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 侯曉杰 崔文寧 步玉恩 李柱 朱文華
摘 ?要:在新建本科院校長久發展體系當中,構建起一套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前提任務。院校課程評價體系需要保持與時俱進性,要隨時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情況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概念而進行創新與改革,進而確保其能夠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反饋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中始終能夠發揮出該有的價值和作用。該文將就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改革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課程評價體系 ?創新與改革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b)-0136-03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system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to construct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perfect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s.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novate and reform the concept of the school's ow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t any time, so as to ensure that it can always play its due value and role in testing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feedback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paper will carry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form of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reform; Strategy
課程評價,從廣義層面來解釋,其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和廣泛的,課程評價會涉及到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對學生的評價,最終會落實到學校各類主體教學和學習工作當中來。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進行評價,這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力倡導和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必然要求。
1 ?新建本科院校進行課程評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 課程評價改革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新建本科院校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在課程評價上大都存在著一個普遍性問題,那就是評價形式單一,方法陳舊。這樣的一個課程評價體系對于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新建本科院校要想改變這種狀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開展課程評價改革工作,從最開始的課程建設、具體教學方式以及課程內容選擇上面進行全面的調整與改革。構建起一套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只有與時代發展相順應的課程評價體系才能夠培養出新時代所需要的優質人才。
1.2 課程評價改革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當今激烈的人才競爭環境下,新建本科院校的畢業生面臨著非常大的競爭壓力。近些年,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不高,這與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之前新建本科院校所適用的課程評價體系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向上與社會需求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脫節情況,而且作為人才培養工作重要環節之一的課程考核,也沒有很好地發揮出該有的價值和作用。
2 ?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體系改革工作的要點分析
在新建本科院校發展中,創新與改革課程評價體系是當前比較重要的任務之一。以前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對課程的教學情況做一個足夠客觀全面的評價。因此,在課程評價體系改革中,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即多元化,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從諸多方面來同時對課程進行評價,確保課程評價的客觀性,為課程教學提供更加明確的導向。
2.1 課程評價內容的改革
要構建起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改革的內容必然要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要呈現出課程評價內容“廣泛、創新和實用”的特點。其中,“廣泛”指的是要進一步拓展課程評價內容的覆蓋層面,將更多的學科知識納入評價指標當中來。“創新”指的是要不斷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將最新的內容納入考核評價系統當中來,并且要隨時保持足夠的創新性。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協調發展,注重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2 課程評價主體的改革
在以前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當中,參與課程評價的主體主要是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為主,評價結果也會相對單一一些。基于此情況,新建本科院校的課程評價改革應該尋求在課程評價主體上面的突破。評價主體多元化應該在保證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評價的基礎上,將學校的管理者與領導者、教師群體、學生群體以及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社會第三方機構統統納入到評價主體體系當中來,并且要根據不同主體的定位以及角色關系賦予它們同等的評價權利。
2.3 評價形式的改革
評價形式的多元化是當前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改革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對課程進行評價的標準不再完全集中于學生的考試成績,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分散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當中來,建立起一種連貫性的評價形式,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給予不同形式的評價,而不同評價形式則根據實際情況占據不同的百分比,然后最終結合在一起給出一個綜合性的課程評價。
2.4 課程標準的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的標準也應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要將與課程相關的其他方面都進行評價。在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改革工作當中,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標準一定要遵循多元化、客觀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則,設計新的課程標準時要確保每一項標準的內容都足夠準確和具體,不要存在任何可能發生歧義的地方。
3 ?關于新建本科院校課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詳細介紹
在此次新建本科院校課程評價改革工作當中,其具體改革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指標體系的改革、觀測點的改革、評估標準的改革以及分值的改革4個方面,其中指標體系可以細化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兩個層次標準,進而確保指標所涵蓋內容的全面性。
3.1 教師隊伍
在教師隊伍這一指標體系當中,主要下分了兩個二級指標,即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其中,在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教學能力與人員配置結構上面,具體評估標準為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責任感強、團結協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配備助理教師和現代教育技術人員;在教學、輔導、設計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資源設計與制作能力強。而在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教研活動、教改成果和教學成果上面,具體評估標準為教學思想活躍、教學改革有創意;教研活動推動了教學改革,3年內獲得市級及以上教改項目或者教學成果獎一項或者課題組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高質量的教改教研論文3篇及以上;項目負責人需要對課程總結規劃、設計,至少完成課程一半的視頻錄制,獲得省級以上教育教學項目一項等。
3.2 教學內容與資源
在教學內容與資源這一指標體系當中,主要下分了兩個二級指標,即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其中,在教學內容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教學內容的組織設計與安排上面,具體評估標準為根據課程定位、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規律,通過微課等形式來呈現以課程知識點為基本單元的內容模塊;教學內容齊備,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開展課程思政,把課程思政工作貫穿課程教學。而在教學資源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教學視頻質量和知識點涵蓋情況,以及在線答疑、作業、題庫、課件等其他網絡教學資源的數量、質量及使用績效、信息安全及知識產權保障以及教學特色上面。教學視頻質量和知識點涵蓋情況的具體評估標準為:視頻滿足技術標準,基本覆蓋課程所有知識點,并在視頻中嵌入測驗題目、作業、討論區以及考核測試等,以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習內容或測試學習效果。自主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包括案例、素材、專題、試題、作業、討論等。在線答疑、作業、題庫、課件等其他網絡教學資源的數量、質量及使用績效的具體評估標準為:教學資源豐富,能在線布置作業、討論、答疑,有效運用慕課、翻轉課堂等方式,有優質的課件、參考資料、題庫等各10個以上、使用績效好(包括學生登錄次數、學習時長等)。
3.3 教學活動與評價
在教學活動與評價這一指標體系當中,主要下分了3個二級指標,即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過程管理與反饋。其中,在教學模式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教學模式設計和互動上面,具體評估標準為:重視學習任務與活動設計,積極開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學習,通過網頁插入式在線測試、在線輔導和答疑、網上作業提交和批改、網上社區討論等,結合線下探討交流等手段,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問題交流和協作學習。在評價體系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多元考核和實踐環節上面,具體評估標準為: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探索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教學改革,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利用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等體現實踐性。而在過程管理與反饋中,主要觀測點集中在全過程管理和反饋,教學數據分析上面,具體評估標準為:重視教學效果的跟蹤評價。基于大數據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記錄和跟蹤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內容、反饋,全面跟蹤和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行為,改進教學質量,促進因材施教。
綜上所述,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是我國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工作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新建本科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本科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訂出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改革方案,進而確保每一項改革措施的落地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小文,夏建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07-110.
[2] 楊芳,陳雷,張艷萍.應用型本科學生對課程現狀評價的實證研究——以上海S校機械工程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7):11-16,22.
[3] 張好徽,王紅濤,劉延超.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提高課程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9(2):181-182.
[4] 田欣.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延安市普通高中教學評價改革研究[D].延安大學,2015.
[5] 朱丹.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中小學生音樂素質考評演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6] 趙越.高師院校教師教育類課程實施現狀實證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7.
[7] 何華.應用型本科院校音樂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20(20):147-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