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大型的畜牧業國家,我國豬類產品的數量排占世界第一。2018年,我國豬產品的消費量也達到了世界新高。然而,作為第一養豬國家,我國的養豬技術卻不是最強的。我們要從一個養豬的大國轉變成一個養豬的強國,需要進一步的提升我們的技術。所以,要保障豬群健康,合理飼養和管理仔豬,提升豬肉的質量標準。
豬常見的消化不良疾病有黃痢、白痢等腹瀉型疾病以及積食問題。黃痢又稱之為大腸桿菌病,臨床癥狀為豬排泄出黃色漿狀糞便,并且肛門松弛,食欲不振,精神不佳,迅速脫水直至死亡。解剖發現胃腸里含有大量黃色漿狀內容物,同時腸部出現出血點。白痢又叫作遲發性大腸桿菌,臨床癥狀有突然發生腹瀉,并且排泄物伴隨著白色以及淡黃色物質,有特殊的腥臭味。解剖發現,其腸內的內容物也會增多,呈現出水樣以及泡沫樣。積食則主要表現為豬腸胃蠕動性變差,消化能力減弱[1]。
2.1 西醫治療方式 對于積食來說,可以通過按摩進行治療,用手掌按摩豬的腸胃,每30min按摩一次,每次5min左右,同時可以給豬灌服大量的溫水,配合使用效果更佳。也可以使用腹瀉治療法,使用硫酸鎂或者是硫酸鈉藥品,加入水1000mL,硫酸鎂或者是硫酸鈉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添加,用量在50~800g。也可以使用熟菜籽油或者是液體石蠟油等進行灌服,幫助豬排出胃里的食物或者是異物。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可以進行洗胃處理,用直徑4cm左右的,長度在270cm左右的膠管經過豬口腔進入胃部,來回的抽動,刺激其蠕動收縮,使液體經過導管流出體外。在進行治療后要及時的補充體液,脫水情況嚴重時需要進行靜脈補液,提升豬體力。靜脈注射配方為25%的葡萄糖500~1000mL,同時添加復方氯化鈉以及糖鹽水、碳酸氫鈉液等。對于白痢等腹瀉型疾病,可以選擇如長效沙星注射液治療仔豬黃白痢,也可以采用微生態制劑配合抗生素使用,有利于提升仔豬機體免疫力。在發病期間,在飲用水中添加0.1%的高錳酸鉀,并且添加少量食鹽,補充豬電解質,避免脫水現象發生。
2.2 中醫治療方式 使用黨參、白術、甘草以及干姜與西藥進行配合治療,初期采用這四種藥物加上山楂、麥芽等進行熬制,能夠有效的健胃,幫助病豬進行消化。或者采用常山以及大黃方,常山經常被用于解於,大黃也具有通腸以及瀉火的功能,加之檳榔以及鱉甲等藥物可以提升豬身體免疫能力,減少腹瀉情況,能夠緩解豬身體的不適感,也能夠比較有效的調解豬的腸胃。
3.1 科學配置豬飼料 飼料是豬在成長發育過程中主要的營養來源,飼料的優劣與否直接影響到了豬的健康。飼料的成本是養豬產業的主要成本,其占據量高達70%,因此飼料配制的科學性、可行性、合理性顯著尤為重要。
3.1.1 飼料需要精細加工,加工過的飼料要防治潮濕、發霉、變質等。
3.1.2 喂土種豬和二元雜交豬時,要適當減少玉米、豆餅比例[2]。
3.1.3 根據不同季節調整飼料比例,到了冬季要增加玉米一些能量飼料比例,降低豆餅等蛋白飼料比例。
3.1.4 飼料配比適口性要好,含能量和蛋白質高,粗纖維少,適口性好容易消化。
3.2 保證水分攝入 要選擇合適的飲水器,既要保證豬群的飲水需求,又能避免飲水浪費。若豬群攝水量過少,則會造成生理系統紊亂,進而使豬飼料利用效果不佳,容易產生積食或者是腹瀉等問題,浪費飼料,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養殖效益降低。水分過少攝入還會使肉的質感下降。
綜上所述,豬的消化健康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保持好飲食和治療質量會使豬的健康率以及生產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加強豬消不良疾病治療對于豬產量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此課題具有非凡的意義。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時間有限,文中部分結論值得進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也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同仁的關注,共同維護牲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