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霜
【摘 要】視唱練耳作為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和聲、樂理等課程有著緊密的關聯。視唱練耳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的視譜演奏和演唱能力進行訓練,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視唱、聽辨和弦、聽辨音程、分析作品和節奏模仿等,在音樂表演專業課程設置中所占比例較大。當前大多數高校中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時長為三年,每周課時為四節課,課程占比僅次于主課。由此可知,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至關重要,而二聲部教學則是視唱練耳課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高職;視唱練耳;二聲部;練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J613.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112-02
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重要的必修課之一,是一門綜合性的音樂訓練課程。視唱練耳有助于系統地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及對音樂的感知,增強學生的聽辨記憶和演唱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各種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以及積累音樂語言,掌握正確的音準、節奏和基本的情感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將視覺、聽覺運用到器樂及聲樂的表演實踐中。
一、學習視唱練耳的作用與意義
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性格特點,相同專業的不同學生所具有的特性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個性,以此為依據進行針對性教學,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例如,鋼琴專業的學生具有一些優越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升對其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視程度,側重即興創作、曲式分析、和聲訓練、視唱訓練等。部分學習西洋樂器的學生音樂聽覺能力不強,但是卻具有極強的固定音感,能夠有效糾正音準,在伴奏、翻唱等方面的練習對該類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因此,在視唱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升對西洋樂器專業學生自彈自唱、視唱發音、和聲訓練的重視程度。根據大部分教師反映可知,聲樂專業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聲樂學生對于聲樂學習所用的時間較短,花費的精力較少,積累的音樂知識不足。這一點與器樂專業學生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視唱、視譜對于聲樂專業學生來說應具有較大的難度。雖然聲樂專業的學生擁有甜美的音色,但很多卻不具備高音能力,這將會成為學習過程中的阻礙。在聲樂專業學生視唱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升對方法訓練的重視程度,使學生全面掌握課堂知識,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
(一)視唱練耳學習的重要性
視唱練耳這一課程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是音樂專業學生學習的基礎課。教學共分為視唱、練耳兩部分。視唱指的是看譜即唱,學生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工作,僅需將樂譜上標注出的長音、短音、高音、低音及音節強弱準確地唱出來即可。練耳指的是聽覺訓練,其中包括聽覺分析、聽寫、聽辨。視唱練耳這一科目的教學目的是開發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其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樹立音樂感知,提升其視唱能力和聽辨記憶能力,使其對音樂要素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重要性產生深刻理解,并積累音樂語言,對音準、節奏、情感等進行正確表現。除此之外,通過視唱練耳這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將聽覺正確地應用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直至今日,視唱練耳已歷經千年的發展,在歲月的洗禮中,視唱練耳這一課程與其他學科有所差異,并沒有留下大量的資料或者是書籍,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著,這一科目的存在為人們的音樂學習提供了捷徑。與此同時,視唱練耳能夠幫助人們提高音樂素養。視唱練耳屬于工具學科,對音樂的學習有著直觀重要的作用。因此,當前大多高校的音樂教育已經將這一學科作為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學科,社會各行各業也提升了對這一學科的重視程度。
(二)視唱練耳學習的意義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具有極強的綜合性,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音樂感知能力、視唱能力和聽辨能力,并使學生正確地理解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方式,從而使學生積累大量音樂語言,正確把握音樂情感、節奏、音準[2]。音樂專業的學生只有接受嚴格規范的視唱練耳訓練,才能夠為其他音樂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音樂是以聲音為媒介塑造出的語言,音樂能夠表達的很多意境是其他藝術方式無法表達的。在音樂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將藝術和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結合,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的人才。在音樂基礎教學過程中,聽覺訓練已經獲得了國內外相關學者的認可,并將聽覺訓練作為主體貫穿到了基礎知識學習的不同環節中,這一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提升。視唱練耳訓練包含的項目具有多樣性,知識涵蓋面十分廣泛。本文對視唱練耳中二聲部視唱的重要性和當前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二聲部的訓練方式。
二、二聲部視唱的作用和現狀
要想有效開展二聲部視唱教學,首先教師應培養學生對線條旋律及立體音響的感知能力,這不光是多聲部視唱學習的基礎,也是多聲部和單聲部視唱的分割點。二聲部視唱練習分為復調性和和聲性兩類。二聲部視唱練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多音聽覺,使學生對音準、節奏、旋律的感知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二聲部視唱練習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其音樂思維能力,并使其視唱協調能力得以提升。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并沒有接受過全面的視唱練耳教學,甚至部分學生完全不了解視唱練耳的意義,僅有小部分同學通過課后學習掌握一些樂器和樂理知識,大多數學生僅通過音樂課堂來積累音樂知識。因此,高校音樂專業學生視唱練耳學習大多都是從零開始。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大多數都能夠掌握和弦、聽音、變音,并掌握單聲部視唱旋律,但是二聲部視唱卻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高校音樂專業教師應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從而為社會培養出綜合型音樂人才。
三、高校學生二聲部視唱訓練方式
(一)訓練音準
音準是視唱訓練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尤其是在二聲部視唱訓練過程中,學生很難掌握音準。視唱者應以音樂聽覺熟練度為依據掌控音準,在二聲部中,要求音準與和聲保持一致,而且應該使兩部分和諧交融。如果音準存在問題,對視唱者而言,將是極大的打擊,不光無法樹立音樂形象,更加談不上音樂美感。由此可知,音準在二聲部訓練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1.練習“無名唱”
“無名唱”指的是將視唱曲中的“名字”全部忽略,采用la、lu、wu等代替,統一的發音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音準。當前大部分合唱團均采用這一方式訓練。該方式在高校學生二聲部訓練過程中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效[3]。
2.練習音階
音階練習是二聲部視唱訓練的基礎,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學生唱長時間的低聲部,另一組學生則唱多音階的高聲部,之后,兩組學生互換練習。用低音部來演唱高音能夠將高聲部中的音階襯托出來,能夠對高聲部產生積極影響,并提升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這一方法難度較小,適用于初學者的練習。
3.練習琶音
琶音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找準二聲部視唱的音高。琶音可分為四度以上長琶音和三度以下短琶音,在實際練習過程中,低聲部保持長音并練習琶音時,負責低聲部的演唱者不光要保持長音,還要提升對琶音變化走向的重視程度,對音準進行準確掌握。
4.連接和聲音程
和聲音程連接訓練是二聲部視唱訓練中音準訓練的難點、重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其中負責低音部的學生反復演唱同音,之后加入高聲部。然后,兩組學生同時視唱。在練習過程中,學生不光要注意音準,還應提升對其他聲部旋律走向的重視程度,并隨時調整音高。
(二)訓練彈唱
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通過鋼琴完成視唱彈唱訓練,用嘴唱出其中一個聲部,并用手彈出另一個聲部。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要做到一心二用,將兩個聲部統一,從而使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得以提升。二聲部視唱素材大多數來自于三度六度音程。因此,將三度六度練習應用在學生彈唱練習過程中,能夠為多聲部視唱夯實基礎。在學生訓練音程彈唱時,可將音程分為二度、三度較近的音程和四度到八度較遠的音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練習二度、三度的近音程,近音程熟練掌握之后再練習遠音程[4][5]。
(三)訓練節奏
節奏和音準在視唱練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在二聲部視唱中,節奏屬于立體節奏。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節奏訓練能夠提升其多聲部思維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下列方式帶領學生練習:首先是卡農模仿訓練,這一訓練方式指的是對位模仿。教師帶領學生掌握自身聲部節奏,并傾聽其他聲部節奏,這樣一來,既能夠鍛煉記憶力,還能夠鍛煉反應能力。其次是立體節奏訓練,這一訓練方式指的是在訓練時,將不同節奏的組合在同一時間唱出來。立體節奏在二聲部視唱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能夠在短期內幫助學生掌握節奏。在節奏訓練中,學生應掌握力度,使音樂變得靈動,尤其應注意復雜節奏的變化,在視唱過程中對節奏進行反復練習,從而達到二聲部視唱訓練的目的[6]。
四、結束語
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視唱練耳教學屬于理性知識的教授,不能像抽象理論的教學那樣套用簡單公式。相反,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理性知識應該融入到帶有情感的音樂旋律中,在理性知識的指導下,使情感表達達到更高的層次。本文從節奏、音準、彈唱三角度對高職學生二聲部視唱的訓練方式進行分析。這些方式與高職學生音樂水平相符,且操作簡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高校音樂教師應與時俱進,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從而滿足當前社會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嵇慧慧.中職聲樂教學中視唱練耳教學的思考[J].情感讀本,2017,(14):8.
[2]陳紅巖.多聲音樂思維在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培養與訓練[J].黃河之聲,2016,457(04):40-41.
[3]楊莉莉.多聲部視唱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206.
[4]鄭瑞芝.關于多聲部視唱在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大舞臺,2011,(08):206-207.
[5]劉揚.高職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與聲樂演唱的內在聯系[J].船舶職業教育,2016,18(02):31-33.
[6]黃健.復調性二聲部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時代,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