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梅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應用范圍日趨廣泛,在金融領域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本文在解讀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基本原理和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發揮的作用,進一步以探尋金融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新路徑。
自2019年10月份,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重點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這一講話對中國區塊鏈產業帶來重大影響,明確了區塊鏈產業發展方向,使區塊鏈在各領域的應用加速落地,截至2019年10月,參與申請區塊鏈專利的國家增加到35個,申請數量達到2.4萬條。其中中美兩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最多,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全球領先,在全球占比逐年升高,僅在2019年中國就申請了3256條,占全球總數的比達七成。目前,全球區塊鏈科創企業在金融領域的具體應用形成了區域跨境支付服務、中小企業私募證券、供應鏈金融、預測市場趨勢、監測與反欺詐等五種新趨勢,不僅為我國金融業服務中小企業、促進產融結合提供了解決方案,也為我國預期管理和反洗錢與征信反欺詐領域提供了探索思路。
一、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基本原理
區塊鏈作為一個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它主要是基于解決已生成的歷史數據和點對點之間的數據交換不能篡改、每個節點的數據要同步更新且其有校性已加以驗證以及要保證維護的數據能夠客觀反映交換的歷史三個方面的要求而產生的技術方案,區塊鏈在技術上具有以下七方面特性:一是區塊鏈采取分布式數據庫的存儲方式。二是數據庫只是區塊鏈的數據載體,區塊鏈則是交易業務的邏輯載體;三是區塊鏈采用時間序列劃分數據且整個網絡有個最終確認狀態;四是區塊鏈僅對添加數據有效,對其他操作略顯不足,處于無效狀態。五是區塊鏈的下交易需要基于非對稱加密的公私鑰加以驗證;六是區塊鏈網絡要求采取拜占庭將軍容錯方式;七是區塊鏈的計算方法采用共識算法。
區塊鏈技術是用時間戳[ 時間戳是指為了記錄文件創建的大概時間,其可以準確反映文件創建的先后順序且一旦生成無法更改。]和哈希指針[ 哈希指針是指密碼學中的一種數據結構,使一個指向數據存儲位置及其位置數據的公鑰哈希值的指針。]搭建去中心化共識算法數據結構,支持點對點交易的數據塊在腳本[ 腳本是指數字貨幣的工作控制語言,輸入腳本、輸出腳本,包括了交易中指定公鑰、公鑰所有者的數字簽名以及驗證整個交易的流程。比特幣使用的數字簽名方案叫做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ECDSA)。]控制下進行發行、交易、登記、結算、存儲、應用的各項算法的總稱。區塊鏈體系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運行體系,其核心技術至少由四個模塊構成,分別是P2P 網絡協議、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共識機制)、加密簽名算法、賬戶與存儲模型。它們具有高運作效率、低運營成本、高容錯、信息高透明、信息不可更改、參與主體可匿名等特性,區塊鏈內各方誠實交易,解決了安全記錄并防止雙重支付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隱私。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實質是區塊鏈企業在比特幣區塊鏈體系構建理念、算法及運行體系的藍本上對區塊鏈體系進行改進、創新或重塑,使其符合金融業務運行特點,從而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降低非系統風險和成本,改善實體經濟投融資體驗。
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新趨勢
目前,全球眾多科創企業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將設想付諸實踐,主要有以下五種新趨勢:
(一)開展區域局部跨境支付服務
各國支付體系均依托于全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跨境支付貴且慢,以Ripple為代表的科創企業已與各國銀行合作在世界范圍內推進區塊鏈在跨境支付的應用。近期又有Veem、Streami、Abra、Circle等科創企業致力于新興市場國家、中小企業市場的跨境支付服務,利用區塊鏈體系中交易各方信息透明、可追溯的特性,為中小企業提供快速、低費用的跨境支付服務。
(二)開展中小企業私募證券市場的發行、交易與登記結算服務
為提高交易結算效率、降低結算風險,納斯達克、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等優先在中小企業市場嘗試搭建區塊鏈私募證券市場。R3CEV、DAH、Overstock、小蟻科技、Maker等國內外區塊鏈企業致力于在中小企業私募證券市場提供股權、債券發行、交易與登記結算服務,加快證券發行效率,縮短交易與交割的時間間隔,實現實時交易清算,有效抑制股價操作與過度賣空行為。
(三)為核心主體提供國際貿易服務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全球國際貿易業務和供應鏈貿易業務涉及多方關系,業務處理中有大量審閱、驗證交易單據及紙質文件的環節,人工成本、欺詐風險、操作風險較高。對此,Wave、R3CEV、Provenance、ADEPT、Filament、Vechain、OpenBazaar、Visa等公司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點對點和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體系,連接所有運貨商、銀行、貨運代理人、貿易商以及供應鏈其他實體,加快處理流程、降低人工操作帶來的欺詐風險,讓供應鏈各方安全、清楚地掌握貨物流和資金流,形成自動化透明化可追溯的產業鏈體系。
(四)提供準確可靠的預測市場趨勢服務
相比存在操縱結果、預測不準不及時等可能性的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去中心化市場預測信息較分散,且真實不可修改,比傳統預測方法更加準確。目前,已有Augur、Delphy、Aeternity等公司在以太坊區塊鏈體系上嘗試這項應用。用戶在平臺上用該體系的數字貨幣進行交易預測并獲利,平臺自動根據群體智慧預判、定期確認事件發展結果,并自動快速出具報告,保證預測結果的不可操縱性和準確性。
(五)為銀行、企業提供監測與反欺詐服務
目前,信息監測、賬戶記錄、鑒證工作等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數據記錄質量低、人工成本高的問題,金融監管要求的提高導致金融機構在客戶征信及法律合規方面的成本增加。Chainalysis、Tradle、Factom、Everledge、Stampery、R3CEV等公司運用區塊鏈技術,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記錄、存儲、監測、跟蹤、鑒證產品及信息等服務,對產品、交易及賬戶信息進行實時自動監控,快速發現非法、欺詐活動并采取措施。
三、新趨勢對我國金融業的潛在影響
(一)為支持優質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保障
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的應用領域主要在新興國家和中小企業市場。該創新使全球跨境支付業務系統升級成為可能。據麥肯錫測算,升級后匯款時間可從2-3天降低為幾小時或幾分,平均單筆交易成本可從26美元降到15美元。該創新利用區塊鏈體系中交易多方信息透明、可追溯的特性,為優質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快速、低費用、有保障的金融服務。
(二)為優質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供解決思路
區塊鏈技術在證券發行、交易與登記結算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于中小企業私募市場。該應用為公募證券市場系統升級提供思路。據麥肯錫測算,升級會降低其80%的運營成本。該應用借助區塊鏈體系的特性,解決銀行優質中小企業識別難、業務運營成本高等問題,緩解優質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為智能化的產融結合提供新框架
區塊鏈技術在國際貿易業務與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有助于解決國際貿易和供應鏈金融中電子化水平低、操作風險高、運營成本高等問題,為我國推進的產融結合提供新的思考框架,即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點對點、信息透明可追溯、高效率、低成本、去中心化的產業鏈體系,讓貨幣資金與貨物產品深度融合成為可能。
(四)為預期管理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在預測市場趨勢中運用區塊鏈技術避免了中心化服務器的安全風險,保證預測結果不可操縱,通過內置代幣獎勵擴大用戶群體,提升市場多樣性和參與度,更快速、透明、真實的獲得有效的預測結果反饋,為決策提供參考。
(五)為反洗錢與征信反欺詐提供監測與反欺詐服務
區塊鏈技術在實時監測、追蹤、記錄、鑒證方面的優勢,為我國提高反洗錢及征信反欺詐的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思路,為國家、金融機構、企業、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四、相關啟示
(一)銀行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服務實體經濟
一是運用區塊鏈建立區域中小企業數據庫賬本體系,為優質誠信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其“走出去”提供快速、低費用、有保障的金融服務。二是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供應鏈金融體系,更新國際貿易業務流程,加強銀行對產業鏈各環節的把控能力,減少生產、運貨、銷售等周期帶來的人工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欺詐風險,實現透明化可追溯的產融結合體系。
(二)相關部門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經濟預測
從事經濟決策、經濟預測及預期管理的相關部門可借助區塊鏈技術建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平臺,將政府部門、企業部門、金融部門等各類市場主體加入平臺,定期發布預測事件,以共識算法、激勵機制、智能合約等方式保證各方真實預測,自動出具預測報告,為相關部門提供經濟趨勢、拐點的決策依據。
(三)人民銀行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提高反洗錢與征信反欺詐的效率
可以區域中小企業為試點,以單個用戶為數據單位,自動進行共識記錄,隨時更新、追溯、跟蹤用戶信息和交易記錄,檢測異常的客戶交易行為,提前預警并及時發現用戶的欺詐行為,保護國家、企業及個人的財產安全。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