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考生
沒有人能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未來的模樣,但是我們可以精準地預測,除了年齡,未來的你不會與今天的你有質的差別。因為今天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為未來做鋪墊;今天你的一切選擇,都是在為未來設定背景;今天你的行事方式,將會筑成一條既定的軌道,推送你向著未來高速滑行。
作家柳青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因為年輕的時候,我們正處于人生征程的起跑線,這起跑線上的得和失,往往直接影響到沖刺時的成與敗。而年輕偏偏又是一個人缺乏理智、易于沖動的時段,我們的興趣愛好、夢想追求,多是心血來潮的“伴生物”,而這些“伴生物”不會隨著你年事漸長趨于理性,更不會逐一打理驅邪扶正,因為它早已在你生命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當我們看到項羽少年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學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的粗疏與隨性,也就不難想象他日后的剛愎自用、傲慢自負、優柔寡斷、缺乏遠見,且因此導致被困垓下,十面楚歌,最終走上全軍覆沒的厄運;當我們看到歐陽修年幼時“以荻畫地學書,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的自強不息,對他的日后杰出的文學成就自然也就不會有絲毫的訝異。總之,當下和未來,總是有著某種程度的內在關聯,這就好比有好的開端未必有好的結果,但沒有好的開端,多半會結出不好的惡果。
在一個人的人生進程中,他的選擇將會成為他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時時刻刻影響著他,打磨著他,鍛造著他,讓他朝著有意無意為自己選擇的樣子慢慢轉型。有這樣一句話:“朋友是另一個自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朋友是你的選擇,你們能走到一起,正因為同氣相求彼此相似;好友之間在相互影響著,慢慢趨同以至長成了相似的模樣。再如讀書,培根有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我們選擇了書籍,書籍又造就了我們。而這些,都是選擇的力量。
當下正處于智能互聯網時代,我們網上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每每會引發一發不可收的選擇性推送。網上的這種“操作”與“被操作”,細想想,其實正是關于人生的一個隱喻:我們生命之初的一個有意無意的選擇,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一生。起初,是你選擇了它,以后便是它簇擁著你,裹挾著你,引領著你,朝著你選擇的方向一路狂奔。
因此,人生之初必須謹慎選擇。否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下棋可以推倒重來,而人生不會如此輕松,人生是一條單行線,推倒可以,重來絕無可能。慎始方得善終。
想想未來其實并不遙遠,此刻你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昭示著你未來的模樣,都是你未來的預演。“從小一看,到老一半”,青年們,請慎重對待你當下面對的一切抉擇。
指導老師? ? 王淦生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