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非洲豬瘟;豬場;轉型升級
我國經過近一年的防控,非洲豬瘟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養殖戶的補欄率明顯提高。但是凡事有弊就有利,非洲豬瘟的防控也成功的加速了我國豬場的轉型升級,綠色化、集約化的養殖模式更加的流行起來,我國屠宰企業也隨之產能轉型,非洲豬瘟自檢也在我國很多的屠宰企業中成功建立起來。在我國政策、市場的影響下,我國生豬產業鏈已經發生了顯著的產業提升。
近期我國為促進生豬生產復蘇,出臺了不少的政策,以充分調動我國的生豬養殖戶積極補欄,并且通過一些研討會、電話會議切實解決養殖戶的一些實際困難問題。《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就是在這一前提下實行起來的,我國的農業農村部也隨之下發了很多的指導性扶持方案。
我國為了保證居民的“菜籃子”,就明確對各地私自超范圍劃定禁養區以及私自擴大禁養限養范圍等不合理的問題責令相關部門進行限期整改,對應的禁運限運措施也要嚴格按照規定來實行。同時我國各地政府也不斷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的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復蘇,對該行業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當然在以上這些前提下,我國也是積極的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調整優化豬產業布局,促進該行業的可持續轉型發展。
但最近一年,受非洲豬瘟疫情以及對應的豬周期疊加影響,生豬生產還是不斷的下滑,雖然我們成功的控制了疫情,但養豬產業需要逐步的恢復,因此下一步,疫情防控、生豬生產就要同步施行,生產、貸款、政策、用地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也要隨之加強,這樣才可以刺激我國生豬生產的發展恢復[1]。
當然,隨著我國生豬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國各地的生豬養殖戶積復欄率也是有所提高。但生豬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時間,所以我國生豬產業的恢復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就像2018年10月生豬產能被影響下降,這就導致了2019年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但隨著豬價的上漲、疫苗的研發,我國的生豬補欄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恐慌情緒在減緩。在養殖戶消除懼養心理的前提下,就可以合理安排生產,合理補欄、適時出欄。防疫條件也是得到了提升,并且我國更多的規模化養殖企業也把我國生豬養殖的生物安全水平提升了一個檔次。
非洲豬瘟雖然使我國生豬養殖業損失慘重,但是也成為我國生豬產業轉型的動力,該疫情的防疫使得我國的生豬養殖業在多方面進行了較大的產業升級。
我國的生豬養殖量占全球一半,但是在非洲豬瘟以前,我國的生豬養殖99%以上多是以散養戶為主。這也就導致了我國生豬養殖戶防疫意識較為淡薄,進而導致我國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得不到本質上的提高,泔水喂豬較為普遍,并且生豬運輸車輛的帶毒傳播也是較為普遍。但是隨著我國非洲豬瘟的防控,我國生豬生產加快了產業化發展的步伐,綠色化、集約化養殖趨勢明顯。隨著我國生豬產業在我國環保政策的驅動下,我國農業農村部也是著力推動我國鄉村地區生豬養殖朝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各地很多的生豬養殖場被關停拆除,或者是進行生態化改造,產能提升顯著、產業化轉型明顯。
我國的生豬養殖業也在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源不足、市場波動以及非洲豬瘟的打擊,這就導致我國的生豬養殖業中環保、良種豬、防疫等模塊都需要技術升級,中小養殖戶的現代家庭牧場也需要政府技術扶持才可以完成[2]。
因為我國是實行生豬定點屠宰制度,所以生豬的屠宰也是該產業鏈的關鍵點。然而我國的生豬屠宰行業卻是發展嚴重不足,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企業屈指可數,并且很多企業尚不具備非洲豬瘟的檢測能力,獸醫數也是相對不足。而在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的相關屠宰企業也是在加速淘汰落后產能。豬瘟自檢以及駐場獸醫等制度也是被逐步的施行起來,一些不具資格的企業被關停,生豬定點屠宰證也被吊銷。
總的來說,經過這一年的非洲豬瘟防控,我國豬場的轉型還是很顯著的,補欄率明顯提高,綠色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被廣大的養殖戶所追捧,并且我國的相關屠宰企業也是隨之進行了對應的產能轉型,非洲豬瘟自檢體系被逐步的建立起來。在我國各地政府的政策鼓勵之下,我國的生豬產業也是進一步的朝著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