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在追求更高標準生活質量的同時,愈加重視文化藝術帶來的精神享受,其中鋼琴作為大眾十分關注的一種高雅藝術,在演奏過程中高超的演奏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缺一不可,是鋼琴表演獲取成功的基礎保證。這就對大學鋼琴專業課程教學提出了客觀要求,教師在重視鋼琴技能訓練以及相關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需充分滲透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措施,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鋼琴演奏家。本文從分析學生鋼琴演奏心理的主要影響因素入手,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大學鋼琴教學中訓練學生演奏心理的科學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演奏心理;影響因素;大學鋼琴教學;訓練演奏心理;科學途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082-02
所謂鋼琴演奏心理,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素質,可以在演奏中充分展示演奏者的心理情感,具有調控性、對象性和再現性等主要特征,可以通過合理調控演奏者心理素質,實現情感表達和情感體驗的有機結合,進而提升演奏效果。大學是培養藝術人才的主要搖籃,從目前大學鋼琴教學現狀來看,學生還普遍存在著演奏心理方面的問題,受緊張、焦慮、自卑、恐懼等不良心理影響,在鋼琴演奏、比賽、等級考試中容易失誤,難以呈現正常的鋼琴水平,因此,做好學生的演奏心理訓練十分必要,直接關系著大學鋼琴教學的質量和學生未來的藝術成就。
一、學生鋼琴演奏心理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性格方面的影響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彼此性格也大不相同,性格對于學生鋼琴演奏的效果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性格外向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可以積極樂觀應對演奏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心理素質整體水平較高,可以在上臺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自主調整緊張不安等心理,并將其遷移為期待興奮的心理。而性格內向穩重的學生,一般情況下雖然能夠用平和的心態進行演奏,在各種表演場合也基本可以穩定發揮演奏技能,不過由于心理較為敏感,因此對外界看法十分在意,出現表演狀況時,極易挫傷自尊心,引發緊張自卑情緒,出現不必要的演奏失誤等問題??梢?,不同性格的學生心理素質也并不相同,一旦出現緊張、不安等心理活動,將會給演奏的整體發揮帶來影響。
(二)專業技術能力不足的影響
高超的演奏技術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場成功的鋼琴表演所需的硬性條件,如果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專業技術能力有限,縱然心理素質再強,也難以呈現完美的鋼琴演奏效果。研究發現,演奏專業技術水平較低的學生,通常沒有信心進行鋼琴表演,自卑心理嚴重,不僅削弱了學生鋼琴表演的熱情,也給學生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帶來了自卑、恐懼、過分緊張等心理困擾,難以順利完成鋼琴演奏[1]。
(三)狀態方面的影響
大多數學生在進行等級考試或大型鋼琴表演比賽前,都會經過緊鑼密鼓的練習,以期做足表演準備。觀察學生的鋼琴考試和大型演出現場不難發現,很多學生臨上臺前仍舊高強度練習,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演出過程更加順利,不過也容易受演出周圍各種因素影響。一些學生即將上臺時找不到演奏感覺,緊張感頓時加深;也有一些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上臺前幾分鐘高強度訓練,導致臺上表演時難以繼續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還有部分學生上臺前出現明顯的精神疲勞,給演出質量帶來了不利影響。此外,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如果自身不具備良好的承受能力,在觀眾反應冷淡、評委注視嚴格或音響發生故障、燈光效果較差時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加之陌生的演出場所、不熟悉的新鋼琴,這些因素都令學生心理壓力驟增,緊張感和不安感更加強烈,對現場發揮造成嚴重影響。
(四)表演經驗不足的影響
一些學生在鋼琴教室中能夠自信且行云流水地展現出最佳演奏水平,但是上臺表演時卻狀況頻現,演奏效果大打折扣。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自身表演經驗不足,很多大學鋼琴課程安排以理論知識講解和學校鋼琴室技能訓練為主,學生缺少上臺表演的鍛煉機會,難以掌握應對突發事件的方式方法,所以對上臺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在舞臺表演中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差,無法在上臺后將自己的情感與鋼琴演奏融合到一起,進而不能令臺下觀眾充分感受到鋼琴表演的魅力[2]。
二、大學鋼琴教學中訓練學生演奏心理的科學途徑
(一)創設良好氛圍,喚醒演奏興趣
大學鋼琴教師在對學生演奏心理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到提升學生鋼琴演奏興趣的重要性,將其作為調動學生鋼琴演奏熱情、促進學生在演奏過程中保持積極心理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有意識地在鋼琴教學各個環節中創設良好氛圍,令學生沉浸在愉悅舒適的和諧氛圍中,通過教師引導,喚醒演奏興趣,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持積極心理狀態主動投入到鋼琴學習中,逐漸掌握運用良好心理素質提升演奏效果的方法[3]。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朗朗等著名鋼琴演奏家的相關事跡,一方面便于學生透過這些演奏家更全面地認識鋼琴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受演奏大師具備的良好演奏心理素質的熏陶,關注演奏過程中心理狀態的調整,主動學習調節演奏心理的技巧,體會演奏心理與演奏技能有機結合時呈現的鋼琴魅力。此外,為了進一步構建寬松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生鋼琴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采取播放鋼琴名家名曲的策略,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形成鋼琴樂感,讓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名家在演奏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自然而然地獲取對演奏心理的全面了解,成為主動獲取鋼琴知識、鍛煉鋼琴技能、提升自身演奏心理素質的學習主體。
(二)增強學生自信,提高自我調控能力
自信不足是導致學生鋼琴演奏中出現各種消極心理問題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大學鋼琴教師要加大對學生演奏自信的培養力度[4]。教師要講究教學藝術,日常面對學生時應善于使用激勵賞識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啟發引導,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地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特別是針對鋼琴表演的準備和上臺,告訴學生練習要適當,針對性地訓練演奏技能不足或容易出錯的地方即可,避免在上臺前承受過大壓力,并且要帶領學生提前熟悉演出場地,讓學生可以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進而可以在上臺表演時不受場地等周邊環境的影響,意念聚焦于曲目演奏上,通過自我調控正確面對他人各種反應,運用良好的意志品質成功地將各種表演過程中的緊張、恐懼、自卑心理一一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