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邦軍
(四川省梓潼縣寶石鄉畜牧獸醫站,四川 梓潼 622159)
1.1 雞霍亂又名雞出血性敗血病,致病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患雞以劇烈下痢為特征。
1.2 雞白痢是21 d 以內雛雞多發的以下痢和敗血為特征的傳染病,病原為雞白痢沙門氏菌。
2.1 雞霍亂
2.1.1 最急性型 見于流行初期,病雞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死前多無癥狀。病程短的幾分鐘即亡,長則數小時而亡,患雞一般夜間死亡。病雞多肥壯或高產。
2.1.2 急性型 病雞精神沉郁,嗜睡,羽松毛亂,翅下垂,廢食,口渴喜飲,呼吸困難,鼻口流泡沫樣黏液,嚴重腹瀉,排黃、灰白或淡綠色稀糞,雞冠、肉髯青紫,發病1~3 d死亡。
2.1.3 慢性型 病雞日漸消瘦,冠髯蒼白,羽毛蓬松、無光,單眼或雙眼腫脹,腿關節腫大,跛行,呼吸困難,腹瀉,病程長達14 d以上,后期消瘦而亡或成為病菌攜帶者。
2.2 雞白痢 種蛋消毒不嚴可導致雞白痢沙門氏菌垂直傳播,造成雛雞出殼即死或孵出后5~10 d 感染發病。病雛雞怕冷、扎堆,昏睡,翅下垂,呼吸困難,后腹收縮加快,排漿糊樣白色便,尖叫,肛門周圍絨毛粘有石灰樣糞便,糞便干硬成塊,堵塞肛門。成年患雞產蛋量下降,排青棕色稀糞,進行性消瘦。
3.1 雞霍亂 突然死亡雞無明顯病變。急性型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點,肝腫大,表面散在許多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點,十二指腸有嚴重的出血性炎癥。
3.2 雞白痢 病程稍長的雛雞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有磚紅色條紋,有的心肌、肺、肝、肌胃、盲腸或大腸上有灰白色小結節和壞死點,卵黃吸收不良,呈油脂樣或干酪樣。成年母雞卵巢萎縮,卵泡無光澤,呈淡清色或鉛黑色,其內容物呈油脂樣。
4.1 雞霍亂
4.1.1 疫苗免疫 可免疫哈爾濱產731弱毒疫苗或南京產807疫苗,接種需在60 d,免疫期一般為90 d。首免15 d 后加強免疫1 次,免疫7 d 內禁止使用抗菌藥物。
4.1.2 藥物治療 磺胺-5-甲氧嘧啶4 份+抗菌增效劑1份,內服或拌料用5~6 d。
青霉素肌注,5~10萬單位,2次/d;鏈霉素肌注,2次/d。
4.2 雞白痢 種雞場定期進行雞白痢檢疫,病雞及時淘汰;孵化器和種蛋入孵前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熏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