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斌
摘要:音樂劇讓具有不同經歷、背景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因音樂劇而結緣,而交友,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它給人一種情感上的滿足和心態上的支撐,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
關鍵詞:音樂劇? ?演員? ?劇本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1-0161-04
西方的音樂劇在百年多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許多經典的且極具影響的作品,如《西區故事》《屋頂上的小提琴手》《西貢小姐》《悲慘世界》《貓》《歌劇魅影》《歌舞線上》《芝加哥》《摩門經》《漢密爾頓》等等。中國的音樂劇作為西方文化的舶來品,其市場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在音樂劇的教學中,筆者先后編排了《媽媽咪呀!》《春之覺醒》《紅男綠女》《拜訪森林》《I love you you are perfect now change》《the drowsy chaperone》等音樂劇作品。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發展音樂產業的首要任務都是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有權倡導知識產權。這些都是探索中國音樂產業化發展道路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中國的藝術家,特別是在中國從事音樂事業的藝術家,會根據藝術的創作規律,基于人民的藝術資產,創作出一部部屬于我們民族的音樂劇。
最為重要的是,我國的專業音樂教師,在面對初次學習音樂劇專業的新生時,第一時間就應該灌輸他們,版權意識的重要性和如何養成版權意識。
音樂劇的再度創作用在教學中,其最具有指導意義的手段是將百老匯經典音樂劇作品變成中文版。在嚴格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再創造,同時還要重視表演作品的版權意識,學習運作程序,包括購買版權,這一條準則是務必遵守的。
音樂劇(中文版)是中國戲劇專業人士近距離學習和研究的一種方式。制作音樂劇(中文版)必須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版權創作,按照市場規律安排排練和制作。以著作權為核心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以許可生產方式進行商業化演出。尊重原創劇作家,歌曲創作,作曲,編排,舞蹈,燈光,化妝,衍生。所有著作權、專利權和創作權都是涉及商法和創作規則的新問題,我們也可以在教育實踐中深入研究。
結合筆者近年來參與的幾部音樂劇(中文版),談談在創作和實踐中的幾點思考。
一、音樂劇《媽媽咪呀!》
《媽媽咪呀!》在全球已有超過4200萬人次看過,在超過240個主要城市上演,創造了20億票房的佳績。這部擠進百老匯最賣座排行榜Top10的經典音樂劇,12年來以迅猛的速度在世界各大城市上演。全球共有13個語言版本的《媽媽咪呀!》,幾乎每天世界上都有一個劇場上演這部經典音樂劇。
2013年,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在中國演出,在排練的過程中,群眾演員和主要演員全部地位及戲劇部分必須要撐控,要按照英國團隊規定的地位圖,按照真正舞臺的尺寸大小和道具的位置繪制成圖片,標記演員的舞臺行動路線和隊形,將全體角色的位置記清并排練到位,形體部分按照劇情進行編排,即整齊劃一又保留角色各性。真正的音樂劇是需要具體規范化作為基礎的,在實踐過程中,演員們都對每換一個位置就有一張具體的位置圖的狀態感到震驚,其實,一部虛構的故事里都有著創作人員的真實生活在里面,比如音樂劇《媽媽咪呀!》發生在希臘的小島上,小屋,海灘,每一粒沙子都那樣的具體,希臘小島上的天氣悶熱、空氣的濕度以及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不同,有了這樣具體的故事地點,加之演員自己理解并結合自己的生活,所以才能在舞臺上創造出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烘托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在每一個細小環節到位之后,還要充分挖掘出每一位演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行二度創作,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從而感染觀眾。
二、音樂劇《春之覺醒》
2012年,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2009級音樂劇表演班編排美國音樂劇《Spring Awakening》,作為該班第四學年第一學期的期末教學匯報。
音樂劇《Spring Awakening》,中文譯名為《春之覺醒》,取材于Frank Wedekind于1891年創作的德語話劇《同名》,由Duncan Sheik作曲,Steven Sater編寫劇本并作詞,2006年12月16日正式首演于百老匯奧尼爾劇院。該劇在2007年獲得8項托尼獎和4項戲劇委員會獎,并于2008年獲得格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獎。
《春之覺醒》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德國。簡述了年輕人在一個極度保守的時代表達了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幻想和追求。基于碰撞感和時間感,音樂被拉回到當下。朋克搖滾表現了一種強烈的青春,一種成年人被壓抑的感覺,委婉慢歌又有空靈的悲傷與詩意的留白。
在排演過程中,學生最難把握的就是該劇目中的音樂。其音樂屬于輕搖滾型,這在平時的教學和實踐中是很少觸及的一種音樂類型,所以,在排練的時候,學生經常會問到一個問題:音樂劇的唱法是什么?或我的音色怎么樣?事實上,在音樂劇的舞臺上,展現的是故事本身,歌唱、形體與臺詞只是講故事的工具,其目的在于傳達與交流。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劇演員就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練就一幅鐵嗓子,像職業馬拉運動員一樣。音樂劇的唱法,音色美不美并不重要,現在音樂劇的風格在不斷變化,也越來越多樣化,同時對聲樂能力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音樂演員嗓音的訓練必須更加科學系統化,換言之,音樂演員在自然狀態下使用聲音,使歌曲成為語言的工具,歌唱歌曲是為了跟隨戲劇,而不是音樂本身,音色是根據角色特點決定的,如果一個演員他有堅實的基本功和演唱技巧,那么他就能塑造出角色應有的音色。不管用什么方法來訓練,作為一個音樂劇的演員,在歌唱上一定要非常自在、沒有負擔,否則就無法在表演中進行一邊唱一邊說和一邊跳。在歌唱時輕松自如,才能準確表達出角色的真實情感。所以說音樂劇演員的基本功是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成的最基本的保障,音樂劇在呈現時的重點與歌劇是不同的。音樂分析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在沒有音樂與節拍的情況下,處理好全劇的表演節奏。因為處理好有音樂節奏和無音樂節奏與表演節奏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它是掌握音樂劇表演節奏的關鍵。音樂節奏限定表演節奏,無音樂節奏也限定表演節奏,演員始終都會在有音樂的環境下和無音樂的壞境下,嚴格遵守在節奏中歌唱、表演、舞蹈。
三、音樂劇《拜訪森林》
中央戲劇學院從教育之初就強調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深知音樂的屬性——商業創作。因此,為了認識和理解音樂藝術在教育中的規律,把重點放在音樂創作的發展和市場管理上。幾年來,創新試驗區在國內外環境中具有雙重優勢條件,最終實現向社會提供服務,致力于為國內外的音樂表演市場輸送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和舞臺管理人才的教育目標。音樂劇表演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表演教學中,通過音樂劇片段到成品的教學,培養適應音樂劇產業化發展的優秀音樂劇人才。
(一)劇本的選擇
2013年底,進行了百老匯音樂劇《拜訪森林》表演,該劇是美國概念音樂劇桑樹·海姆的代表作。這部音樂劇講述了四個非常著名的格林童話《大灰狼和小紅帽》《灰姑娘》《杰克和豆子》《長發女孩》。這些原本毫不相干的人物巧妙地出現在《大魔女與女巫》的故事中,構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原本互不相干的人物,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共同走進一個新的故事,又非常巧妙的運用帶有諷刺喜劇色彩的手法,繪制了一幅成年人的童畫故事,使它具有了很好的觀賞基礎。在音樂中,將人物和歌詞融合在一起,歌唱的特點也出現在臺詞中。這首歌包含了許多人物的心靈運動,角色形象比較龐大,很多角色都可以由演員組成,全班同學都有活動和展覽的機會,與這些主要人物最突出的名劇相比,這個音樂劇更適合教育,同時也因為在音樂歌曲和表現力上有一定的難度,可以促使學生更向上攀登。
分析劇本是表演創作的基礎。在分析劇本之前應收集大量相關資料,之后才進入到研究理解的階段。在閱讀分析劇本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學生的判斷力、思考力,聯想力,培養了創作思維能力。正確分析劇本,首先要理清劇本的思想立意,時代背景,規定情境,中心事件,矛盾沖突,貫穿行動,最高任務,以及風格體裁;之后要把每個登場人物掰開揉碎,詳細地寫出扮演角色的小傳(即人物內外部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行動的發展線索等,以及人物在全劇中的位置、與他人的關系等。)其中,對人物的內外性格特征及其行為方式的展現,人物的內心欲望和思想情感等是分析的關鍵。同時老師要根據他們各人的氣質,特長給予恰當的角色。做好音樂劇的音樂分析,學生需要準確把握全劇音樂結構和風格,同時找到抒發思想感情的支撐點,即找到歌唱方式與臺詞的對接,并通過真實的舞臺行動外化出內心的真實行動。分析音樂的最終結果,既能使學生們根據角色的特點把握演唱風格,又能使學生隨著音樂風格的變化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二)音樂劇演員的特殊性
首先,選擇演員很重要。在成品劇目課上,容易受到身體力量、演技、歌唱力等的高水平考驗,所以挑選演員是保證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樹立和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精神,特別是超級臨時演員必須要有更高的奉獻精神。通過商業化的制作,每個演員的分工變得更加精細和清晰,每個崗位之間都可以完美合作和配合,音樂劇才能獲得藝術和市場的雙贏。
(三)成品劇目教學中的全局觀念
在成品表演教育過程中,注重樹立學生的整體觀念,培養舞蹈、燈光、音響、化妝、工具、服裝、宣傳、戲劇背景等各個部分人員的合作能力。要特別向學生們強調,在演出過程中要完全聽從舞臺的監督領導。
《拜訪森林》是詞曲作家桑德海姆先生創作出來的作品,是經典中的經典,特別是在音樂處理和協調方面的難度非常大,對演員們整體素質要求也非常高,又加上講的是在中國東方文化中很難理解的黑色格林童話,排演這部經典音樂劇并非易事。
四、音樂劇《I love you you are perfect now change》
音樂劇《I love you you are perfect now change》是百老匯最幽默、最浪漫的愛情音樂劇,曾榮獲“百老匯外圍劇評人獎“的杰出音樂劇提名獎!14種語言,已在全球400多個城市熱演超過 5000場,同時也是首部登陸百老匯的中文版音樂劇。
這個劇本講的是忙忙碌碌繁華都市里不同的男女,無論是單身還是告別單身,或者重新回到單身又渴望戀愛和婚姻的人們在生活中尷尬的場面,不完美的相遇以及那些無聊的瞬間,就是在這些相遇和尷尬中,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化學反應,愛上彼此,也就是在這些無聊的瞬間,我們才觸撲到了生活真正的質感!
錯綜復雜的劇情,加上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大千世界里,上演了這樣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五、音樂劇《the drowsy chaperone》
百老匯經典音樂劇《the drowsy chaperone》,是一部具有浪漫色彩且有美國特色的肥皂劇喜劇。它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劇的狂熱者空想出來的一個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的人之間發生的具有浪漫夸張色彩的愛情故事,劇情婉轉而熱鬧,故事情節夸張而幽默……
筆者在與羅馬尼亞的學生見面之前,不知道他們的樣子,身高,形象,專業水準,在見面之后通過個人展示、基礎訓練還有工作坊的方式后,在預選的幾個劇目當中挑選劇目,定日程然后定演員。比如說,這批碩士生最大的47歲,最小的24歲,最高的1.87米,最矮的1.45米。有的學生歌唱和表演水平不夠專業,甚至還有一點兒沒學過表演和演唱的學生,但同時也發現他們每個人的文學水平很高,判斷力和想像力很強,加之他們都有很豐富的生活閱歷。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共同挖堀最大的潛能,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最終讓作品效果達到極致。
根據實際情況。筆者作的教學安排如下:前兩周:戲劇表演的基礎訓練,演員的基本素質訓練以及作為一名音樂劇演員應具備的素質訓練。加強注意力,想象力,松弛與控制,信念與真實感以及體能等方面的訓練。第三周:分析劇本與角色,指導學生如何掌握創作方法和完成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分析劇本,角色分析,為學生們塑造出鮮活的舞臺人物形象找到依據,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第四周:與學生們一起開始正式進入百老匯經典音樂劇[the Drowsy Chaperone]的排練。第五周:開場的排練及重要場次的排練,一是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二是讓他們找到每個人物都應具備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找到作品的風格及準確的表現形式。第六,七周:加強對劇中歌唱部分及形體部分敘事性的開發與引導。第八,九周:盡量使全劇可以達到粗連拍的階段。第十周:細排,進行全劇連排。
雖然這是一部喜劇作品,但仍需要堅持深挖劇中每個人物的真實性與悲劇性,達到人性合一的劇情要求。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將來自不同專業的演員們匯聚起來,排出了這么一出完整的百老匯音樂劇。 由此可見,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即使只有十周的排練周期,也能完成。
音樂劇表演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首先一定要重視人物的行為邏輯,而且要準確把握!其次作為音樂劇演員和創作者要毎天訓練(練習)的是心!交流的形式不僅僅是只有和人交流!還要和物(如與桌子、椅子、樹木、土壤、地板以及你使用的道具等)交流。因為他們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只要你用心和愛去感愛,練就你的情感,就會變得越來越敏感,再加上生活上的積累,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好演員、好創作者。對于音樂劇專業的教師,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教授和示范的作品內涵就能更好地承載和表現出來, 才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中國音樂劇專業的從業者應該多了解世界的音樂劇的發展,多多關心和支持國內原創音樂劇的發展,特別是還沒走出校門就直接當老師的年青一代,更應該創造機會進行實踐和學生們一起共同成長。因為我國的音樂劇才剛剛起步,筆者認為不能說教,應該是共同創作,藝術這東西本來就是共同創作才能完成的。老師們應該多去看,多去演,大家一起創作音樂劇,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然后把這些經驗有機的運用到教學當中,這樣才會是良性循環。同時也不要把音樂劇神化,在很多著名音樂劇中有的沒臺詞,有的沒有唱,也有的沒有跳,其實它們都屬于音樂劇的范疇。在招生的時候,不要一味的選擇能唱能跳能演還得長得漂亮長得帥的。當然了,本身有這樣的條件培養出來的學生非常完美,同時別忘了音樂劇有不同風格、不同種類,音樂劇的劇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招生時就可以根據人物的特點、聲線的不一致等來選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