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接觸性的傳染病,由于傳播速度快、傳染范圍廣、死亡率高等特點,對家豬、野豬的飼養產生極大的威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將會使非洲豬瘟得到大范圍的蔓延,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目前針對非洲豬瘟并沒有有效的藥物及疫苗能夠徹底根除,因此,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是有效遏制非洲豬瘟蔓延的重中之重。
1.1 嚴格執行檢疫消毒工作 養豬業在我國畜牧養殖業中所占的比例極大,我國生豬的養殖數量很大,跨越不同區域的運輸頻繁,由于養殖戶沒有形成對疫情的防控理念,養殖場內的總體防疫水平不高,同時由于非洲豬瘟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且病毒擴散較快,因此加大對生豬的監測排查力度是極為關鍵的。對運送生豬的車輛、屠宰場、生豬交易市場、無公害處理場、疫區周邊進行嚴格的監管與排查,加強各個環節的監測力度。同時,國家也要加大對外出口貿易、重要交通樞紐的排查力度,全方位加強對非洲豬瘟的防控。
1.2 嚴格限制移動關 非洲豬瘟病毒具有較強的環境抵御力,并且存在一定的潛伏期,極易通過跨地區的生豬運輸以及凍肉產品的調運來擴大非洲豬瘟疫情。隨著國家的重視,開始加大對生豬以及豬肉產品調運的限制,并且嚴格禁止將不同疫區的生豬進行調運,同時為了有效控制非洲豬瘟的擴散,各級部門嚴格執行禁運規定,禁止發生疫情期間進行調運。
1.3 定點屠宰,無害化處理病死豬 應在各大縣區設置定點屠宰場,并對生豬進行嚴格的定點屠宰,并成立相關的屠宰管理部門,對于私自屠宰生豬的人員,一旦發現要進行嚴懲。同時在屠宰點增派獸醫,一旦發現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生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杜絕病豬產品流入市場。
1.4 加強對生豬養殖相關的“高危場所”的消毒 對于生豬產品的銷售點、飼料銷售點、獸藥銷售點以及活禽銷售點等場所均被劃為“高危場所”,要落實高危場所的消毒處理工作,做好相應的防疫措施,由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消毒藥,增派防疫人員進行消毒指導及檢查工作[1]。
2.1 完善生豬養殖場的科學管理 實現科學化養殖管理,對于非洲豬瘟的防控作用具有積極的影響。首先,要定期的對豬舍進行消毒處理工作,及時清理糞便及產生的垃圾,避免細菌的孳生。同時,還要加大管理及隔離力度,對于新引進的豬種,要做好隔離飼養工作,在進行隔離、觀察、檢測確保豬種健康后引入飼養豬群當中。對于生豬養殖場的飼料可以直接從飼料廠進行引入,避免不必要的外界污染;豬場的飲用水應選用消毒處理的自來水以及天然的地下井水,杜絕抽調河流大壩中的水源作為豬場的飲用水,杜絕使用泔水喂養豬。
2.2 完善生豬養殖場的排污設施 建設干糞池,及時清理豬糞,做到干濕分離。建造排污管道,將雨水和豬場污水進行隔離;按照豬場的排污環保標準建造與豬場規模相契合的沉淀池,使豬場糞污達到排放的標準。
2.3 加強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加強對生豬的防疫措施,每個養豬場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對病死豬進行消毒深埋處理,或者采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的方式。
2.4 加強對生豬養殖場人員、物資、車輛的監管力度 生豬養殖人員、物資出入養殖場,是控制非洲豬瘟疫病防控重要的環節,也是最難控制的環節。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對于進出豬場的養殖人員必須更換衣褲鞋帽,并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對于要對外來物資的來源、運輸過程進行全面的安全性檢測,進入養豬場的車輛必須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工作,從消毒池入場[2]。
2.5 滅蚊驅蠅除鼠,防止非洲豬瘟病毒的產生及發展 非洲豬瘟的產生不僅與病豬的直接接觸或者與水源、飼料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軟蜱等昆蟲也是非洲豬瘟病毒的重要傳播者,因此,全面落實滅蚊驅蠅除鼠工作是生豬養殖場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驅除蚊蠅可采用生物蚊香的措施,殺滅老鼠可采用滅鼠誘殺劑,來有效避免非洲豬瘟病毒的孳生。
綜上所述,加強對非洲豬瘟的防控技術措施對生豬養殖業經濟的平穩運行具有關鍵的作用。因此,就要嚴格執行流通環節的防控措施,切斷非洲豬瘟傳播的各個途徑,完善生豬養殖環節的防控技術措施,加強對科學管理、無害化處理、排污設施、外來因素、消毒工作的實施力度,從而有效遏制非洲豬的產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