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摘要:企業“走出去”普遍存在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招聘難、留住難、優秀人才緊缺等問題。本文從境外總承包項目對財務人員的能力要求和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的現狀分析出發,探討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
關鍵詞:境外總承包;財務人員;培養與激勵
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緊缺原因探析
伴隨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去”,境外成為工程總承包的重要市場。財務人員作為境外總承包項目的關鍵崗位,對項目財務風險防控應對、財務管控的落實具有重要作用?!白叱鋈ァ逼髽I普遍存在境外項目財務人員招聘難、留住難、優秀人才緊缺等問題,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境外總承包項目常駐現場要求
我們的境外總承包項目集中在亞非拉等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條件相對艱苦,收支、賬務、稅務等各項工作必須在當地開展,境外財務人員需要和項目團隊常駐現場。目前,境外總承包項目持續時間普遍較長,兩三年甚至四五年,項目團隊普遍間隔三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回國一次。從事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通常犧牲與家庭的團聚時間,導致常駐境外“勸退”了大量財務從業人員。
2.薪資水平吸引力不足
“走出去”企業普遍將收入向海外一線傾斜,提供駐外補貼。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工程總承包的行業利潤率逐漸下降,給財務人員提供的薪資相較其他行業已經不具優勢。越來越多的財務專業畢業生選擇房地產、互聯網、基金證券等薪資水平較高的行業,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從業人員回國轉行到高收入行業的情況普遍存在。
3.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自身角色的兩難
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普遍實行矩陣式管理。一方面,按照項目經理的安排開展日常工作,另一方面,接受公司本部財務部門的專業領導和監督。由于財務本身專業的特點,必須遵守會計準則、稅法以及內部各項財務資產管理制度,強調風險的管控,在很多決策問題上,項目團隊“往前沖”,財務人員卻在“往后拉”,從而導致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在保持專業性和項目團隊融合方面,形成一種天然的矛盾。
最后,境外總承包項目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需具備豐富的外匯、稅務、合同等相關知識。境外總承包項目涉及項目所在國、中國甚至第三國,多幣種合同結構和資金劃轉調撥,要求財務人員必須熟悉項目所在國、中國的外匯政策、稅法體系,具備一定的稅務籌劃能力,并能將相關要求在項目主合同、分包合同中落實。
第二,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需面對當地銀行、稅局、外聘會計師事務所等眾多機構,同時應和公司本部、項目部內部、業主方、下游分包方充分溝通,項目財務團隊內部也需協調和安排,這對財務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第三,需具備良好的外語水平。境外總承包項目所在國家溝通語言包括當地母語、英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等,除部分工作借助翻譯人員外,財務人員在境外的溝通,尤其是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賬務、稅務等業務的溝通,應盡可能通過英語直接交流,以減少專業詞匯和翻譯造成的信息丟失和錯誤。
第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堅定的組織原則。境外總承包項目一般資金量大,與公司本部空間距離遠,公司的各項財務資金管理制度的落實,以及對徇私舞弊、腐敗等問題的發現與抵制,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原則性。滿足上述要求的財務人員,熟悉稅務、資金、賬務、報表,在財務工作上獨當一面,在就業市場上頗受青睞。
綜合上述原因分析,在目前的社會形勢下,“走出去”企業從人力市場上招聘到滿足條件具備勝任能力、愿意從事境外總承包項目的財務人員難度較高。因此,企業必須自己培養人才,提高現有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勝任能力。與傳統財務人員培養方式不同的是,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負責人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財務專業知識,應從境外總承包項目對財務人員的能力要求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培養工作。
能力提升方向
1.國際總承包項目相關知識的學習
財務人員應跳出財務的框架,學習、了解國際總承包項目的相關知識,例如菲迪克(FIDIC)合同范本、項目管理資格認證PMP,掌握國際承包工程的項目管理要點和項目語言,更好地做到財務與業務的結合。
2.外匯、信用證、保函、國際稅務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實操
境外總承包項目涉及外匯風險應對、套期保值等業務,信用證條款和交單議付、保函條款和索賠規則,以及國際稅務管理的相關知識的運用。企業財務部門會有專人專崗負責相應的模塊和業務,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應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和邏輯,并在境外總承包項目執行過程中準確運用。
3.境外總承包項目財稅風險和應對的交流與培訓
由于稅法一國一策,每個項目所在國都有自身的稅收政策和管理要求,“走出去”企業在財稅方面習慣于依賴自身摸索。近年來,隨著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商務部門、駐外各大使館、各行業協會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境外總承包項目培訓交流活動。企業應安排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積極參加相關的交流和培訓,和同行或不同行業的境外總承包工程互相交流和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經驗,吸收其他企業的不足和教訓,揚長避短,提升企業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工作水平和能力。
4.英語讀寫口語能力的提升
現在市場上各種英語培訓機構眾多,線上線下多種培訓方式,企業應選擇適合財務人員的英語培訓方式,并通過一定的考核方式,確保財務人員可以獨立收發英文郵件、開口溝通、參加英文會議,審閱英文稅務申報表和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財務專業英語方面的積累。
5.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領導力培養
通過對領導力的培養,提升財務人員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技巧,提升財務人員與項目內部的溝通質量,提升和當地稅局、會計師事務所、當地銀行等方面工作的對接質量和效率,從而提升境外總承包項目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企業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從而留住人才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結合財務工作實踐和思考,“走出去”企業對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的激勵可重點關注輪崗機制、職業晉升、薪酬體系三個方面。
按照境外財務管控的原則,從內部控制角度,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應設置輪崗機制。從激勵員工、人文關懷角度,企業應該建立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A/B角,實行輪崗機制。尤其在條件艱苦國家地區,不能讓財務人員在一個項目一待多年。明確的定期輪崗機制,讓財務人員對常駐現場期限具有穩定的心理預期,在個人生活和工作之間做好平衡和取舍。
一般情況下,財務部門在企業中屬于職能部門,財務人員的晉升通道有限,“走出去”企業的財務人員在職能序列晉升時,必須往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傾斜,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財務人員參與境外總承包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境外總承包項目財務人員的晉升渠道不能局限于財務職能序列,企業可按項目管理序列設置,如設置初級財務經理、財務經理、高級財務經理、財務主管晉升通道;也可以鼓勵財務人員走出財務崗位體系,轉到審計、投資、資產管理、商務等其他崗位;在員工有回國工作的期望時,能有明確的國內崗位選擇,從而留住人才,形成企業自身的境外項目財務人才庫。
“走出去”企業應在薪酬框架內最大限度向駐外一線項目財務人員傾斜,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從加強境外財務管控角度出發,財務人員尤其是財務負責人的考核和工資、駐外補貼、績效發放,應由公司本部財務部門負責,確保財務人員在境外項目上保持相對獨立性。同時,應充分考慮財務人員在總承包項目的貢獻,由境外總承包項目核定項目獎金。
結束語
期望“走出去”企業通過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的改善,吸引高素質人才,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國際項目財務人才,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徐文聰.海外工程項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7):168-169.
[2]王玉玨.中國企業“走出去”人才管理三大困局和破局之策[J].首席人才官商業與管理評論,2020(01):20-23.
[3]姚惠琴,趙靜.“走出去”背景下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舉措[J].中國商論,2020(19):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