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管理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積極完善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做好事業單位資產核算管理,設立與單位發展相匹配的內部監控體系,無疑對事業單位的內部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措施
事業單位是指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體育、科學、衛生等多方面需要,以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社會組織,為社會經濟運行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在經濟全球化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之下,事業單位以往所沿用的傳統財務風險管理措施,已經不符合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需求,因此,有必要審視當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現狀,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擬定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推動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風險意識淡薄
由于事業單位體制受限,使得對政府存在天然的依賴心理。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私營單位大多建立了與自身企業相匹配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1]。但是,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既未認識到這一點,也沒有選擇緊隨時代的腳步。通過了解當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現狀,不難發現其存在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的問題。
2.預算管理的片面性
就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工作而言,多數情況僅涉及單位內的預算年度收支,至于對外投資、銀行貸款以及其他經濟活動,并未納入預算管理的體系中,這導致了財務部門對于單位財務運行情況了解有限,無法通過預算管理所提供的數據,對單位財務進行合理管控。通過進一步觀察這一問題,可知事業單位不少基層經濟行為在財務運行體系中均未得到切實的反映、處理。
3.內部監督有待健全
囿于事業單位體制的限制,導致單位內部監督工作力度十分有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內控部門的獨立性不強,完全聽從于單位領導,導致內控部門無法發揮其實效性。
第二,內控部門工作人員流動頻繁,且待遇普遍偏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事業單位并不關注內控部門的建設發展。如果事業單位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通常還會抽調內控部門員工前往其他崗位任職[2]。而內控部門的工作人員自然也頗為樂意,這意味著他們的薪資水平、福利待遇均會得到大幅提升。
第三,由于內控部門缺乏獨立性,意味著他們無法參與到單位的經營決策中,甚至難以對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加以客觀、細致的監督,進而導致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發展受阻的問題。
4.財務與業務的分離
事業單位存在兩類基本活動,即業務活動和財務活動。具體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密切關聯,相互依存,共同支撐著單位戰略目標的實現,缺一不可。所有業務的風險狀況及其管理,會最終影響到財務活動的進行和結果,不能單純的就財務風險論財務風險[3]。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業務活動的開展與財務活動發生脫節,財務人員缺乏對全過程的關注,導致財務監督作用有限。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預算方面。國家經過一系列經濟改革后,施行全面預算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開始施行以零基預算為主導的預算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單位的預算依然采用經驗方式,依據原有的情況和新一年的工作計劃,確定具體費用支出情況,年度中間預算調整頻繁,導致細化方案不實,增加了財務風險。
第二,會計核算方面。內部業務活動的風險是導致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以科研、體育部門為例,差旅費、比賽承辦經費、科研經費的使用人是業務經費的使用主體,在財務核算中,僅依靠原始憑證無法清晰表達交易事項,公務卡使用制度很難全面約束單位的日常業務支出。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信息不對稱、信息溝通不暢等因素,也加大了財務風險的控制難度。
關于完善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建議
1.強化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為了保證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能夠落到實處,單位管理層必須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從整體性角度審視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價值,通過引入現代化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以及相關工具,搭建標準化、科學化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首先,建立單位內部風險管理文化。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單位領導發起,經過熏陶、漸塑,被單位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循、踐行的一種價值理念以及行為規范。風險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應當構建與本單位發展相適應的風險文化。在塑造風險文化的過程中,盡可能讓每一位員工都參與進來,加深對風險文化的理解。
其次,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同時擴大制度的覆蓋范圍,或是將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亦或是關鍵環節納入制度中,以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提高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工作效率。
2.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為提升財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逐步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是其重要途徑。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初步擬定可行的財務管理機制,逐步優化財務管理的質量,以提升事業單位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比如,優化會計核算流程,深化現金流管理;強化單位財產審批,擬定全面、詳實的財務計劃,切實維護事業單位財產資源;加強預算工作各環節的管理,包括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強調單位會計信息的透明化,積極引入信息技術,以實現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信息化發展,便于精確反應事業單位財務運行狀況。
在此基礎上,建立與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相適應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將單位可能面對的風險加以羅列和量化,并為本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財務風險擬定一個標準,供單位領導參考[4]。
同時,可以建立風險問責機制,對單位內部組織架構加以革新,對單位的經濟活動予以細致梳理。在組織架構和崗位的設置中,重點考慮權利制衡和責任監督,明確崗位職責和權限,將責任劃分至個人,便于員工能兢兢業業的工作。
另外,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考核。風險管理是長期持續性的過程,可以根據風險清單,每年進行組織層面的風險評估,每季度進行業務部門的風險評估,財務人員每月進行賬務合理性分析,切實保障風險的可防可控。
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把控能力
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是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基礎單位,他們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直接決定了單位的發展與進步。因此,應對內部人員,尤其是財務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開展多方面培訓,例如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廉政教育及法律法規的學習。通過綜合培訓,使組織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我國當前的社會環境,財務風險管理可謂是事業單位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柄利器,它不僅能夠及時檢測到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所暴露的漏洞,同時,也能加深對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對財務風險的防控具有積極作用,可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質量,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的良好運行,推動單位的穩定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為優良的社會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
[1]劉鑫.財務風險防范視角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0):185-186.
[2]曹秀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系完善及風險防范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09):50-51.
[3]占桂蓮.探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制體系完善及風險防控[J].財經界,2020(26):150-151.
[4]馮淼,韓子辰.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20,526(06):154-15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