)受理并審查病案復印等這些審核蓋章,在門診綜合服務中心就可以“一站式”辦理完成。
門診各樓層有自助機、診間屏、移動終端等滿足各類服務,齊預約、掛號、自助結算、取單報告、發票打印、清單查詢等需求。預約還可通過電話、綜合服務窗口或手機微信、APP,登錄“浙江健康導航平臺”預約我院門診各科號源,也可通過雙向轉診平臺預約外院外聘專家門診號,病人預約成功后,就診當天到自助機上取號后到相應診室就診。檢查預約如胃鏡、腸鏡、B超、CT、MRI等有多項檢查項目的,盡可能安排在同一天的相近時間段,減少患者的往返次數,有效避免醫院付費排“長龍”的現象。
醫院堅持“弘揚中醫,造福百姓”為宗旨,為更好地服務百姓,近年來加大與滬中醫特色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合作,深化與滬接軌,與上海三甲醫院成為聯盟成員單位,建立專科合作。“醫療接軌上海”依托上海強大的技術支持,開展知名專家來本院坐門診,給患者提供優質、便捷、安全、連續、完整的醫療服務,獲益于上海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患者逐年增多,受到百姓的好評。
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項目,新模式進一步創造了資源可共享、就醫更便捷、患者更安全、服務更周到、管理更高效[4]。開啟納里云診室遠程視頻會診,建立臨床病例高效的遠程會診系統,通過診間電腦與三甲醫院專家實現遠程面對面會診,提供進一步的診治意見,實時方便解決臨床疑難問題,讓基層患者省心省時又省力。“堅持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通過遠程會診,提高優質資源的可及性和醫療服務質量,醫療診斷的及時性、準確性。努力實現院內流程‘最多跑一次’,看病就醫少跑一次。夯實“智慧醫療”建設中,全面推進便民惠民,切實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率先開設中醫綜合夜門診服務,成為嘉興各縣市級中醫醫院中首家開設中醫綜合夜門診服務的醫院。為優化服務,確保夜門診服務質量,醫院整合人才資源,組建了“治未病”夜間服務團隊。原有急診輔助科室的基礎上,增加中藥房夜門診值班,提供中藥調劑服務,保證整個就診流程通暢、高效,與白天等同。中醫夜門診服務內容包括中醫診治、中藥調理、針灸、拔罐、艾灸、穴位埋線、小針刀等,治療項目和收費標準均與白天一致。夜門診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夏秋季夜門診時間為18點至21點,冬春季為17:30至20:30。中醫綜合夜門診服務將醫療服務從“方便管理”向“方便患者”轉變,既體現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滿足上班族,學生群體等不同人群對中醫服務的需求。中醫夜門診開設,既有利于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日間就診壓力,減少日間門診擁擠。有力提高患者滿意度,一舉多得,一經推出便受到患者的廣泛歡迎和好評。
為適應現代快節奏生活,滿足不同人群對中藥的需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醫院立足實際,不斷探索創新,今年4月在本市首家成功引進“中藥配方顆粒自動化調配系統”,門診藥房、處方系統與配藥系統已經實現無縫對接,醫生開出的電子處方通過系統自動發送到發藥終端。中藥配方機就會根據處方進行調配,將一付中藥方劑準確計量,平均封裝成兩包,便于攜帶,利于儲存,大大方便了患者服用。病人很多來自全省各地,有時病人等不及拿藥,推出中藥飲片代煎、快遞配送上門服務,絕不讓病人跑第二次,體現人性化服務。
“一站式”服務更貼心,功能集醫患溝通、醫療咨詢等需求,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維護醫院品牌形象,精神飽滿,微笑服務,熱情接待患者、家屬與來訪者。接受日常服務咨詢,準確向患者提供信息,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保護病人隱私,服務周到,禮貌待人,表情溫和,仔細傾聽病人和家屬,識別存在的問題,善于發現病人和家屬的需求,服務中心增加意見箱、溝通本,征詢與收集患者對醫院各項工作的相關意見,滿足門診個體化服務。溝通中心接待流程通暢,有登記、有結果、有反饋,避免患者多次跑。進一步體現公立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讓就診更便捷、更高效,增加群眾看病辦事的獲得感和滿意度[5]。
用患者聽得懂、聽得進的途徑和方法,門診醫護人員積極向患者宣傳衛生常識,發放健康處方,做好控煙宣傳,維護公共衛生,營造良好有序的就醫氛圍。落實便民措施,提供針線、手紙、老花眼鏡、清涼油、風油精等,免費測量血壓、體溫。推出“共享輪椅、共享充電寶、物品寄存”便民項目,專人定期消毒和維護,保證患者的使用安全,借用便捷,只要打開支付寶掃一掃輪椅固定樁上的二維碼,開鎖取車,便可正常使用,不斷優化服務推進服務品質,提升完善服務舉措,實現質量、安全、效能三者兼顧,為患者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優質就醫體驗。
寬敞明亮的門診大樓內,身穿紅馬甲的社會有志青年、優秀學生、本院醫生、護士、行政人員,抽空加入志愿者服務團隊,活躍在醫院門診各個角落,微笑地接待每一位前來門診的患者,主動分流病人窗口排隊,引導和協助病人到自助機上掛號和付費,熟練操作著預約、取號、掛號、結算、查詢、取單子、登記及發放化驗單,已成為患者就醫的貼心好幫手,有效縮短病人候診時間,提高自助機的使用率,協助做好門診自助機日常管理,提升志愿者服務能力。見高齡、殘疾、體弱患者主動攙扶,全程幫助患者就醫,共同維護門診舒適的就醫環境,全方位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醫療服務項目的落實。
“最多跑一次”是非常好的舉措,政府有擔當,醫院在發力,民生得福祉[6]。門診綜合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貼心的全方位醫療服務,與患者密切相關的幾項門診服務歸并整合,讓“機器跑”、“信息跑”、“數據跑”代替患者跑,實現了患者少跑路、不跑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醫院始終將“最多跑一次”改革思路融入患者就診的方方面面,成為了優化就醫流程的催化劑。開通異地醫保是百姓最受益的,無論在全國哪家醫院就診,均可享受醫保待遇,實時報銷。真正以改善惠民、便民為出發點,解決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不斷推動深化改革的實踐創新服務模式,使醫院服務質量有效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助力門診服務管理,努力打造成讓百姓獲得感更強的醫療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