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剛

年輕時,李敖因為發表了一系列抨擊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文章,被捕入獄。在坐牢期間,李敖一度陷于苦悶當中,不過,他隨身帶了《資治通鑒》《聊齋志異》《史記》等書籍,這些書籍給了他精神上的慰藉。李敖酷愛讀書,每天手不釋卷,獄友戲稱他為“書呆子”。其實李敖一點都不呆,相反思維敏捷、談吐高雅。白天讀書,李敖盡享讀書之愉悅。到了夜晚,監獄屋頂上的燈光昏暗,所以李敖讀起書來很費力。李敖想:“在這種燈光下怎么讀書呢?要想個辦法才行。”
李敖向獄警提出在監獄里添加一個燈泡,沒想到遭到獄警的反對,理由是燈泡對犯人有致命危險。“這樣的理由未免太荒唐了吧!”想到這,李敖退而求其次,李敖自己掏錢請求獄警代購蠟燭。不料,獄警還是反對,獄警說:“李先生,根據規定,蠟燭是違禁品,不能帶入監獄。”李敖很無奈。
李敖想起古代鑿壁借光的故事,靈機一動,想出一個主意。那時監獄有規定,犯人可以花錢買奶粉,而奶粉用的是銀紙包裝。李敖便把這些銀紙鋪平,貼在墻上,這樣就可以折射一部分燈光到書上。這樣一來,李敖便能看見書上的字了。憑著刻苦學習的勁頭,李敖成為當代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和詩人。后來,李敖談及此事:“我的這些頭銜,都是我早年努力學習的結果。即便我身處逆境,也不放棄讀書。說實話,讀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