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嬌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音樂教育成為學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奧爾夫音樂教學模式是目前學前音樂教學中較為流行的一種模式,不僅有利于學齡前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而且有益于兒童的身心健康與興趣培養。本文分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模式的內涵和主要特征,并給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旨在為學前音樂教育從業者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學前音樂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0-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092-02
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成長有積極作用。學前音樂教育通過有效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接觸音樂知識之初,就能充分激發起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真正實現音樂教育的意義。奧爾夫教學法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音樂教學方法,將奧爾夫教學法應用于學前音樂教育中,能有效改善目前的學前音樂教育現狀,顯著提升學前音樂教育質量。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內涵
音樂是人們表達內心感受的一個途徑,是人們情感世界的窗口。傳統的幼兒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領唱、幼兒被動模仿和學習,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教學效果并不好。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多種感官相互配合,將聽、說、讀、唱、跳等方式相融合,充分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升幼兒的音樂能力及情感體驗,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和需求的同時突出了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幼兒提供相應的音樂學習引導,使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完成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布置的任務,從而有效達成最終的音樂教學目標。
二、奧爾夫教學法的特征
(一)原本性。原本性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核心所在,強調音樂是聲音、動作等的自然流露,音樂教學應當充分利用音樂本身的自然性和機體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而非刻意地展現舞臺表演。這種原本性的教學理念更容易打動學習者,吸引兒童的好奇心,使其主動融入音樂教學之中。
(二)人本性。以人為本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精神實質。音樂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是沒有國界、種族之分的,每個人都有享受音樂的權利,不同之處只在于音樂形式或表現方式不同。奧爾夫強調音樂教學應當廣泛吸收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音樂文化特色,將音樂平等地教授給所有人,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
(三)創造性。奧爾夫音樂教學中大量運用到節奏性較強的樂器,注重通過感受樂器的節奏和音律特征,鼓勵學生利用樂器開展即興創作,樂器的不同可以讓演奏效果變得多種多樣,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逐漸培養節奏感和創造力。
三、奧爾夫教學模式在學前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將聲勢教學融入音樂課堂
“聲勢教學”是奧爾夫音樂教學中一種獨特的教學方法,可謂整個教學思想和方法體系的基石。奧爾夫教學法包括律動教學、節奏朗讀教學、聲勢教學、創作教學、器樂表演教學等五種方法。在奧爾夫音樂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應當將五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尤其應當重視對于“聲勢教學”方法的探討研究,此方法針對不同的音樂課程,選取最適合開展“聲勢教學”的模塊、階段,以此為契機,使“人體樂器”發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當然僅僅重視“聲勢教學”并不能體現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獨特性,在整個教學中,還應當重視“聲勢教學”與音樂、游戲等教學環節的完美融合。例如用聲勢來為音樂旋律伴奏,通過“跺腳”“拍手”“拍腿”“捻手指”等行為,將不可言說的音符轉變為具體的動作語言,實現了人體動作與音樂節拍的有機融合與對接。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自身協調性的提高、音樂感知力的提升、聽辨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之間互動協調性的鍛煉有很大作用。再如接龍游戲,區別于傳統的“聽”“說”等教學模式,將聲勢完美應用于游戲中,不自覺培養了學生的聽辨能力,提高其音樂感悟力,對于其應變能力的提升也至關重要。
(二)幼兒音樂教育回歸自然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原本性”思想貫穿始終。所謂“原本”,即“自然的”“原始的”“基礎的”等,它強調音樂應當與人們的語言、行為相結合,它不僅僅是音樂,還應當是舞蹈等動作的體現。人們不應把音樂單獨劃出,意味著人們既應當是聽眾,也應當是表演者。兒童的天性也將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提時期,還是應當被教化管理的幼兒園時期,甚至是還在母親肚子里被孕育的時期,都與音樂密不可分。牙牙學語時,兒童會因為聽到音樂有節奏地跺腳、拍手甚至轉圈圈,幼兒園時期,老師和兒童共同參與,一起創作舞蹈、游戲等,將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與老師的創作力完美融合在一起。孩子們的這些表現都源于內心的喜悅,是一種本能,是自身對于實踐經驗的一種反應,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出來的。在幼兒階段,極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作力,提升其對音樂的感知力,對于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是有益的。古人常言“寓教于樂”“樂者樂也”,其本質與奧爾夫音樂教育一致。壓抑的氛圍、充滿壓力或困難重重的境遇是不可能激發孩子的天性的,更遑論啟迪孩子的智慧了。
(三)運用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綜合性,開發幼兒的藝術才能
奧爾夫音樂教育之所以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認可,關鍵還在于其自身極強的綜合性。奧爾夫強調,教師的傳授、說教并不能成為兒童獲得音樂體驗的有效途徑,兒童必須通過嘗試和做,去體驗、感知音樂。而奧爾夫音樂教育又有“聲勢教學”“器樂表演教學”“創作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兒童在接受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觸了合唱、舞蹈、鋼琴表演、舞臺劇表演、詩歌朗誦乃至戲劇表演等多個領域,可謂將傳統的音樂教學融入到了語言、舞蹈、藝術等多個方面,實現了相互之間的完美融合。除此之外,奧爾夫音樂教育對于科學知識也有一定的滲透,比如音樂節拍中蘊含著數學知識,詞語中包括了對季節、天氣變化等的認識,針對一些諸如春節、端午節、母親節等的民俗知識,教師往往會在相關的音樂中傳達春節包餃子、吃年夜飯、貼春聯,端午吃粽子、賽龍舟,母親節表達媽媽的辛勞和對媽媽的愛等內容,對于孩子更好地認識自然、世界,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對愛的感知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促進作用。總的來說,奧爾夫音樂教學提升了孩子的綜合能力。
(四)培養幼兒利用樂器即興創作的表演能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培養兒童利用樂器即興創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多地引導幼兒接觸不同的樂器,讓幼兒感受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了解不同樂器的演奏風格。使幼兒在完全釋放天性的、放松的氛圍中,不斷開拓自身創新思維,勇于嘗試不同樂器,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感知日常事物的同時,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即興創作。孩子在即興創作時應當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原則。即興創作內容較為寬泛,并無特別標準。但是對于教師的觀察力、洞察力等自身的專業素質、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教師對于學生的即興創作作品應當進行及時、客觀的點評,既要準確表達學生在創作中的不足之處,指明正確的練習方向,也應當充分肯定孩子創作中的閃光點,最大限度保留孩子的創作熱情。幼兒運用樂器,與音樂實現了完美對接,構建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音樂與樂器教育的教學模式,開發了幼兒的即興創作能力。
(五)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興趣
奧爾夫音樂教學的一大特點是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幼兒的成長發育特點。學齡前幼兒對于游戲的鐘愛毋庸置疑。奧爾夫認為游戲應當作為一種長期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練習也好,學習也罷,都應當以游戲為抓手,融入音樂基礎知識,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親身體驗,感悟音樂。比如,學習歌曲《捏攏放開》時,老師可以首先給寶寶講解手指和手的結構,包括手指、關節、掌心等,然后讓寶寶跟著音樂,跟著節拍,和老師一起做雙手握拳和伸展手掌的動作。開心快樂、輕松愉悅的氛圍,有利于調動幼兒參與的熱情,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度,激發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也更有利于幼兒消化吸收各類知識,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四、結語
學前音樂教育在幼兒啟蒙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于幼兒身心健康、智力開發、興趣培養等方面有著積極影響。奧爾夫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特別適用于在學前音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不僅能夠激發學齡前兒童對音樂的興趣,還可以在學習中培養兒童的團隊意識、溝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學前音樂教育機構應當在當前音樂教育的基礎上,逐漸融入奧爾夫教學方法,讓幼兒在音樂教育中實現整體素質和音樂修養的提升,在音樂學習中積極主動感知音樂,體會音樂的美,培養自己的主動創造能力,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于洋.試述學前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6):148-149.
[2]賈曉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國學前音樂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11.
[3]白艷.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2,(32):158-159.
[4]曹洋.淺析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11,000(001):34.
[5]陳萱萱.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啟發[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3):198-199.
[6]顧慧雯.奧爾夫音樂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2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