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清 黃泉汝 陳婉婷 張心怡 蘇穎怡 阮顯茜 武玉坤
摘? ?要? ?以“一村一品”扶持政策為切入點,通過個別訪談和實地調研等方式分析“一村一品”政策在廣東省白云區沙田村的具體落實情況和效果,并提出政策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 ?一村一品;扶持;政策;農業農村;效果;廣東省白云區沙田村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1.0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基于農村本地資源優勢,通過標準化、品牌化生產,尋找鄉村的發展之路。在此過程中,政府充當重要角色。
本研究以廣東省白云區沙田村為例,通過對現有政策的分析,并結合當地農戶及政府工作人員的訪談,分析“一村一品”政策的實施效果和現存的問題,并提出政策的完善建議,希望能為鄉村發展助力。
1 沙田村概況
廣東省白云區沙田村地處丘陵山崗地帶,利用本地特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07年11月,沙田檸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成立,之后更成為廣州市連片檸檬種植面積最大的生產基地,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人,管理成員5人,經過11年多的發展,現合作社的社員達到103戶,檸檬種植面積68.4 hm2,帶動面積333.33 hm2以上,每667 m2年產約3 000 kg。隨著國家對“一村一品”發展的重視和扶持,沙田村因地制宜,找到本村的特色和發展策略,沙田村的農產品品牌建設不斷推進。2019年2月,白云區沙田村被認定為廣州市“一村一品”專業村第一批認定對象。
2 扶持政策
通過對政府官方網站的檢索及訪談,發現適用于“一村一品”項目的政策主要分為以獎代補、品牌認證、科技發展、化肥農藥、農業財政專項5類。
2.1 以獎代補
近年來,我國頒布了較多以獎代補政策,如《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支持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通知》《廣州市農業局、廣州市財政局關于印發農業項目“以獎代補”實施辦法的通知》《廣州市農業項目與資金管理辦法》等。這些政策中提出了以下扶持辦法,如:“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內容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建設、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設施設備購置,以及觀光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環保類設施建設等。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扶持的農業項目原則上按不高于項目總投資的1/3給予補助。
2.2 品牌認證
在區域特色產品品牌建設上,廣州市扶持名特優新農產品經營專用品牌稱號企業60萬元,省級名特優新體驗館補助35萬元。
2.3 科技發展
2010年,廣東省農業廳發布《關于舉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建設培訓班的通知》,為農民講解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效益,教授網上商城的店鋪管理、產品上線等知識。
2.4 化肥農藥
2019年1月1日實施的《廣州市商品有機肥購置補貼實施方案(試行)》提出,對廣州市范圍內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且種植面積超過1 hm2的種植大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施用商品有機肥進行補貼;而被納入補貼范圍的補貼對象在購置商品有機肥時,每噸補貼300元(最高不超過1 t/667 m2·年),推動種植戶施用商品有機肥,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口感。
2.5 農業財政專項
《廣州市白云區農林局關于印發<廣州市白云區農業龍頭企業認定、運行監測和扶持管理辦法>的通知》對農業龍頭企業的補助辦法為:對新確認的白云區農業龍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認定為白云區農業龍頭企業后,則根據產品首次認證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若首次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龍頭企業,則一次性獎勵1萬元;首次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的龍頭企業,每家分別一次性獎勵3萬元、5萬元、10萬元。鼓勵企業生產有特色、有品質的產品。
3 主要措施
3.1 品牌化建設
在銷售上,沙田檸檬引入電商平臺,減少流通渠道;在基礎保障上,當地銀行為合作社提供沙田檸檬新險種及貸款所需。2015年,沙田檸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獲評“國家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而其產品獲得“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獎”稱號。沙田檸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檸檬,其外包裝上有清晰的“沙田慶”商標,讓消費者能一眼就認出是沙田檸檬。而“沙田慶”商標在2016年獲得“廣州市著名商標”稱號。
3.2 標準化種植
在白云區農林局的支持下,合作社最終成功完成了沙田檸檬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合作社邀請了華南農業大學等院所的專家學者到村里講授土壤和病蟲害防治的課程。2014年,沙田檸檬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為白云區首家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合作社。在2020年6月,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鐘云教授開展了介紹沙田檸檬種植及病蟲害防控關鍵技術的講座,并及時為現場的農戶答疑解惑。
4 主要成效
4.1 提高了農產品知名度
2020年6月8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示了廣東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白云區沙田檸檬赫然在列,早前,沙田檸檬曾獲得白云區“十大名優農產品”和“十佳農家手信”稱號。名特優新農產品的評選對于農產品的地方特色、品質及社會知名度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名特優新農產品的評選在無形之中為沙田檸檬進行了宣傳。評選者除了農業領域的專家,還有普通大眾,這也漸漸地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沙田檸檬。
4.2 提高了種植人員的質量意識
病蟲害問題是農產品的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農民為了方便、快速殺蟲,多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但這樣容易導致農藥殘留問題。《廣州市“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認定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健全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按照操作規程生產,實施綠色防控,嚴禁使用高毒農藥或禁用獸藥,開展農藥農資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產品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由此可見,若要被評定為“一村一品”專業村,農藥的使用需符合標準。而合作社的管理人員通過告知農戶使用農藥的危害及后果,如告訴農戶高毒農藥不能使用,不當使用農藥會影響檸檬銷量等,讓農戶對農藥的使用持謹慎態度。此外,利用農藥快速檢測設備檢測農藥含量。一旦發現檸檬含有農藥殘留問題,這批問題檸檬就需處理或銷毀,以確保檸檬的好品質、高質量。
4.3 推動了合作社經營方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方式主要為線下,由顧客到種植戶的店鋪或農地采購,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購物成了多數人的選擇。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為減少聚集,政府部門提倡少出門。顧客少了,農產品滯銷成了一大難題。但難題也帶來發展,“網紅+直播+電商”的新營銷方式助力了農產品銷售。2020年6月29日,白云區正式推出助農服務綜合平臺。該平臺展示了沙田檸檬等地方特色農產品,推動了農產品銷售模式的轉變。在這次滯銷危機過后,沙田檸檬合作社也開始探索電商銷售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模式呈現多樣化發展。
5 存在的問題
5.1 政策宣傳力度不足
沙田村檸檬種植地主要在丘陵地段,田地一般比較小,不適宜大中型機械作業,同時以獎代補政策中只有個別作物(如水稻)種植的小型農機列入補貼范圍,沙田村的檸檬種植難以享受補助政策。此外,沙田村部分檸檬種植戶不了解以獎代補政策,對于購置補貼的要求和購置補貼產品目錄的信息把握不全面。
5.2 部分補助項目與農民需求不匹配
沙田村農民合作社邀請華南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給農戶講授土壤和病蟲害的物理防治課程。除了現場教學,沙田村還提供了視頻教學。但調查發現,當前沙田村檸檬種植戶主要還是依靠經驗種植,在種植技術方面尚未達到可推廣的層面。由于沙田村檸檬種植戶的年齡偏高、知識水平較低,以及培訓方式偏理論化,因此大部分農戶因為感受不到培訓效果,對于各種培訓活動的熱情不高。同時,雖然為農戶免費提供了化肥,但據農戶覺得這些免費肥料缺少檸檬所需的功能性元素,使用效果一般。
5.3 農業保險政策還需完善
農產品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由于自然條件、市場行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農業種植存在很大的金融風險[1],商業性金融機構一般不愿意提供農業貸款。同時,金融貸款通常要求特色農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對于采用山地種植方式的沙田村來說,明顯達不到金融貸款的要求。相較于申報程序更為簡便、優惠力度更大的稅收支持政策而言,財政支持、政策力度有限且手續繁瑣[2]。因此,稅收支持政策的激勵作用更加直接有效,金融機構普遍對稅收支持政策也更為積極。當地農戶對于此類貸款政策、保險政策態度并不積極,有資金需求的農戶更傾向于熟人之間的借款。
6 下一步打算
6.1 加強宣傳力度
通過電視、公眾號、村里的宣傳欄進行相關政策的介紹、宣傳。同時,財政補貼應由省級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在市縣財政自主開展并給予特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3]的基礎上,省級財政也應該適當給予獎勵性補貼,為農村經濟的規模化發展提供激勵手段。
6.2 實現資金整合
政府財政獎補資金種類繁多、條款復雜,應將現有的財政獎補資金進行整合,把內容相同、適用范圍一致的整合在一起[4],總體可分為貸款貼息資金與風險補償資金兩大類。政府與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出臺扶持“一村一品”的優惠政策要拓寬產品范圍、增大信用規模,除了特色糧食作物(如小麥、玉米外)還要考慮特色水果等經濟作物,讓特色農產品獲得更大規模的發展空間。
6.3 補助內容結合農民需求
提前調查了解農戶需求,根據需求調整相應的補助內容,避免補助淪為形式。在科技培訓方面,因地制宜采用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通過學習打卡等方式鼓勵農戶參與。在化肥農藥方面,可將分發肥料的方式轉換成資金補貼,由農戶根據需求自行購買。但采用資金的模式需要做好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到實處。
6.4 發展“企業+基地+農戶”模式
建設特色生產基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財政資金上給予補助。通過項目補助、財政貼息等方式鼓勵發展特色優勢企業[5],發揮帶動作用,發展“企業+基地+農戶”的多主體互助模式,延長產業鏈,推動特色農業發展,使企業與農戶不僅成為合作伙伴,更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統籌自身優勢資源,激發市場新活力,推動“一村一品”特色村鎮與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特色村鎮等建設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王道新.普惠金融財稅支持政策效果評估——以湖南省為例[J].金融經濟,2020(6):47-51.
[2] 董寶奇,王聰,王宏偉.科技政策效果評估的理論及方法綜述[J].科技和產業,2019(12):89-94,171.
[3] 肖攀,劉春暉,蘇靜.糧食安全視角下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效果評估[J].統計與決策,2019(23):157-160.
[4] 王勁屹,吳文意,梁詩婷.中國化的“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8(8):3-5.
[5] 高雪萍.政策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理論依據及其績效評價[J].農機化研究,2011(12):36-39.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