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在新時代下,企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而在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作為企業的重要管理部門財務部也必然向管理會計轉型,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新要求,對自身職業重新定位。基于此,本文以新形勢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為研究對象,以企業之實踐探討了財務人員快速向管理會計平穩轉型的路徑和措施,以期望對企業現有財務人員有所幫助。
一、序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而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中國企業面臨宏觀經濟增速趨緩、出口形勢嚴峻,產能嚴重過剩等嚴峻挑戰。在新時代經濟發展下,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引擎,需要財務組織承擔更大的責任,洞察企業發展先機,為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支持。
公司管理向精益化邁進,發展方式向追求經營高質量轉變,對于企業中重要的財務部門也必然進行轉型,由重核算向重管理方向轉變,由會計反映向價值創造轉變。正是在這種背景下,LK公司的財務審計部開啟了自我變革,主動探索,主動向管理會計轉型之路。
二、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路徑之實踐探討
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可以采取不同路徑,可以采取自上而下成立獨立的職能部門,將財務會計核算與管理會計分開,讓其專注于戰略、預算、成本等管理會計職能。可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將傳統會計核算工作逐步用智能化,用機器人代替,從而解放財務人員,讓其有時間和精力通入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可以聘請外界專業機構和人才為企業進行專項管理會計提升。可以將其管理會計職能進行細分,將職能分解到不同部門,各司其能。總之,企業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之路徑多種多樣,各有優缺點。下面主要結合LK財務審計部開展的實際工作,探討其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促進企業發展的實踐案例。
業財融合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財務與業務活動的有機融合是核算型會計向價值創造型管理會計轉型的關鍵。緊緊抓住這個關鍵點和連接點,打通財務人員與經營管理之間的藩籬,從而圍繞業財融合開展實際工作,進而達到財務人員由會計思維向管理思維轉變,將無形的知識理論轉變成為一個個具體的工作,在實踐中完成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蛻變。LK財務審計部在推動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中,在“業財融合”實踐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戰略引領,統籌布局
部門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服從于公司戰略規劃。同理,財務審計部也必須圍繞戰略動。堅持謀定而動,工作計劃按照基礎工作方面、經營保障方面、運營監控方面、風險防控方面、資產效率效益方面、黨建及思想政治學習方面等六個方面進行了總體布局,每一方面都緊緊結合公司實際經營管理之要求,落實戰略目標。
以如何落實風險防范方面為例談如何分解落實。首先設定目標。經營風險防控方面主要目標是開展涉稅涉外自查整改工作,確保年度收入、利潤、資金相關指標順利完成和實現,提升業務與人員水平和能力,降低運營風險,依法合規提升公司效益。其次歸納維度。要歸納出不同維度和角度工作以支撐起完成目標。為了實現該目標,又將其分解為、利潤風險防控方面、資金風險防控方面四個方面,從而進一步明確落實的途徑。最后明確具體工作。這是最關鍵的工作,需要結合具體工作崗位、人員,綜合考慮知識、能力,確定每位員工熟悉而又有挑戰性的工作。比如收入風險防控方面,可以具體分為關注產能情況,及時發現管理瓶頸,確保年度銷量實現;關注產品定價政策、售價、營銷政策情況,防范風險,確保收入實現;關注關聯交易,國際出口業務,查漏補缺,確保國際收入實現;關注分公司業務開展情況,營銷模式,產品定價政策,收入實現形式等,確保年度目標實現。具體工作明確后,相應的責任人就顯而易見,將負責總成本、銷售、分析的崗位、出口崗位的財務人員責任和工作進行了明確,從而落實了責任人,保證了工作可以落實到位。
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為LK財務部開展“業財融合”管理會計工作,奠定了扎實工作基礎。
(二)走向業務,融入業務
財務要走向業務,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靜待于幕后,隱藏于無形,不能埋頭搞核算,要把財務思維帶到業務中,從財務中來,到業務中去。
主動對標對接,走進業務前端。長期的財務會計核算導致財務會計人員不善于溝通,偏安于辦公室。而向管理會計轉型最重要的就是業財融合的管控,在業財融合方面,與業務溝通,熟悉業務,走進業務、流程、數據、系統,是業財融合成功的關鍵。為此,LK財務審計部開展了與股份公司財務對標對接工作,走進乳劑、涂布、整理、基材車間,聽工藝,熟悉流程,向業務人員學習專業知識,與銷售、研發、人資等職能部門進行業務交流學習,理解和了解數據背后的故事。從而,逐步逐漸讓財務人員熟悉業務,主動溝通,主動作為,向管理會計轉型邁出第一步。
(三)主動作為,務實有效
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絕對不是簡單的學點管理知識,去車間轉轉,喊幾嗓子口號,換個名稱就完成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具備政策、技術、知識、財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支撐的結果,更需要公司管理層的重視和推動,絕不會吹吹打打,一蹴而就實現的。特別是在現狀核算依然是財務部主要工作,牽扯精力很大,并且其繁重程度依然很重。向管理會計轉型任務和困難,依然任重道遠。盡管有困難,但不是無所作為,LK財務部不圖虛名,主動出擊,在統一思想,工作計劃引領下,結合自身優勢,在業財融合方面,在向管理會計轉型方面,開展了“審”、“核”、“評”、“析”系列有聲有色內部財務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審”,著力解決公司治理問題。
“審”主要是開展財務審計專項工作。選取公司發展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專業的財務審計工作,從財務角度揭示業務管理的問題,從而以點帶面,反映其某一方面共性問題,并給予整改建議,從而達到以審促進管理,以審帶動業財融合,以審防范風險查漏補缺,促進公司穩健發展的效果。結合年初財務工作計劃和公司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例如,在產品暢銷時,仍有部分產品積壓,倉儲預警,針對此現象,LK財務審計部及時開展了專項審計工作,從發現流程和管理中問題,推動了積壓產品處置工作,為公司經營發展發揮了管理作用。通過開展系列審計工作,無形中將財務工作向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工作進行了推進,財務人員有了獲得感,發揮了其財務專業特長,推動了公司治理不斷完善,實現了企業和自我價值的升華。
2.“核”,著力解決公司活力問題。
“核”就是對于數據異動點、差異,進行專項核查,尋找差異形成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及時反應和處置。財務人員對于數據熟悉且敏感性較強,在日常財務核算中對于數據的處理是其主要工作,而對于其異動點,引導和帶領財務人員尋找其背后的故事,是一種快速由核算理念轉變為經營管理思維的方式。讓以前那種財務人員只知道數據差異,對于查找其差異背后業務事項就淺嘗而止的觀念徹底改變。推動其主動與業務部門溝通,主動挖潛數據異動、差異背后的真正原因。并支持其與業務組成小組或團隊形式,共同尋找,打破溝通障礙,在實際工作中實現會計角色向管理會計角色轉變。
3.“評”,著力解決公司潛力問題。
“評”就是基于投入產出效益原則,對公司現有資產、業務進行專項效率效益評價。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本質要求就是以最小的生產要素投入(費用)取得最大的產出(效益)。資產是否發揮其作用,是否投入出現了沉余,產生的效率與效益是否是正向且高于成本,基于這些問題和目標,開展資產、業務專項效率效益評價,有利于促進勞動、資本、人力、資源、環境等要素的投入更優化和合理,從而提升效率效益,并表現為公司利潤和職工收入不斷增加,最終達到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LK財務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梳理,以點帶面選題方式,例如,選取了研發投入和車間傳送機等部分固定資產進行資產效率效益評價,通過對研發投入進行縱橫向分析、內外對標、現狀研究力求發現和揭示問題,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對于固定資產關注負荷能力、使用效率、是否滿足生產運營之需、是否能提升勞動效率或者提升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評價,以便為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建議。
4.“析”,著力解決公司動力問題。
“析”就是日常做的財務分析、成本分析、兩金分析、對標分析、預算分析、經營活動分析等內容。這塊內容是財務人員所熟悉但也是“業財融合”最便捷的一項路徑。財務人員往往知道數據變動,無論同比、環比、預算比均能多角度證實數據的變動的結果,但往往不能真正揭示數據背后真正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業財溝通不暢,部門和數據之間割裂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本身數據背后原因復雜,是多重因素疊加形成的結果。為此,需要財務人員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遇到分析中數據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學習提升自身業務知識。同時主動與業務部門溝通,并對其反饋的原因進行再次分析和推敲,驗證是否為真正原因,必要時候需要主管領導進行幫助,尋找真正原因,并最終形成財務分析報告。對于,復雜牽涉面大的可以通過開展專項討論會、分析會形式進行解決。必要的時候,可以開展審計、核查等工作,以便讓我們的分析真正達到查漏補缺,補短板、消除不增值作業,增強抵御風險之效果。
三、結語
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一個長期任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它是循序漸進的、積小變為大變、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是長期任務,但應把階段性目標分解為年度任務,從當前抓起,穩步推進。LK財務審計部開展系列工作,都是基于工作實踐出發,實事求是,自我加壓,主動努力,辛勤付出才取得了良好局面。通過財務人員管理會計轉型之實踐探討,其實是一種財務人員自我向上追求,自我完善和價值實現的表現,為現實下財務管理轉型奠定了基礎和積累了經驗。
(作者單位:樂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