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在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六春湖高山運動小鎮一片歡聲笑語,“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龍游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10周年主題公益活動”于10月28日在此正式啟動。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和全國各地有志于綠色發展的各界人士匯聚龍游,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綠色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顯著成效,動員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與會嘉賓共同栽植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成立10周年紀念林暨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龍游碳中和林”,實地考察了六春湖高山運動小鎮、龍游紅木小鎮等地,在青山綠水間感受龍游綠色發展的強勁動力。
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下轄11個市、89個縣(市、區)。2019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2352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0182元和29876 元,增長8.3%和9.4%,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居全國前列。
浙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歷屆省委、省政府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確定的“八八戰略”為指引,堅決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前行,先后作出綠色浙江、生態省、森林浙江、美麗浙江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把推進林業碳匯建設、開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有效地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浙江著力做好森林增匯的加法,大力開展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平原綠化、“一村萬樹”、“新植1億株珍貴樹”等行動,穩步提升森林覆蓋率、平原林木覆蓋率、林木蓄積量,不斷增加森林碳匯。浙江著力做好林業控排的減法,加強林地、自然保護地、公益林、天然林保護管理和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防控,努力將資源破壞、森林災害引致的森林碳排放降到最低程度。浙江著力做好制度固碳的乘法,健全林業碳匯基金、交易、科研、宣傳等制度體系,設立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基金、首家林業碳匯交易平臺、首個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率先測算森林生態系統5大碳庫碳儲量,實施G20杭州峰會碳中和項目,凝聚各方資源力量,實現碳匯倍增效應。
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鐵雄指出,加強林業碳匯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本次活動在浙江舉辦,既是對我省林業碳匯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今后工作的鼓勵。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開展國土綠化美化,切實加強森林、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努力完善林業碳匯交易等體系,不斷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為我省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作出積極貢獻。
龍游縣委副書記、縣長祝建東代表縣委、縣政府和40萬龍游人民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龍游綠色發展的各級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說,近年來,龍游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理念,圍繞美麗浙江大花園核心景區建設,打好碧水、藍天、凈土、清廢保衛戰,深度挖掘特殊資源稟賦,不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全縣生態文明蔚然成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龍游將以此為契機,堅定不移護好綠水青山,賦能發力做大金山銀山,用龍游的生動實踐,為美麗浙江、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應對氣候變化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參與全球治理和堅持多邊主義的重要領域,事關我國發展的全局和未來。實現林草業高質量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手段之一。林草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發展林草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加強林草業應對氣候變化,對于實現綠色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在全球森林減少的情況下,我國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長,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林草業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理念,以富國惠民為目標,高舉綠色發展大旗,堅持改革開放,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年來,我國林草業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組織管理體系日趨健全,政策支撐體系逐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基礎能力建設明顯增強。通過嚴格保護、大力造林、科學經營,森林資源穩定增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穩步提升。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是為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傾力服務國家戰略而專門成立的。十年來,在資金募集、項目管理、品牌創建、宣傳推廣、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建立了林業碳匯項目設計、計量、審定、注冊、實施、監測、核證等碳匯項目技術標準體系和相關規則,在促進企業捐資造林自愿減排、研發碳匯項目方法學、推進碳交易試點等領域進行了有益嘗試和創新,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知名社會組織,是國內以造林增匯方式開展碳中和、碳補償公益活動的最權威的專業服務機構。
本次活動的舉辦地浙江省龍游縣是杭州后花園、浙江生態屏障區的最前沿。這里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大竹海,有海拔1400米的萬畝杜鵑,有連綿十里的荷花盛景, 有被譽為“千古之謎”的龍游石窟,歷史悠久,生態良好。近年來,龍游縣委縣政府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厚植生態本底,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躋身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縣城行列,使綠色成為龍游名副其實的底色、最可寶貴的財富。
大型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作為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共建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開展11年來,先后在19個省市自治區的57個地區舉辦,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已經成為面向全社會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平臺和展示窗口。
啟動儀式上,龍游縣接過綠色中國行旗幟;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林碳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龍游縣人民政府三方簽訂《竹林碳匯研究戰略合作協議》;現場發布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草原在行動”微信公眾號。所有嘉賓共同調研了龍游縣六春湖高山濕地和高山運動小鎮建設、龍游紅木小鎮等地,在紅木小鎮種植了碳中和林,抵消本次活動產生的碳排放。
活動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指出,龍游竹木資源豐富,是有名的“中國竹子之鄉”。長期以來,龍游大力發展循環竹業經濟,把現有林業資源優勢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建立了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優勢產業體系,無論是竹產品加工還是竹子旅游資源開發,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強調,竹產業是龍游重要的基礎產業,龍游縣既要有實踐的探索和總結經驗,也要有深入推進的實力和條件;既要鞏固先發優勢,善于揚長補短,不斷提升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更要堅持勤練內功,強化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有影響力的區域品牌。
“來到龍游之后,感到這里的環境很好,經濟也發展得很快,這里的人幸福指數都很高,龍游的蓬勃發展也再次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國家一級演員、綠色中國形象大使劉勁在采訪中說道。
中華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會秘書長高崎說:“我想,未來的六春湖一定會是一個集文化、旅游、體育于一體的活動地點。只要我們的政策執行到位、做得規范有標準,龍游可以在這次‘碳匯的引領下成為一個模范縣。我期盼著第二次來的時候龍游會更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與碳匯基金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林碳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訂三方合作協議,主要是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與龍游縣豐富的竹林資源優勢,在竹林低碳技術的開發、示范開展一些合作。下一步,他們將組織團隊定期到龍游來,在龍游建立竹林低碳實驗開發項目轉化的實驗與示范區,為龍游縣的竹林開發與‘兩山理念的轉化提供一個新的路徑。”龍游縣林業水利局副局長祝立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本次活動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浙江省林業局、綠色中國雜志社、龍游縣人民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