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王喜臣
摘 ?要:目的 了解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現狀,為醫學院校開展職業使命感教育提供實證資料。方法 采用職業使命感量表對吉林省某醫學院校2485名醫學生進行調查。結果 (1)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的整體水平中等偏高;(2)醫學生的職業使命感隨著年級增長存在變化,本科二、三年級的職業使命感較低,研究生的職業使命感高于本科階段。結論 ?醫學院校要重視開展及時性和經常性的職業使命感教育。
關鍵詞:醫學生 ?職業使命感 ?現狀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b)-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mission sense and provide empirical data for medic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mission sense education. Method ?A vocational mission scal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2485 medical students in a medical college in Jilin province. Results ?(1) the overall level of medical students' vocational sense of mission was medium and high; (2) the vocational sense of mission of medical students changed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rade. The vocational sense of miss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grade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at of postgraduat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dergraduates Conclusion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imely and regular vocational sense of mission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A sense of vo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職業使命感是指人們在某個領域工作時所具有的強烈的有意義的情感[1],是一種源于自身,超越自我的召喚,個體不僅能在以有目的、有意義的方式去實現特定生活角色的過程中獲得價值感,并且能對他人和社會帶來積極意義[2]。醫生的工作職責是救死扶傷,大多數醫學生進入大學前就為自己樹立了成為醫生,實現治病救人的目標。因此,醫學生可能相比其他普通高校學生擁有較高的職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
《2017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顯示,近十多年來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醫學生的招生人數逐漸遞增,從20世紀50年代的招生人數不足萬人到2016年招生人數接近80萬。醫學生是未來醫生隊伍的主力軍,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的提升對于未來醫生隊伍的壯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該研究采用問卷法對某醫學院校學生的職業使命感現狀進行調查,相關研究結果可以為醫學生職業使命感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實證依據。
1 ?研究方法
1.1 被試
以吉林省某醫學院校的學生為取樣群體,采用隨機抽樣法,共抽取樣本2 485人,其中有效樣本2 356人;其中男生488人,女生1 868人;本科2 141人,碩士215人。
1.2 測量工具
采用張春雨編寫的職業使命感量表[3],該量表共 11個項目,包含利他貢獻、導向力、意義與價值3個維度。采用利克特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記為1~5分,得分越高,說明被試職業使命感越強,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4,3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均為0.77,該研究中總的Cronbach α 為0.905。
1.3 施測過程與統計處理
調查采取網絡答題的方式進行施測,進入測試前需閱讀測試指導語方可進入測試,作答完畢后系統自動記錄作答內容。工作人員從后臺對問卷結果進行篩查,剔除無效數據,最后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現狀
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醫學生職業使命感各維度及總體的水平,醫學生職業使命感量表總分為42.05±7.46,3個維度得分依次為利他貢獻15.93±2.88、導向力14.00±3.77、意義和價值12.12±2.43,具體結果見表1。
2.2 不同年級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的差異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各維度以及總分的情況,具體見圖1、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醫學生的職業使命感隨年級的升高有一定的變化,在利他貢獻(F=9.249)、導向力(F=5.259)、意義和價值(F=6.506)以及總分(F=9.656)上差異顯著(P<0.000)。
進一步事后檢驗發現,在利他貢獻方面,大一顯著高于大二、大三,研究生階段顯著高于大一至大四年級;在導向力方面,大一和大五顯著高于大二、大三,研一、研三顯著高于大一至大四;在意義和價值方面,大一顯著高于大一至大三,研一、研二顯著高于大二、大三;在職業使命感總分方面,大一、大五顯著高于大二、大三,研究生階段顯著高于大一至大四年級。可以看出,本科階段大二年級和大三年級的職業使命感相對較低,研究生的職業使命感較高。
3 ?討論
3.1 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的整體水平中等偏高,要重視學生內在職業動機的保持
調查中發現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的整體水平偏高,與劉莉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4],這可能與醫學生的專業特殊性有關,大多數醫學生從報考學校、選擇專業到就業等都抱有較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認同感較高,醫生職業的工作職責是救死扶傷,醫學生在選擇進入醫學院校學習前就對此有清晰的認知。在職業使命感量表的3個維度中,可以看出學生在導向力維度上得分最高,說明醫學生們內心感受到極大的驅動力感召自己從事醫生職業。但在利他貢獻和意義與價值維度得分處于中等偏高水平,說明醫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認識到醫生職業有益于他人、造福他人,能夠為社會做奉獻,也想通過該職業實現自身的價值,但是這部分的認知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總之,醫學生的職業使命感水平較高,但在醫學生的日常教育中還要注意進一步保持和激發其從業的內在動機,尤其是需要加強教育和引導醫學生關注醫生職業對社會的奉獻以及醫生楷模實現個人價值方面的相關內容。
3.2 醫學生職業使命感隨著年級增長存在變化,要重視入學后對特殊階段職業使命感的教育
調查中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職業使命感高于本科生,本科階段二、三年級學生的職業使命感水平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有3個:第一,本科二、三年級學生的學業壓力較重,過大的學業負擔可能會動搖學生從事醫生職業的信心。第二,本科生對未來存在不確定感,畢業后是工作還是考研,目標太遙遠削弱了其對職業的認同,而研究生階段離就業更近,職業規劃更清晰,對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認識也就更高。第三,進入學校后,通過去醫院實習、向前輩討教經驗以及閱讀網絡新聞等,接收到負面信息等會讓醫學生對職業產生懷疑,阮登峰等人[5]的研究就發現傷醫事件對醫學生的職業認同度具有消極影響。在校學習期間是醫學生職業使命感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其當下的學習成效以及今后的工作質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對學生入學后尤其是大二、大三年級時的職業使命感教育。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該調查,可以看到醫學生的職業使命感水平中等偏高,但是并沒有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有顯著的提升,尤其是在本科教育階段,這種現象更明顯,通過5年的職業教育,醫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并沒有顯著變化,這是值得醫學院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和反思的。醫學院校應該為將來醫療隊伍輸送人才,擁有較高職業使命感的醫學生能堅定醫生職業的生涯發展,并對他人和社會帶來積極意義。因此,在醫學院校開展及時性和經常性的職業使命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入學時就可以通過開展醫德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可以邀請校院德高望重的學者為學生進行宣講,讓學生閱讀背誦醫學生宣言、謹記學校校訓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醫生職業的認識。第二,入學后還要通過座談分享會等形式,經常性開展職業使命感教育,引導學生思考自己選擇醫學專業的原因,學習優秀醫學生、醫生救死扶傷的事例,激發對職業的內在認同。
參考文獻
[1] 張忠弘,李智.醫學生醫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34-35.
[2] 劉莉,王孟琦,蔣索,等.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生命意義感與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1):38-39.
[3] 張春雨.職業使命感:結構、測量及其與幸福的聯系[D].西南大學,2015.
[4] 劉莉,王孟琦,蔣索,等.醫學生職業使命感、生命意義感與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7(1):38-39.
[5] 阮登峰,丁曉霞,李肖斌,等.傷醫事件與醫學生職業態度的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2):208-211.
[6] 蔣偉.工匠精神培育與醫學生職業認同教育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8):1073-1076.
[7] 徐筱雅,王海濤,劉樹杰,等.當代醫學生醫德責任感的基本現狀及醫德教育的對策分析[J].新絲路,2016(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