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豬;腸出血癥;治療
豬腸出血綜合癥的主要誘因是應激因素,主要臨床癥狀是病豬糞便中出現大量的血液或者血塊,同時出現嚴重的貧血、蒼白、痢疾等并發癥狀。該病的主要發病群體是無特異病原(SPF)豬群以及瘦肉型種豬,對一些剛剛斷奶的仔豬也是較為高發,同時豬的各月齡都是該病的易感群體。
德保縣馬隘鎮某一養豬場當時存欄豬共168頭,大豬62頭,小、中豬106頭。養殖場是自繁自養,基本可以防止引種染病,同時能夠按免疫程序進行防疫,注射疫苗較為到位。但是養殖戶在2018年的一天晚上,未能及時關閉豬舍窗口,導致豬被賊風侵襲。第二天上午喂食時,養殖戶發現就有22頭豬表現出發病癥狀少食、咳嗽、發熱。雖及時救治,但是到后天中午,發病豬已經達到127頭,超過75%的豬發病,一頭死亡。在出現疫病后,養殖戶雖及時的防治但是僅是按照普通發熱病治療,導致治療無明顯療效。
該病可以感染任何狀態的豬,該病在夏季最為常見,任何年齡段的公母豬均可發病,同時發病后還會擴群至整個豬群中,該病的暴發期較短,病程也短,所以病豬的救治較為困難,同時如果養殖戶對該病控制不及時,10~14d內會感染整個豬群,發病率最高可達50%,致死率在6%左右,危害較大,同時生長期豬的發病期限會被延長,但是死亡率不變。所以養殖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就要積極預防該病。
3.1 突然死亡 該病最顯著的表現特征就是病豬會沒有任何征兆的突然死亡,并且養殖戶還會發現死豬和病豬都會存在皮膚蒼白的缺血癥狀,并且病豬的排泄物多是松軟帶血,而且會有異味,而豬的其他表現基本上與平時無異。該病還會造成生長期的豬發育不良。對病死豬進行解剖會發現小腸內存在大量的血液,并且出血部位多是從回腸至整個腸道,出血范圍很廣,而且沒有明顯的出血點。該病的慢性病例,因為病程較長多會繼發腸道的細菌性感染,若不加以控制就會發展為壞死性腸炎[1]。
3.2 增生性出血性腸病 這一病癥多出現在后備母豬和公豬中,其他豬中偶爾發現,也是以突然死亡為特點,病豬在發病前無任何的預兆性癥狀,最多是在糞便中含血,該病的一般性病癥皮膚蒼白、嚴重貧血等很難分辨。病豬如果表現出不斷排出血糞的病癥,那么該病豬在48h內斃命的可能性就會激增。癥狀較輕的豬可在2周內自行康復。
豬突然死亡以及解剖發現其胃腸道大量出血時,可以造成這樣病癥的疾病主要有四種,即腸炎、潰瘍、痢疾以及腸出血綜合征,因此要經過排查才可以對癥下藥。胃食道部潰瘍多是老年豬,胃食道潰瘍所流出的血流進入小腸,造成出血的癥狀,該情況易于鑒別。而豬痢疾多見成年豬,該病的出血僅限于大腸,所以解剖時就可以區分,同時豬痢疾的特征性病變也較明顯。而腸出血綜合征則營養良好的豬也會感染該病,喂乳清的仔豬最容易感染。在很多腸出血的死亡病例中,出血并不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因為腸扭轉而導致的腸系膜靜脈閉塞卻是使豬死亡的主要原因。當然豬腸出血綜合癥多是發生于整個小腸內,同時該病可能會伴發腸管膨脹以及腸扭轉,腸出血分布很廣,死亡的病豬基本上都會發生腸扭轉,當然其他的病因多是不明。
該病既可以中醫治療也可以進行西醫治療,西醫治療主要是通過內服維生素300mg來進行相關的抗性治療,同時仔豬肌肉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果面對豬群防治,養殖戶則可以在每千克飼料中額外加入200mg泰樂菌素。還可以使用阿莫西林、金霉素拌料,一般情況下病豬1周之內就可以痊愈[2]。
因為當前的藥物殘留問題較為嚴重,所以使用中藥來治療該病也是可行的,白頭翁、白芍、熟地、垂盆草、黃茂、牡丹、半支蓮各3份,輔加山碴、神曲、石榴皮、茵陳、陳皮哥2份和1份雞骨草、甘草,將這些中藥磨碎,每天一次進行拌料飼喂,一般情況下病豬在3d后就會痊愈。
綜上所述,當發現豬糞中出現大量的血液或者血塊時,就要警惕,及時判斷豬是否有貧血、蒼白、痢疾等癥狀,從而分析病豬是否是患腸出血綜合癥。該病易出現暴發式發病,所以對病豬的救治必須迅速準確。該病的主要誘因是應激因素,因此針對性預防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