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偉 段敏泉 郝蕓
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的云南省普洱市,是茶馬古道的源頭和我國普洱茶的主產區之一,是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
普洱市由于歷史地理、生活習俗等原因而經濟發展滯后,除市府所在地的思茅區外,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都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屬全國52個、云南省9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掛牌督戰縣之一。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農業銀行云南普洱分行緊緊圍繞當地資源稟賦和經濟特點,抓住云南省打造“綠色食品牌”“千億云茶”的重大機遇,著力把“七彩云南·普洱貸”打造成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拳頭產品。截至2020年9月末,該行累計向瀾滄、墨江、寧洱、景谷、江城等茶產區發放普洱貸15.95億元,余額7.13億元,較年初增加3億元。
玉卜勻是瀾滄縣的一位茶農。茶葉是季節性農產品,對資金的及時性、便利性要求很強,一提起普洱貸,他連聲說好。農行瀾滄縣支行送金融產品下鄉,玉卜勻了解到農行推出的“茶農貸”非常適合農民使用,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向農行提出貸款申請。“沒想到交申請后的第三天,農行就為我審批辦理200萬元貸款,讓我有了擴大鮮葉收購和增加存貨量的資金,真是太感謝農行了!”這筆貸款讓我的銷售額達1000萬元以上,較貸款前增加300余萬元。
瀾滄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春嶧說:“公司得到農行1.5億元貸款支持,資金用在刀刃上,已用出效益、用出價值。沒有農行,就沒有公司現在的發展和農戶今天的幸福生活。”該公司主營業務是種植、加工、生產普洱茶,是集產、供、銷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承包茶葉基地5000多畝,還與云山初制廠、哈卜嗎巴拉地初制廠、羅八初制廠、昔丙初制廠的茶農簽訂協議書,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占94.76%的1049戶茶農收購茶葉,帶動茶農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在瀾滄縣、在普洱市,像玉卜勻、瀾滄古茶有限公司這樣得到農行信貸支持的茶企、茶商、茶農還有很多。據農行普洱分行相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該行以“惠農e貸”為抓手,采取“以企帶村、以社帶戶”的方式,批量獲取白名單數據,實現線上化業務快速發展。截至9月末,該行導入白名單13564戶,通過線上審批發放“茶農貸”12845筆6.23億元,余額4.1億元,直接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026戶。如今,普洱茶已成為農業致富的“金葉子”。
在幫助茶企、茶農線下銷售的基礎上,農行普洱分行還利用農行“扶貧商城”,與瀾滄古茶有限公司攜手同行傳遞扶貧真情,特別訂制“愛心茶餅”,架起一端連著茶企(農)、一端連著消費者的連心橋,共上線瀾滄古茶13款茶葉,自6月上線以來實現銷售收入62.64萬元。截至目前,該行“扶貧商城”入駐普洱茶商戶20家,今年實現線上銷售421余萬元,線下幫助銷售普洱茶金額達43.5萬元,茶葉遠銷省內外。
金融網絡建設是農行普洱分行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著力點。近年來,該行通過嵌入更多場景,使服務點能夠“線上做電商、線上線下做金融、協同做支付”助力城鄉消費及支付渠道轉型升級。目前,農行在普洱市共建設惠農服務點1152個,覆蓋全市的103個鄉鎮、993個村委會和連片茶山,有效將茶農吸引到產業鏈上,讓茶農足不出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農行便捷、貼心的金融服務,為拓寬和穩定邊疆各族群眾脫貧增收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
與此同時,該行強化風險共擔貸款模式運作,加強與普洱市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的合作,采用“基金+擔保”等組合手段,對專業合作社、農戶融資提供擔保,為茶產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
農業銀行“七彩云南·普洱貸”系列產品包括“普洱茶企貸”“普洱茶微貸”“普洱茶商貸”“普洱茶農貸”,于2018年10月31日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發布。旨在利用金融力量全力支持云南普洱茶產業發展,幫助邊疆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