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舒 于玲 范繼紅 馬喆
摘要 對從荷蘭引進的9個皇冠貝母品種進行了引種適應性研究,評價指標包括物候期、生長指標、形態特征、開花特性和種球性狀等。結果表明,9個品種在北京地區長勢差別較大,“Striped Beauty”“Rubra Maxima”“Premier”和“Aurora”長勢良好,開花率高,種球基本沒有退化現象,可以直接在北京推廣應用。其余5個皇冠貝母品種雖然出苗率高,但開花率不高,這可能是由于其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還不適應,因此建議進一步觀察。
關鍵詞 皇冠貝母;引種;栽培;北京地區
中圖分類號 S 6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23-007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3.019
Study on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 of Fritillaria imperialis in Beijing Area
LI Yu-shu,? YU Ling,? FAN Ji-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442)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 was conducted on 9 types of Fritillaria imperialis which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Netherlands. Some indexes of fritillaries were observed, such as the phenophase, growth index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e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were obviousy different between 9 varieties. The varieties of ‘Striped Beauty‘Rubra Maxima‘Premier and ‘Aurora could be directly applied in Beijing, because they had good growth, high flowering rate and no degeneration of seed ball. Other 5 varieties of fritillaries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further domesticated, although their germination rate were high and the flowering rate were low, because they might not adapted to the local climate conditions.
Key words Fritillaria imperialis;Introduction;Cultivation;Beijing area
貝母(Fritillaria L.)隸屬于百合科貝母屬,是一類具有地下鱗莖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有130多種[1]。貝母最早載于《神農本草經》,因其“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2-3]。近年來,歐美國家以觀賞為目的,用于庭院種植或容器栽培來布置環境,使貝母屬植物的觀賞價值得到較好開發應用[4],如皇冠貝母(F.imperialis)、波斯貝母(F.persica)等品種不但種植在植物園、花園,而且在切花市場上也逐漸流行。
皇冠貝母(F.imperialis)又名花貝母、冠花貝母,原產于土耳其,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南部、伊朗北部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廣大區域海拔3 500 m以上的陸地[5]。其莖稈最高可達到1.5 m,花冠鐘形,顏色豐富(黃、紅、橘黃等),花姿奇特,數朵花圍繞莖稈下垂,生長于葉狀苞片群下的形態,形如皇冠,十分有趣;另外,皇冠貝母的品種種類較多,種球大而生長迅速,葉片青翠,長勢強健,抗性強,栽培管理簡便,很適合作盆栽、切花、花鏡、花壇和庭院綠化材料,是重要的早春園林花卉應用材料[6]。但在國內,對貝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藥用和資源的調查等方面,對其觀賞特性、栽培習性和應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較少[7-11]。鑒于此,
筆者以從荷蘭引進的9個皇冠貝母品種為試驗材料,研究了其在北京露地栽培的適應性,為掌握皇冠貝母的生長狀況、觀賞價值提供科學參考,對豐富北京乃至華北地區春季景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彩林園基地,地處北京市房山區(39°30′~39°55′N,115°25′~116°15 E),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13 ℃,年降雨量為500~700 mm,無霜期180~200 d,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4%。由于受季風影響,降雨大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冬兩季最少,僅占11%左右[12]。
試驗地土壤為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pH 7.0~7.3。
1.2 引種材料
供試的皇冠貝母9個品種于2018年從荷蘭引進,品種信息見表1。選取形狀均勻一致、球體飽滿、外表無傷痕、無病菌侵染、無腐爛的健康種球為試驗材料。
1.3 試驗方法
1.3.1
栽培措施。種植前施用腐熟的基肥,開溝種植,每個品種4~6行,株行距為20 cm×25 cm,覆土深度10~15 cm。種植時將種球略微傾斜放置,并在球底部和周圍撒1~2 cm厚的礱糠灰,防止種球因積水腐爛。種植后在地下越冬,待早春新芽出土后,及時澆水、追肥、除草。
1.3.2 種球發芽觀察。
貝母種球種植后在土中越冬,翌年早春開始萌動。以芽露出土層為標準,從第1顆種球出土開始,每隔4 d統計1次各品種的發芽數,發芽率=(發芽株數/定植株數)×100%。
1.3.3 物候期觀察。
萌動期指第1株貝母苗破土而出的時間;展葉期指展葉株數占出苗株數的50%時;現蕾期指第1株有花苞時;初花期指該品種有30%花蕾開放時;盛花期指該品種有50%花蕾開放時;末花期指該品種有90%花蕾凋謝時;單株花期指花序第1朵小花開放至花序小花全部凋謝的天數;整體花期指該品種從第1株開始開花至最后1株的花開始凋謝的時間;出苗率=(出苗株數/定植株數)×100%;開花率=(開花植株數/定植株數)×100%。
1.3.4 形態指標觀察。
用卷尺或游標卡尺分別測量9個品種在盛花期的株高(包括花葶長)、葉片長寬、地徑、葉片數以及單株著花量等,隨機抽取10株測量,計算平均值。
1.3.5 種球性狀調查。
每個品種隨機選取20枚種球,分別測量種植前和采收后(種植1年采收后所得的種球)種球的單球重量、周徑、種球高度,計算平均值。
1.3.6 花朵觀賞性狀調查。
采取盛花期的花朵,測量其花冠直徑、花朵長度、雄蕊及雌蕊長、柱頭裂長等,每個指標隨機選取5朵進行測量,計算其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種球發芽率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品種都能在3月中上旬發芽。各品種發芽時間有一定的差異,其中“Aurora”“Premier”和“Striped Beauty”3個品種發芽最早,均在3月10發芽;“Lutea”和“William Rex” 2個品種于3月22日出土,發芽最遲。發芽率最低的為“Garland Star”,發芽率為80.0%,在出芽個數方面,“Aurora”“Garland Star”“Lutea”“Premier”和“William Rex”都只有1個芽發育良好,而“Aureomarginata”“Prolifera”和“Rubra Maxima”則有20%~50%的種球萌發了2個芽。
2.2 不同品種物候期比較
2017年3—5月對皇冠貝母9個品種的物候期進行觀察記錄,結果如表3所示,同時拍照記錄各品種從萌發到開花的階段進程圖,以皇冠貝母“Premier”為例,其萌發至開花的階段進程如圖1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皇冠貝母9個品種在試驗地均可正常生長和開花。各品種從萌發到始花期的時間為20 d左右,均較短,說明皇冠貝母在北京地區生長迅速。始花期最早的為“Garland Star”“Premier”和“Striped Beauty”,在4月2日前后開花;“Aureomarginata”開花稍晚,于4月13日開放;9個品種的盛花期集中于4月中上旬,最長可持續到4月24日左右。整體花期和單株花期持續時間依植物的長勢和整齊度不同而稍有差異,“Aureomarginata”和“Rubra Maxima”的單花壽命最短,為9 d,其他品種為12~16 d。“Premier”花期最長,整體花期可達21 d,其次為“Garland Star”和“Striped Beauty”,分別為20和19 d,其他均在14 d左右;6月后植株陸續枯萎,進入休眠。從植株形態來看,植株較為整齊的品種,其發芽也較整齊,如“Aureomarginata”“Rubra Maxima”和“Striped Beauty”發芽率最高,長勢也最整齊,其次為“Aurora”“Lutea”“Prolifera”和“William Rex”。從開花率來看,“Aurora”“Premier”“Striped Beauty”和“Rubra Maxima”的開花率較高,均達80%以上,“Aureomarginata”“Lutea”和“William Rex”3個品種雖然抽薹、現蕾,但在開放之前大部分花蕾有脫落現象,導致開花率不足50%。
2.3 不同品種的植株生長性狀比較
從萌發開始對皇冠貝母品種的葉片、莖稈、株高等生長性狀進行觀測,結果如表4所示。皇冠貝母的莖均直立生長,不分枝,葉片多為披針形或狹長披針形,莖生葉對生、輪生或散生,基部半抱莖。植株生長高度是植物的重要性狀指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程度。由表4可知,不同品種間的植株高度存在一定差異,這既與品種特性有關,也與種球的大小和重量有關。“Striped Beauty”植株最高,平均株高為58.6 cm,“Aurora”植株最矮,平均株高為41.5 cm;其他品種株高在45.2~51.8 cm。“Aureomarginata”是9個品種中唯一葉片有金邊的品種,具有良好的觀葉效果。另外,引種的9個皇冠貝母品種在葉著生部位的莖稈顏色為黃綠色,而在接近花的位置則為紫黑色。在發芽初期,所有品種的葉片均呈現出紫紅色或紫黑色暈,類似春色葉樹種在早春時紅色葉景觀。“Premier”的單株均花量最高,為8朵,其他品種為4~6朵。從掛果情況來看,引種的皇冠貝母只有“Premier”“Rubra Maxima”和“Striped Beauty”有少量掛果,多為1~3個,其余的即使有開花也未結果。
2.4 不同品種花部形態特征比較
皇冠貝母花色絢麗,株頂著花,數朵集生,花形呈皇冠狀,下垂生于葉狀苞片群下,奇特誘人,位于花被片內側基部的蜜腺窩更使其獨具特色。該研究對引種的9個皇冠貝母品種的花部形態特征(圖2)進行了觀測,結果如表5所示。通過觀察,皇冠貝母的花多為闊鐘形,花被片為6,雄蕊6枚,柱頭3裂。“Aurora”“Lutea”和“Rubra Maxima”3個品種的花較大,花瓣先端向外開張,小花直徑分別達5.43、5.66和5.60 cm。花色方面,除“lutea”和“Striped Beauty”花為黃色外,其他7個品種花色多為橘黃和橘紅色,且多數花被片內或外有不規則的紫色條紋。此外,皇冠貝母的雌蕊比雄蕊略長,伸出花冠外,6個雄蕊中一般3個較長,另外3個較短,且長短交叉分布,推測這可能與貝母的授粉特性。
2.5 不同品種種球發芽率比較
對于球根花卉來說,經過1個生長周期,收獲的種球質量也是評價其在引種地區適應性的重要指標。從表6可以看出,9種皇冠貝母經過1年種植采收后種球重量、周徑、高度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Aurora”“Premier”“Striped Beauty”和“William Rex”種植前后種球特性指標變化較小;“Garland Star”“Prolifera”和“Rubra Maxima”種球退化嚴重,收球時發現有腐爛現象,可能是種球本身帶有病害,從而影響了開花;“Aureomarginata”和“Lutea”采收后的種球規格有所增大,這可能是由于開花率低、鱗莖養分充足的原因。
3 小結與討論
該試驗引種的9個皇冠貝母品種在北京地區露地栽培均能夠萌芽、開花,完成從種球種植到種球采收的生長過程。所有品種都在3月中下旬開始萌發,之后迅速生長,花期一般從4月初持續到中下旬。但9個品種在北京地區長勢差別較大,從出苗率和開花率來看,“Striped Beauty”“Rubra Maxima”“Premier”和“Aurora”長勢良好,開花率高,種球基本沒有退化現象;“Garland Star”“Prolifera”和“Rubra Maxima”花莖粗壯,植株較高,能夠正常開花,但很多花苞還未開放就已萎蔫,這種現象在其他品種中也有發生,這可能與北京4月氣溫迅速升高有關,因此在栽培中可以嘗試在開花期進行遮陰處理;“Lutea”和“Aureomarginata”開花率最低,僅為30.0%和37.5%,但是其種球采收后的平均周徑與單球重反而有所增大,說明引進的“Lutea”和“Aureomarginata”種球的周徑可能沒有達到正常開花的規格,或是由于開花率低,鱗莖養分充足,種球規格增大,具體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在引種栽培過程中,北京地區春季多風、干旱少雨、氣溫攀升快引起植株生長不良,夏季炎熱多雨引起種球腐爛,這些是皇冠貝母引種栽培的主要問題。后續栽培可以采取春季保墑、防風或背風種植、夏季將球挖出后室內貯藏等栽培措施以提高其成活率和種球利用率,并篩選出適應性強的個體來進一步留種觀察以逐漸提高皇冠貝母在北京地區的生態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皇冠貝母莖稈粗壯,生長強健,花色絢麗,數朵集生于葉狀苞片群下,具有明顯的蜜腺窩,觀賞價值高。尤其是“Premier”和“Striped Beauty”的單株花期和整體花期相對較長、長勢和原產地基本一致,可以考慮在北京地區直接應用。此外,在北京地區皇冠貝母的末花期恰好是郁金香的初花期,可以填補和豐富郁金香花前的早春園林景觀,是值得開發和利用的種類。
參考文獻
[1] 梁松筠.百合科(狹義)植物的分布區對中國植物區系研究的意義[J].植物分類學報,1995,33(1):27-51.
[2] 丹珠昂奔,周潤年,莫福山,等.藏族大辭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
[3] 汪發纘,唐進.中國植物志:第14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97-116.
[4]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觀賞園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5] KEVIN P,MICHAEL J B.The gardeners guide to growing fritillaries [M].Portland,Oregon:Timber Press,2002:104-106,121.
[6] 郝麗紅,陳燕,于曉南.皇冠貝母與波斯貝母的引種適應性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34):152-157.
[7] 成海鐘,姜紅衛,張文婧,等.皇冠貝母引種栽培研究[J].中國花卉園藝,2007(8):18-21.
[8] 張文婧,成海鐘,婁曉鳴,等.5種觀賞貝母在蘇州地區的引種栽培[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5):236-237.
[9] 袁燕波,郝麗紅,于曉南.貝母屬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及其園林應用價值[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3,32(5):32-37,44.
[10] 朱旭東,田松青,婁曉明,等.3種觀賞貝母的生長發育規律[J].江蘇農業科學,2006(4):70-72.
[11] 郝麗紅,湯正嬌,于曉南.貝母屬6個新疆野生種質調查及其園林應用初探[J].浙江農業學報,2014,26(3):661-666.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9-12.
基金項目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科研項目(XY-YF-17-06)。
作者簡介 李玉舒(1982—),女,黑龍江伊春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園林植物栽培與應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