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疊加圖像得到平均臉
攝影師渠程做了一個實驗,隨機選取了10個女生的肖像照片,將她們的照片每張以八分之一透明度疊加在一起,試驗中他發現人臉的五官重合度極其的高,最終出現在我眼前的是個絕對符合大眾審美的美女。而單獨去看她們的照片,每個人都算不上很美。從進化的角度理解,在照片生成過程中,個體缺陷被掩蓋過去了。最終形成的平均臉,無論從臉型、輪廓、五官、比例各各層面去觀察,都可以用美這個字眼來形容。
靠近平均臉會使人臉更美
1990 年,美國得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計算機技術來得到合成臉,并提出了“平均臉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平均臉”要比原來的臉更具有吸引力。國內學者張大鵬也通過實驗指出大部分人認為靠近平均臉會使人臉更美。無論年齡如何、相貌差異多大,這種面孔美依舊令我們動容。
面孔審美不分老幼與地域
有研究發現,嬰兒對被成人評判為美的照片凝視的時間較長,說明了人類對面孔美丑的判別或許是一種先天機制。有研究者認為,我們對身體的美感,可能受文化的影響較大(比如唐時以肥為美,緬甸的長脖族等),但是對面孔的審美則有相當高的一致性。心理學家 Michael Cunningham 在 1995年的一項研究,讓不同地域的人給不同人種的女性照片打分,發現結果的一致性達到 0.9以上,顯示出人類對于女性審美的跨文化共性。
人類正走向高度同化的未來
一次次地疊加照片就像是營造一個夢境一樣,每一個人都是真實存在的,而真正的美卻是一個虛無的假象。無論最終人類能否找到理想美形的答案,但在愈加“審美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人類正逐步走向同化。我們可以想象,未來全球性的的混血、高度可定制的整容技術,甚至基因改造技術、基因優選生育,它們都可能把人類推向一個高度同化的未來,正所謂千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