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昊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美產生了新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重視二胡的音樂美。而只有在演奏二胡的過程中將技術美和音樂美更好地統一在一起才能夠進行更好的展現。本文具體分析二胡演奏過程中的音樂美。
【關鍵詞】二胡演奏;音樂美;管窺策略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072-02
技術和情感在演奏傳統樂器的過程中一樣重要。正因為二胡發展的道路非常曲折,所以很多人都開始研究二胡。二胡演奏的技巧較為復雜,如果沒有嫻熟的技藝將其更好地匹配在一起,自然沒有辦法演奏出動人的曲目。但是,很多業余彈奏二胡的人卻只掌握二胡的基本技術,并沒有融入實際的情感,所以演奏出來的音樂就如同一潭死水一樣。因此,二胡演奏家只有將技術和音樂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二胡演奏過程中的音樂美,并將與二胡相關的音樂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一、二胡演奏中“韻味”的根本
我國多數民族樂器都和民歌、戲曲和曲藝有著直接的關系,很多器樂樂曲都是從民歌、戲曲和曲藝作品中演變而來的。而且中國漢字本身有著獨特的韻律,在發聲的過程中有四個聲調。而中國音樂則非常重視對單個的音節進行全面的加工,為的是強調不同的音節在演奏過程中的音調高低。所以,很多人也都沉浸于音樂調子的升降和變化。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韻味一方面會受到漢字字音和語音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又跟句法和段落的安排有直接的關系。音樂的節奏和律動通常是完全一致的[1]。二胡的演奏雖然和唱歌完全不同,只要弓和琴有效地摩擦就能夠演奏出聲音,但是卻一定要掌握氣息的強弱,如此才能夠表達樂句的內涵。失去氣息的演奏自然會失去最基本的感染力。
例如,著名的演奏家在演奏二胡曲目《洪湖人民的心愿》的時候,在樂段開始之前就會用鼻子進行吸氣,并在演奏的過程中自由地進行呼吸,甚至也可以通過手指操作和運弓來感受到“呼吸”的律動,這樣才能夠讓樂曲變得更加協調。應該在樂曲開始過門的最后一個小節處進行吸氣,左手應該跟著吸氣的速度直接抬起,右手則應該跟隨著吸氣的速度有一定的動作,之后才能夠在找準節奏的基礎上演奏出第一個樂句。
二、傳統技術和情感參與等對二胡演奏的重要性
其實,傳統的技術和情感的參與都對二胡的演奏有直接的影響,這樣更能夠從不同的層次體現出二胡演奏過程中的音樂美。
(一)傳統技術對二胡演奏的重要性
二胡其實屬于一種非常古老的樂器,在演奏的過程中對演奏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非常考驗坐姿的標準、持琴的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這些細節方面的要求都會直接影響二胡的演奏效果。如果二胡演奏作品過于復雜,就一定要讓演奏者有充分的耐心、超強的記憶力和精湛的技術。例如,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就非常考驗演奏者本人的水平。
(二)情感參與對二胡演奏的重要性
雖然傳統技術對二胡演奏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情感參與也在二胡演奏的過程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一個不以情動人的二胡作品肯定是不成功的。如果演奏者在演奏二胡的過程中一味地注重二胡演奏的技巧而忽略人們內心的感受,所彈奏出來的作品一定是非常單調和乏味的,觀眾也沒有辦法沉浸其中。因此,在演奏任何一部二胡作品之前,演奏人員都一定要先了解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和創作者本人的經歷,再將情感注入到二胡演奏的過程中,這樣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三)心理音色對二胡演奏的重要性
音色也是二胡演奏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這里的音色主要指的是心理音色。幾乎所有的二胡演奏者都可以在感知音色的基礎上形成合適的音色標準,這其實也是踐行音色的重要尺度[2]。心理音色要比客觀的音色先存在于個體思維系統中,也是眾多復雜的器官在活動之后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的概念。
二胡音色本身會因為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這里的音色就涉及到演奏技巧對音樂美本身的影響。當然,在體會二胡音色的基礎上,更需要融入演奏者不同的生活體驗,這也就是經常說的演奏者的技巧和內在動力。二胡音色的好壞和運弓的力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有一部分人認為運弓的力度是從上臂來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其是來自于手部和腕部的力量。演奏二胡時的力主要來自于大臂、小臂、手指和手腕等不同的部位。演奏人員需要將力傳遞到弓子的不同部位,并讓其更好地摩擦琴弦,當其振動起來之后就可以發出純正的音色。而根據運弓的杠桿原理,演奏弓根處相對省力,演奏弓尖時則相對費力,演奏者只有對力進行適當的調整才能夠在演奏二胡時呈現出美麗的音符。不同的心理音色對于二胡演奏的質量也會有不一樣的影響。
(四)指法技巧對二胡演奏的重要性
左手的指法技巧主要由按、揉、打等不同的技法組成,每一種不同的指法都會對音色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樣,如果指法技巧功力不到家,也會影響音樂美。一方面,指肚觸弦的面積、角度以及按音的力度都有可能影響音色;另一方面,揉弦的技法會讓音色充滿裝飾之美,更會讓人感到非常愉悅。快揉、慢揉、中揉等不同類型的揉弦法都會直接影響音色。像《江河水》中,壓揉將會發出凄楚的音色,滑揉對表現北方的樂曲有獨特的作用,而如果將揉弦稍微延遲一下,就能夠發掘出音樂內在的情感。如果能夠將左手的揉弦和右手的運功速度以及力度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自然會演奏出出色的音樂。
二胡演奏中的不同技巧會影響音色本身,如跳弓、擊弓、抖弓等不同的技巧都會表現出特定的音色。在靈活運用各種技巧之后,音色也就會變得更美,演奏的過程也就能夠變得更加順暢。
當然,演奏人員需要從各個方面來衡量音色,并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音樂的表演。純凈、明亮、渾厚和圓潤的音色非常符合大眾的審美,但暗淡、渾濁、雜亂的音色也并非沒有自身的審美價值。只有將技巧融入音色中,再將音色融入音樂內容中,音樂內部的美才能夠更好地發掘。
三、將技術和情感完美結合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二胡演奏的技術
只有有效地提升二胡演奏的技術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二胡演奏的美感。如果沒有有效的技術作為支撐,整個曲子會變得非常空洞。二胡本身的動作技巧也是由一定的環節組成的,例如,拋弓的動作是由上拋和下落兩個主要的環節組成的,這些動作的順序基本上是不會改變的,每個動作都是“技術鏈”上的關鍵環節。
當然,隨著演奏者自身演奏水平的提升,演奏技術的規范和要求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演奏者身心素質的不斷發展和提升,演奏技術也會不斷改進,因而一系列的演奏技術都是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中的。
(二)有效地培養情感
多數音樂都能夠有效地引起人們心里的共鳴,并激起人們的斗志。如果能夠將內心真實的情感和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自然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二胡演奏的音樂可能不是最優美的,但是音樂本身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在實際演奏作品之前,廣大演奏者一定要能夠端正思想,并全面地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3]。也只有在演奏作品前體會到作者的真情實感,才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例如,在演奏上文所說的《二泉映月》的過程中,不單單作品的技巧和風格值得關注,更可以體會到一位盲人藝人無奈的心情。《二泉映月》飽含著一位盲人無奈的思緒,這首音樂其實是他無聲的控訴。所以如果演奏者能夠將這樣一種心酸和無奈的情感傾注其中,就能夠給曲子帶來一股新的生命力。如果能夠借助藝術想象力對音樂進行深入的理解,自然就能夠激發自身的情感。只有將情感和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創作出更好的音樂。
(三)提升二胡音樂的創作能力
二胡演奏者只有多去接觸二胡音樂創作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創作能力,也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二胡演奏中的音樂之美。高難度的演奏技巧其實很容易讓人思緒混亂,演奏出的作品通常也不夠美,又因為“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每個二胡演奏者對于不同作品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在演奏自己所創作的作品時能更加得心應手。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融合自身的情感和技巧元素,演奏出來的曲子也往往更加有美感。
(四)充分鍛煉演奏者的心理素質
很多人在談到二胡演奏時其實都會講到技巧和情感,但是卻很少有演奏者能夠提到自身的心理素質。其實,二胡演奏非常考驗個人的音樂表演技能和心理素質。多數初次演奏音樂的人會表現出緊張的情緒,在正式演出的過程中就會頻頻出錯。因此,只有有效地鍛煉演奏者的心理素質才能夠有效地體現出演奏曲子的美感。
廣大演奏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一些音樂素材,并有效地琢磨內部的聯系。當對作品有了好的心靈感悟和把握之后,才能夠將二胡音樂的美更好地傳遞給聽眾。那些難度較大的音樂作品其實很能考驗演奏者本人的心理素質[4]。二胡音樂作為一種非語言形式的信息傳遞方式,所有的演奏者都需要掌握演奏的“度”。有一部分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掌握其中的“度”,導致在演奏的過程中無法自拔。而有一部分演奏者因為在演奏的過程中情緒起伏過大,所以經常會出現反常的舉動,這樣其實也沒有辦法更好地體現出二胡演奏的技巧,更沒有辦法體現出二胡樂曲的美感。因此,二胡演奏者需要在平時注意訓練自己的抗干擾和抗緊張能力,這樣才能夠演奏出高質量的樂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二胡音樂是民族音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只有不斷地改變傳統的演奏方式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在真正演奏二胡的過程中,只有將演奏情感和必要的技術相互融合才能夠凸顯二胡演奏的美感。二胡的演奏勢必也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因此,在未來,我們一定要將技術美和音樂美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創作出高質量的二胡藝術品。未來二胡音樂發展會變得更加順暢,并逐步成為世界音樂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瑰寶。
參考文獻:
[1]吳曉慷.談二胡演奏藝術中對情感美的追求[J].音樂探索,2016,(3):39-43.
[2]田宇.試論二胡演奏技藝中情與理的相互交融[J].音樂時空,2014,(18):121-128.
[3]于雪.“聲韻傳情”——從<唐宮遺韻>看昆曲聲腔在二胡演奏中的運用[J].中央音樂學院,2016,(3):63-69.
[4]丁煒娜.淺析二胡演奏一書中的樂感與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6,(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