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彭 鳳,劉 陳,肖金海,沈 燕,黃琬迦,蔣小燕,劉 莉
(重慶市巴南區中醫院婦產科/國醫大師段亞亭傳承工作室/針灸科,重慶 400055)
子午流注法結合中醫傳統療法治療婦科疾病在臨床治療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現將子午流注法治療婦科疾病的臨床應用綜述如下。
月經不調。吳土連等[1]觀察48例陰虛血熱型月經先期患者,治療組在對照組(地屈孕酮治療)基礎上采用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聯合兩地湯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1.67%)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P<0.05)。楊冬梅等[2]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月經周期延長,治療組自擬補腎益精湯為主方結合擇時(早晨5點)服藥治療,對照組用戊酸雌二醇片和黃體酮膠囊周期序貫治療,均連續治療3個月。結果停藥3個月后月經、中醫癥狀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治療組87.5%,對照組66.25%。
多囊卵巢綜合征。李寧等[3]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隨機分為3組,治療組用子午流注開穴法治療,對照組分別為普通針刺組(普通針刺法治療)及克羅米芬組(克羅米芬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3%,而兩個對照組均為88.7%。
痛經。鄧海珊等[4]觀察60例原發性痛經患者,治療組在對照組(子午流注法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經脈干支表達法(參照“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訣”取穴,再根據開穴時辰找到相應穴位)。治療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疼痛癥狀逐漸減輕。宋娟[5]用艾灸結合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治療組用艾灸結合子午流注納甲法(三陰交、關元穴為主穴,配穴根據子午流注納甲法選取),對照組口服布洛芬緩釋片。結果治療組對痛經伴隨癥狀、中醫證候的改善及遠期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李寧[6]治療痛經,治療組用子午流注因時取穴針法(根據子午流注納甲法因時開穴為主穴,辨證選八髎穴、三陰交、委中、陰陵泉等為輔穴),對照組采用普通常規辨證論治針法。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陳秋霞等[7]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兩組均用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取痛經方(次髎、中極、足三里、三陰交、地機)為基礎,治療組加用子午流注開穴法因時開穴作為主穴,對照組加用假穴。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67%)優于對照組(60.00%)(P=0.020)。
絕經前后諸證。梁潔莎等[8]治療PMS60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地屈孕酮片、谷維素片)基礎上給予子午流注開穴法(采用子午流注納甲法開穴,根據具體病癥辨證選穴為輔穴)及中藥治療。結果子午流注開穴法聯合中藥治療PMS療效顯著。彭德忠等[9]運用子午流注理論的刮痧療法改善圍絕經期女性睡眠質量,試驗組用子午流注納甲法的刮痧療法,對照組用安定片治療。結果治療組有較好療效。李牧真等[10]用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治療經前期綜合征18例,辨證施治結合子午流注納甲法按時開穴取穴,結果總有效率88.8%。治療最短2個療程,最長為4個療程。
姚慧等[11]觀察子午流注擇時穴位貼敷治療妊娠惡阻脾胃虛弱證的臨床療效,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子午流注擇時中藥(生姜汁、砂仁、蘇梗)穴位貼敷(取穴中脘、神闕、內關、足三里、涌泉,辰時或巳時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6.6%、對照組65.0%(P<0.01)。
端明秋[12]、姬秀紅等[13]觀察產婦乳汁分泌情況,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治療組實施子午流注法穴位按摩(以乳根、膻中、足三里為主位,按照子午流注進行配穴)。結果子午流注法穴位按摩能促進產后產婦乳汁分泌。朱虹等[14]觀察6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婦,兩組均予常規乳房護理,治療組結合按子午流注理論分別于辰時、未時、戌時選擇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為主穴進行穴位按摩。結果治療組泌乳素含量、乳房充盈度、泌乳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盆腔炎性疾病。張艷紅[15]觀察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兩組均用子午流注針法(根據子午流注納甲法因時開穴作主穴,辨證取陽陵泉、委中、三陰交等為輔穴),治療組加用當歸芍藥散。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馬力鳳等[16]治療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隨機分為3組,3組均用抗生素治療,治療組、對照組分別選擇卯時、辰時、酉時以復方藤醬湯保留灌腸治療。結果治療組、對照1組、對照2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6.7%、70.0%、83.3%。
婦科術后調理。譚敏華[17]觀察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治療組行子午流注低頻穴位治療,對照組未做處理。結果治療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好。饒赟等[18]觀察100例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治療組行子午流注擇時熱敏灸治療(手術當天晚上21:00熱敏灸1次,第2天及以后每天早上6:00~8:00、晚上21:00~22:00各灸1次),對照組行普通艾灸治療。結果治療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好。余妮絲等[19]治療婦科術后腹脹,用王不留行擇時耳穴貼壓(于6點~7點、8點~9點、10點~11點、21點~22點四個時間段干預,雙耳交替)。結果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劉園園[20]、黃惠榕等[21]、張蘭等[22]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腹脹,用擇時穴位貼敷(7:00~9:00)、擇時耳穴埋豆(取雙耳肺、三焦、大腸、脾穴,于4:30、6:30、9:30、21:30進行按壓)、子午流注擇時中藥熱奄包熱熨下腹部(辰時或巳時)。結果術后腹脹明顯改善。范少華[23]、劉春艷等[24]、郭清華等[25]探究子午流注熱奄包治療對婦科腹腔鏡(開腹)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療效,實施常規術后護理聯合子午流注熱奄包治療,時間均在術后第1天辰時或巳時。結果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好,癥狀緩解。楊治等[26]用子午流注擇時穴位注射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新斯的明治療組予以子午流注擇時(辰時)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療,結果治療組首次排尿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尿潴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袁冬兒[27]用子午流注中藥熱熨對婦科腹腔鏡術后疼痛進行干預,結果子午流注中藥熱熨能有效緩解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顯效快、療效好、作用持續時間長、安全性好。莫麗平等[28]用子午流注擇時中藥熱熨治療宮腔鏡術后腰酸腰痛,對照組予以腰背部中藥包熱熨治療,治療組予以腰背部申時中藥包熱熨治療。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以上按子午流注法治療婦科不同疾病分類的文獻共28篇,除1篇文獻無對照外,其余均為子午流注法治療婦科疾病的隨機對照試驗,檢索發現:①樣本含量:大于或等于100的文獻有16篇,其余樣本含量均較小;②應用范圍:婦科術后治療最廣泛,其次為月經病、痛經、經前期綜合征、產后缺乳;③辨證分型:僅5篇文獻進行了辨證分型,其余均未提及;④聯合治療:納甲法通常聯合針灸治療,而納支法通常聯合中醫外治法(穴位貼敷、熱奄包、熱敏灸、耳穴貼壓、穴位注射、中藥灌腸)及中藥口服;⑤干預措施:12篇使用子午流注納甲法,15篇使用子午流注納支法,其中子午流注針法聯合中藥3篇,單純子午流注針灸法9篇,單純子午流注擇時口服中藥1篇,其余均為子午流注法聯合中醫外治法治療;⑥對照設置:僅6篇文獻設有兩組對照組,其中1篇設有安慰劑組,其余均僅有1組對照組;⑦中醫外治法:熱奄包治療有6篇文獻,運用廣泛且均用于婦科術后治療,其中2篇文獻采用中藥二子散(吳茱萸、萊菔子),2篇采用四子散(二子散加枳殼、厚樸、小茴香),1篇采用吳茱萸加粗鹽,1篇僅采用粗鹽;耳穴貼壓、穴位貼敷各2篇,中藥灌腸、熱敏灸、穴位注射各1篇;⑧穴位選擇:2篇文獻直接運用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智能選穴,10篇文獻根據患者就診時間依子午流注納甲法因時開穴為主穴,辨證選取輔穴,13篇婦科術后文獻選穴以足陽明胃經腹部上穴位、足三里以及脾、胃、內分泌耳穴為主;⑨時間選擇:5篇文獻選擇辰時,1篇文獻選擇卯時,3篇文獻選擇辰時或巳時,1篇文獻選擇申時,1篇文獻同時選擇辰時、巳時及亥時,1篇文獻同時選擇卯時、辰時及亥時,1篇文獻同時選擇寅時、卯時、辰時及亥時,以辰時、巳時、亥時、卯時為主,其中辰時治療最多;⑩療效標準:僅8篇文獻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醫癥狀量化方法及其臨床應用述評》中相關內容制定,其余均為自擬療效評價標準。
子午流注法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為理論基礎,根據十二經脈不同時辰氣血盛衰進行開穴治療,天人合一,調整陰陽,糾正氣血偏盛,強調定時、擇時、因人給藥、因時制宜,應用于針灸、辨證、用藥和養生等。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病機主要為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傷,胞宮受損,以及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失調。其臟腑功能中與腎、肝、脾最為密切。同時傳統醫學認為“女子血海盈虧有期”,根據子午流注理論,借著氣血灌注、盛衰開闔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協調陰陽,調和氣血的方法治療婦科疾病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子午流注法在婦科疾病臨床治療中的運用越來越受重視,且療效顯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①婦科病種及具體運用方法局限,有待進一步開展研究;②主要集中在婦科術后、月經病、盆腔炎、妊娠惡阻、產后缺乳方面,對目前備受關注且亟待解決的不孕、PCOS、卵巢功能不全、帶下病、產后便秘、產后盆底康復等婦科疑難病的研究甚少,研究空間還很大。③缺乏動物實驗,研究樣本量單一,缺乏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無統一的療效評價標準,今后進一步進行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制定統一的療效評價標準,提高結論的可信度;④應用大多局限在中醫外治法方面,對指導婦科臨床辨證用藥及婦科疾病調理的研究尚缺乏,今后應加大力度對其研究,充分發揮其臨床應用療效;⑤臨床中尚未形成統一的操作標準,尤其是子午流注納甲法操作復雜且難度大,希通過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將子午流注診療過程實現“標準化”和“軟件化”,使其具有操作簡便,適用性廣,重復性強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