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細菌性腹瀉的誘發病原體不同,其病癥特點以及治療方案必然存在差異,因此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展開對癥治療,確保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1.1 病原 大腸桿菌性腹瀉,其病原主要就是大腸桿菌,該病菌在溫暖及潮濕的環境當中,能夠存活30d左右,在干燥和寒冷的環境當中則能夠存活更長的時間。該病菌對于強酸、強堿有著較強的敏感性,常規消毒藥物均能夠殺死該病菌。大腸桿菌主要是寄生于雞的腸道當中,當雞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發病。或者也可以寄生在飼料及飲水當中,健康雞在接觸后即可導致發病。該病多發于3~6周齡幼雞,可發生于一年四季,尤其在冬末春初季節,該病有著更高的發生幾率。
1.2 病癥特點 大腸桿菌型腹瀉雞,會出現嚴重腹瀉,其糞便有的為灰白色,有的為綠色,往往繼發、并發其他疾病。患病雞精神狀態不佳,無食欲,呼吸受阻,雙目無神,不愿走動。通過對病死雞進行鏡檢,可發現氣囊炎、關節炎以及心包炎等一系列病變癥狀。該病病程為3~4d左右,死亡率為5%~20%。
1.3 防治方法 該病大多使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腸桿菌極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治療之前應做好藥敏實驗,從而選擇最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可以使用強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藥物,連續使用1周即可。為了降低該病的發生幾率,養殖戶要認真做好飼養管理工作,確保雞舍光照通風正常,及時的清理糞污,避免細菌大量孳生,避免飼料出現腐爛變質現象,禁止飲用污染水源。
2.1 病原 巴氏桿菌型腹瀉,其病原主要是多殺性巴氏桿菌和革蘭氏陰性菌。該病菌并不具備較強的外界抵抗力,常規消毒藥物即可快速殺死,尤其是酸堿類消毒藥物效,效果更加敏感。在陽光照射下,病菌幾分鐘即可喪失活性,60℃環境下10min即可被滅活,在低溫條件下則有著較強的活性。該病可發生于任何品種,任何年齡、性別的雞,尤其是成年雞、高產母雞以及3月齡雞,有著更高的發生幾率,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秋季節發病率更高。
2.2 病癥特點 巴氏桿菌型腹瀉病雞會出現嚴重的下痢,其糞便為黃白色,有的呈綠色,其體溫高達43℃左右,病雞不合群,閉目打盹,食欲降低,張口呼吸,甩頭,觀察其雞冠可發現腫脹明顯并且發紫。通過對病死雞進行剖檢,可以發現其肝臟部位出現壞死點,十二指腸出血,同時伴隨心包炎。病雞整個發病病程較短,死亡率極高。
2.3 防治方法 該病主要使用磺胺類藥物、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或者使用血清治療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治療過程當中,肉雞可以使用磺胺氯噠嗪鈉300mg+1L水混合后供病雞飲用,每日2次,連續飲用1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產蛋雞禁用,肉雞在屠宰之前1d需停藥。或者也可以使用鹽酸環丙沙星進行治療,每1L水中拌入20mg鹽酸環丙沙星,混合后供患病雞運用,連續使用1周即可。為了降低該病的發生幾率,養殖戶要認真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消毒制度,按照流程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禁止從疫區引種,有效避免疫病的傳入,保障雞群健康生長。
3.1 禽副傷寒 患病雞會出現嚴重的下痢,呈水樣狀,多發于1~2月齡雞。對病死雞進行剖檢可以發現存在嚴重出血性腸炎,肝臟以及脾臟等部位出現壞死灶。
3.2 禽傷寒 患病雞會排稀糞,呈黃綠色,多發于成年雞,對病死雞進行剖檢可以發現其肝臟及脾臟腫大現象明顯,并且肝臟出現壞死灶,呈青銅色。
3.3 防治方法 對于該病的治療,需要使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可以使用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藥物,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為了降低沙門氏菌型腹瀉的發生幾率,養殖戶要及時淘汰陽性雞,堅持自繁自養,避免疫病的傳入。如果必須要進行引種,應嚴格做好檢疫工作,確保健康方可引種。同時要認真做好衛生清潔及消毒工作,確保環境健康衛生,降低發病幾率。
綜上所述,隨著雞細菌性腹瀉發病率的不斷升高,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本文以大腸桿菌、巴氏桿菌以及沙門氏菌等病原為例,通過對不同病原引發的腹瀉癥狀進行分析,并探討了針對性的防治對策,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