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黑山羊;培育
為充分發揮地方品種資源,培育生產性能優、繁殖率強、適應性強、抗病率高的地方品種,應用國際上努比亞黑山羊和云嶺黑山羊進行雜交改良,培育出優質的云上黑山羊,彌補了云嶺黑山羊生產性能差、繁殖率低,以及努比亞黑山羊適應性差的不足。
云嶺黑山羊的優點是適應性強、抗病率高、食用風味好、容易飼養,可在云貴高原的中低海拔地區的各種地型,地勢上飼養,且不易發病容易飼養,肉品有很好的風味。和努比亞山羊相比缺點也很突出:1)生產速度較慢,2~4歲成年體重只達到30~50kg。2)繁殖率低,雙羔率僅達30%~40%,一般很少有多羔,且初生重不超過2.5kg。3)經產母羊泌乳量較低,導致羔羊斷奶體重只達10kg以內。
努比亞黑山羊的優點:1)生產速度快,2~3歲成年體重可達60~120kg,最高體重可達175kg。2)繁殖率高,雙羔和多羔率可達70%。且初生重均超過2kg以上,最高到4.5kg。3)經產母羊泌乳量高,羔羊斷奶體重達10kg以上。缺點是:1)適應性弱,不能很好適應各種海拔的氣候、環境、地勢,且對飼料要求較高,不容易飼養。2)抗病率低,容易發病,死亡率較高。
公羊來源于努比亞黑山羊繁育場的父母代種公羊,母羊選擇生產性能良好的云嶺黑山羊。培育出的公羊通過生產性能鑒定后,選擇生產性能優良的公羊作為后備公羊。待后備公羊體成熟后,再次通過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鑒定后提供給一般養殖戶作為三級選育群以開展繁育推廣工作。
2.1 羊圈選擇及設計 首先,應當選擇具備較高地勢同時環境干燥、背風向陽的地方建羊舍,以坐北朝南為首選,不得將羊舍建立在潮濕風口。其次,有充足的水源,同時水質良好無污染,嚴禁黑山羊飲用池塘死水或者洼地死水。此外,羊圈應當盡量遠離交通要道以及市區等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由于黑山羊喜動,其生活空間不得過于狹窄,要為其配備齊全的功能區舍,提供完善的防寒降溫設施,建立足夠的運動場使羊只的運動量得到保障。
2.2 適度規模養殖 要結合當地的飼養管理水平、飼草飼料資源、農戶經濟能力以及市場價格來確定適宜的養殖規模,不得隨意擴大養殖數量。通常情況下,如果養殖戶進行自繁自養、自行交配,羊群中公羊以及母羊的比例一般為1∶(20~30),因而最小規模也需要飼養20只以上的能繁母羊,一般50~60只較為適宜。如果養殖戶進行羔羊生產,其能繁母羊要控制在100~150只。
2.3 合理分群 在黑山羊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結合生產目的以及種類的不同進行單獨飼養,不得將羔羊以及種羊混養,以防羊群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對羔羊需要進行精心管理,在其整個培育期為其提供具備豐富營養的飼草飼料,做好其防寒保暖以及疾病預防工作,可采用舍飼和放牧的方式進行全程飼養。
2.4 嚴格消毒制度 定期對羊舍進行清掃以及嚴格的消毒,對糞便進行發酵處理。在實際的消毒過程中,需要交替使用多種消毒藥物。在外地引種時首先需要做好檢疫工作,并向種羊場索取種羊系譜,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飼養確保不存在異常情況后才可混群飼養。
2.5 科學免疫及驅蟲 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及黑山羊免疫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及時做好其預防免疫接種工作,從而防止重大疫病的發生。及時隔離并治療發病羊只以及疑似病羊,同時做好病死尸體的無害化處理工作。此外,還需定期對羊只進行驅蟲,以防寄生蟲病的發生。
2.6 提高羔羊成活率 羔羊階段是黑山羊生長發育強度最大同時最難飼養的一個階段,一旦出現疏忽很容易使羊只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甚至導致羊只的發病以及死亡。首先過好初生關。雜交羊羔初生體重大,視母羊的生產情況,可采用助產術,在出生24h以內必須讓羔羊吸上初乳,在出生后7~15d即可訓練其吃草以及吃料,可以將干青草掛于羊圈讓羔羊自由采食,控制其精料的喂量。在補飼的過程中應當定時定量,先粗后精。在2~3月齡時即可對羔羊采用一次性斷奶法以及逐漸斷奶法進行斷奶。在斷奶以后需要結合羔羊的強弱以及性別對其分群飼養。另外,為了使羔羊具備更高的成活率,在母羊妊娠后期2個月以及哺乳前期2個月需要做好其補飼以及管理工作,在使羔羊具備更高初生重的同時增加母羊泌乳量。
2.7 適時出欄 結合羊只生長發育規律以確定其育肥期的長短。在羊只達到出欄體重時即可及時屠宰上市,不得盲目追求獲取最大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