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在西方哲學家中,羅素對中國人的研究是最深入的。在羅素的眼里,中國有時也打仗,但中國人不好戰。中國人的心腸是柔軟的,始終保有溫和、禮貌、愛好和平等傳統美德。中國人權力欲不強,愛好消閑,愛好娛樂,看重情調。
中國人崇尚“人之初,性本善”,認為尊嚴是最有價值的東西,相對于西方人更愿意把不同的意見拿出來討論,因而中國的社會生活更富有人情味。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像中國人,大家都會感到幸福。
中國人愛說笑,而且從來不放棄說笑的機會,從高官到百姓無不如此。中國人是含蓄的,受過教育的中國人的幽默是狡猾而細致的。中國人認為一個聰明人應該永遠鎮靜,就像古樂所具有的優美感覺一樣,寧靜得幾乎只隱約可聞。
在藝術上,中國人講求美妙;在生活上,中國人講求合理。中國人不喜歡殘酷的強有力的人,也不喜歡不婉約的熱情。中國人的禮貌不僅是習俗上的,也不僅限于某一階層,中國人習慣于以靜默應對粗暴,不愿意用以牙還牙的方式貶低自己,這不是中國人的懦弱,而是中國人的力量。
大多數中國人重視學問。因此科學知識的傳播在中國不曾受到阻礙,曾經,中國人最顯著的長處是對人生目標的尋求,而今,中國人已養成尋求智慧和科學方法的習慣。假如中國人愿意,他們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
中國人的和平主義植根于他們沉思的態度,一如中國畫所表現的。中國人樂于觀察萬物所作的有特性的表現,而不愿意把一切都有淪為一個定型的模子。
坦率的羅素斷言,忙亂與好戰不僅產生邪惡,而且使生活充滿著不愉快,使人生不能享受美麗,使人類失去了沉思。中國人的美麗是一種嫻靜的美麗,中國人的智慧是一種沉思的智慧,所有重視智慧和美麗并期望找到人生情趣的人,當然愿意有一份中國特色的恬靜心境。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