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會,孫紅賢,張安寧,陶永芹
(1.安徽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2.凱盛重工有限公司, 安徽 淮南 232058)
鉆裝機在炮掘工作面的應用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工作面的掘進速度,學者們對鉆裝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2],主要體現在適用于井下大傾角的鉆裝機的應用,鉆裝機的仿真試驗研究及優化設計[3-5]。為進一步提高掘進效率,可采用鉆裝錨一體機完成鉆炮眼、裝矸石、打錨眼的工作。由于要求該一體機能夠同時裝載和打眼,因此,該機工作時的整機穩定性十分重要,需要對其不同工況下整機受力及其穩定性進行分析。
鉆裝錨一體機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其主要由鑿巖裝置、扒斗裝置、鏟斗裝置、刮板輸送機、行走裝置、機身部及水、液壓、電氣系統等組成,鑿巖裝置用于鉆眼,扒斗及鏟斗裝置用于裝載,刮板輸送機用于轉運,行走裝置用于調動及支撐,機身部用于連接各裝置并形成整機。
鉆裝錨一體機一般不設置錨固裝置,因此在受到較大作用力時可能會產生移動或局部離地。其在工作時主要有扒裝轉運工況、鉆眼工況和綜合工況,但在扒裝轉運工況所受扒斗的反作用力最大,因此,以該工況下進行分析計算。

1-扒斗裝置;2-鑿巖裝置;3-鏟斗裝置;4-機身;5-行走裝置;6-水、液壓系統;7-電氣系統;8-刮板輸送機。圖1 鉆裝錨一體機基本結構
扒斗垂直下挖時整機受力如圖2所示。

圖2 扒斗垂直下挖時整機受力示意圖
根據受力平衡方程可得當整機在Fv作用下,機身不產生后仰和側傾的條件為:
(1)
式中:Fv為扒斗垂直下挖力,N,可由扒裝裝置幾何參數及各油缸提高的最大力確定;G為整機總重量,N;L為扒斗臂最大長度,m;α為扒斗臂的回轉角度;A為整機重心與后支撐之間的距離,m;B為行走裝置的支撐寬度,m;C為整機重心與扒斗臂回轉點之間的距離,m。
圖2中,R為底板對整機的支撐力,N。
因為式(1)中α是一個變量,其絕對值在0~αmax之間變化,出于安全起見,并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式(1)應改變為

(2)
式中:k為備用系數,一般可取k=1~1.2。
經整理后可得扒斗垂直下挖力應滿足式(3)要求。

(3)
扒斗水平內扒時整機受力如圖3所示。

圖3 扒斗水平內扒時整機受力示意圖
根據受力平衡方程可得當整機在Fhi作用下,機身不產生平移和水平轉動的條件為:

(4)
式中:Fhi為扒斗水平內扒力,N,可由扒裝裝置幾何參數及各油缸提高的最大力確定;μ為整機與底板之間的摩擦因數。
同理,出于安全起見,并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式(4)應改為:

(5)
經整理后可得扒斗水平內扒力應滿足式(6)要求。

(6)
扒斗水平橫扒時整機受力如圖4所示。
根據受力平衡方程可得當整機在Fhc作用下,機身不產生平移和水平轉動的條件為:

(7)
式中:Fhc為扒斗水平橫扒力,N,可由扒裝裝置幾何參數及各油缸提供的最大力確定。

圖4 扒斗水平橫扒時整機受力示意圖
同理,同理,出于安全起見,并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式(7)應改變為

(8)
經整理后可得

(9)
故扒斗水平橫扒力應滿足式(9)要求。
為保證鉆裝錨一體機的整機穩定,應使其在設計時就應滿足式(3)、式(6)、式(9)的要求,這樣整機不會局部離地或移動。因此,綜合上述3式,可得整機穩定條件為:

(10)
由上述分析可知:
1) 鉆裝錨一體機因無錨固裝置無法與底板形成可靠附著力,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移動或局部離地的可能;
2) 扒斗裝置中扒斗產生的力較大,對整機產生的反作用力也較大,因此,在扒裝轉運工況下最易發生整機移動;
3) 為保證鉆裝錨一體機的穩定運行,不發生移動或局部離地,設計中應使扒斗產生的力滿足式(10)要求,否則應配重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