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作為支撐我國經濟的產業之一,畜牧業在部分地區可能是當地居民的唯一收入來源。自21世紀以來,我國畜牧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畜牧業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針對夏河縣畜牧業的經濟與管理。基于此,本文將對夏河縣畜牧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又提出了可行性的相關建議,希望能為相關學者提供借鑒。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仍然在不斷的增加,具體表現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因此,需要夏河縣畜牧業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提升產品質量。
1.1 飼料用糧價格始終保持上升的趨勢 飼料價格對畜牧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都有著一定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玉米、大豆、小麥等農用食品價格在不斷的上漲,無形增加了畜牧養殖成本,從而阻礙了畜牧業發展速度和規模。在我國人口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對于畜產品和水產品的需求量也在持續的上漲,飼料用糧在糧食總消費量中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在20世紀90年代至2005年,我國飼料糧的需求量從1.08億t增漲至1.51億t,在2020年,我國飼料糧可能會增長至2.15億t。由此可見,我國飼料用糧需求量所占份額,將由最開始的27%,在2015-2020年上升至33%~37%左右,并且在未來我國可能因為飼料糧問題而對糧食造成一定的影響。
1.2 缺乏一定的科技創新能力 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能力,現階段,夏河縣畜牧業科技水平較其他地區有待完善。首先,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相關企業,對畜牧業科技并沒有一定的重視,從而不會將過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投入到畜牧業科技當中。其次,畜牧業科技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雖然夏河縣當地政府為了提升其畜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已經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力度,但是在投入之后卻沒有對其進行深入考察,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有效措施,從而無法滿足當地的實際情況,從而無法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最后,科技供給結構不符合需求結構,也就是所產出的畜產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不符,無法打開市場。除此之外,針對科技推廣服務方面,夏河縣也需要及時進行解決。
2.1 追求畜牧業的循環發展 現階段,雖然夏河縣畜牧業發展對資源有著較大的需求量,但是由于利用率較低,再加上廣撒網的發展模式,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想要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相關人員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在實際發展階段,要追求畜牧業的發循環展模式,保證各相關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利用。針對秸稈資源,為了調整畜禽養殖結構,應大力發展草食性牲畜,從而促進秸稈的綜合利用。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目標、強化技術服務重點、培養龍頭企業以及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針對奶牛養殖業,夏河縣應要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的良性循環,爭取實現二者之間的共贏。
2.2 加強提升畜牧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提升畜牧業科技創新能力是促進畜牧業良好發展的重要途徑。首先,需要加大畜牧業科技的投入力度,當地財政部門應對畜牧業技術做出大力的推廣,并且建立一批較為完善的科技示范場,充分利用“綠箱”政策,加大對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同時當地政府應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倡導各企業外商以及社會力量對畜牧業科技加大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其次,夏河縣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畜牧業科技政策和相關法規,做好普法的宣傳工作,加大執法力度。最后注重國際科技的合作與交流,當地政府應倡導條件良好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爭取進出口模式,鼓勵條件良好的畜牧業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上,以此來擴展國際市場,以及與國外畜牧業保持長期的交流與合作。
綜上所述,畜牧業經濟管理是指畜牧業部門和企業開展生產、分配、交換、以及消費等經濟活動,并且在此過程中,要針對畜牧業人力財力以及物質等方面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和決策。為了確保畜牧業計劃的實施和最終目標的實現,夏河縣畜牧業要及時解決和改善自身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