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筱菊
【摘 要】《抓住時機》是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索爾·貝婁于1956年發表的中篇小說。本文從心理現實主義的視角解讀小說中主人公威爾赫姆在經歷生活的種種苦難和內心的創傷之后獲得重生的心路歷程。通過分析威爾赫姆的內心獨白、反思、回憶及人物對話,來揭示外部現實生活對主人公內心世界的影響,并透過人物心理的變化來反觀客觀的現實世界。威爾赫姆在失去事業、家庭、金錢和愛之后,并未屈服于命運,而是在淚水之中產生頓悟,尋找心靈的自我回歸,并獲得重生。
【關鍵詞】《抓住時機》;心理現實主義;頓悟與重生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178-03
索爾·貝婁,美國當代著名作家,1976年獲“普利策小說獎”,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6年發表了中篇小說《抓住時機》,貝婁用嫻熟的語言巧妙地刻畫了主人公湯米·威爾赫姆面對生活、家庭、事業的種種問題時的精神困境和心理歷程。威爾赫姆失去工作以后,面對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像孩子一樣依賴父親阿德勒醫生,期望在經濟和心理上從父親那里獲得幫助,然而父親的無情拒絕和漠不關心讓他陷入孤獨與屈辱之中。他異化于自己所愛之人,他的父親、妻子和孩子,生活在痛苦與疏離之中。精神上的創傷使威爾赫姆把目光轉向湯姆金醫生,試圖獲得精神上的幫助和慰藉。湯姆金醫生狡猾怪異、口若懸河,說服威爾赫姆把僅有的一點錢交給他去投資股票市場,給他描繪了一幅賺錢的美景。天真的威爾赫姆半信半疑,卻深陷其中,把僅有的700美元交給湯姆金醫生,進行買賣黑麥和豬油的生意,結果血本無歸,此時湯姆金醫生已不見蹤影。他又一次遭遇了重大的創傷,失去了最后的金錢,他的心理寄托消失殆盡。威爾赫姆在尋找湯姆金醫生的時候,被人流擠入一家殯儀館。他觸景生情,在一個陌生人的葬禮上,由輕聲啜泣到大聲哭泣,把自己淹沒在無盡的絕望與淚水之中,盡情地釋放自己內心的巨大壓力,淚水沖刷著他的屈辱、痛苦、悲傷和無奈。在小說的結尾,貝婁描寫鮮花、燈光、音樂這些積極樂觀的意象,暗示著威爾赫姆從苦難中獲得救贖,他對人生還存有一絲希望,他開始反思人生,尋找自我,獲得重生。
一、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現實主義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小說創作中吸取了傳統小說的經驗,力圖在表現技巧、手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對小說這門藝術進行了新的嘗試。小說反映的對象和表現的題材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從客觀環境轉向主觀精神,關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生活。經過革新和發展,形成了他特有的風格,既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又強調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和描寫。詹姆斯運用詞匯及修辭手段力圖把人物細膩的感受或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心理活動時,給讀者呈現一個更加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他對人物心理和意識的細致分析和描寫,他被認為是美國心理現實主義的奠基人。”[1]
作為20世紀文學的一個重要思潮,心理現實主義也是敘事文學的一種創作方法,包括“心理”和“現實”兩個方面:一方面,心理現實主義通過人物的心理反映現實,反映客觀世界;另一方面,心理內容的描寫又與客觀現實相結合,在創作中使客觀的現實世界和主觀的精神世界統一起來。“詹姆斯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心理描寫的方法,創立了獨特的人物心理描寫技巧。”[2]心理現實主義用文字來捕捉復雜的心理活動,將人物的意識始終保持在一個有條不紊的層面上,通過對話、心理活動以及細節描寫展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透過人物心理的變化來反觀客觀的現實世界。運用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通過人物意識的躍動、內省經驗的表述,來表現主觀的真實,并借以間接地感知社會現實。”[3]
二、疏離與創傷
貝婁將主人公大半輩子的生活經歷濃縮為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思,給讀者清晰地呈現了他一天之內失去了金錢和愛之后內心的痛苦、失望與創傷。通過對主人公威爾赫姆的內心獨白、反思、回憶的心理描寫和敘述,來揭示周圍的外部現實對他的影響,透過威爾赫姆的內心世界來反映外在的社會現實。
威爾赫姆回憶起當年自己不顧一切離開賓州州立大學去報考電影演員的經歷,“他發現他有必要去回憶真實事件的瘋狂過程:我怎么可能是那樣的蠢貨,什么準備也沒有,僅僅憑借運氣和鼓勵就走了?”[4]35盡管好萊塢的經理人威尼斯暗示他不適合當演員,他也已經意識到自己即將承受的風險,但他仍努力為自己的選擇辯解,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好萊塢生活。“經過大量的思考、猶豫和爭論之后,他總是采取被他無數次否定的做法。他認定到好萊塢去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然后他去了。”[4]44他把自己拋向不確定的未來之中,并將自己更名為湯米·威爾赫姆,幻想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成為全新的自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擺脫過去的束縛,期望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當他到達西海岸的時候,他才明白自稱是星探的威尼斯的推薦根本就是死亡之吻。但他卻用謊言來欺騙父母,“威尼斯說我要是不去就是對不起自己。”[4]45他擔心的是自己重新回到學校之后的處境,他請求威尼斯不要放棄他。他生活在自我折磨之中,他承受著自己的自由選擇帶來的焦慮和痛苦,他不得不為他的錯誤選擇付出沉重的代價。
之后他選擇從事銷售工作,但因公司人員變動讓他心生不滿,他選擇離開公司。失去工作后,面對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他希望從父親阿德勒醫生那里獲得金錢上的幫助,他告訴父親自己最近境況不佳。在繁華的紐約大都市,威爾赫姆和父親阿德勒醫生所住的酒店叫“Gloriana”,意為“輝煌”。當他去酒店大堂取郵件時,他心想“一切都不錯”[4]23。他的父親長期生活在這里,有著不錯的聲譽,退休后有著可觀的財產。他像孩子一樣依賴父親,期望得到父愛與同情,幫助他擺脫經濟危機。但阿德勒醫生僅僅點點頭,他像從前對待他的病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對兒子的請求漠不關心,拒絕給兒子一分錢,對自己所擁有的金錢不愿放手。面對父親的充耳不聞和無情拒絕,現實讓他難以接受,在酒店里人人崇拜的紐約最好的醫生之一竟如此的冷漠和自私,他感到巨大的悲傷、屈辱和失望。貝婁描寫了威爾赫姆的內心獨白,“他已經失去家庭觀念了嗎?”[4]31父親的疏離讓他遭受了心靈的創傷,現實帶給他無盡的迷茫與失落。在旅館里,父親經常對另一個老人吹噓“我的兒子是銷售主管……他的收入大約到五位數了。”[4]33而實際上,威爾赫姆是家族中唯一一個沒有受過完整教育的人,他的父親刻意隱瞞這一點,他認為這是一種恥辱。面對這樣一位愛慕虛榮的父親,威爾赫姆承受著巨大的傷害,他回憶起曾經父親對待自己的方式,“在我年輕的時候,爸爸從來都不是我的朋友……從來沒有給予過我多少關心。”[4]34內心對父親形象的回想暗示出他從小缺失的父愛和精神依靠。
妻子瑪格麗特不愿與他離婚,但要求他支付兩個孩子的撫養費和兩份保險單的保費。對于兒子威爾赫姆的壓力,他的父親說道:“你過于大肆渲染你的問題,你不應該把他們變成一種職業,我有權利不理會。”[4]70父親刻薄的話語讓威爾赫姆深受打擊,家人無法帶給他家庭的溫暖和歸屬感,他未能得到父親最基本的關心和安慰。父親接著說:“我告訴過你停止給她這么多錢……我打賭,她肯定是那個保險的受益人。”[3]71這樣的話語進一步刺痛著他的內心,本想從父親那里獲得理解與同情,而現在他感受到的是屈辱與冷漠。
三、頓悟與重生
面對事業的失敗、家庭的壓力、父親的冷漠,威爾赫姆的內心充滿了痛苦與失望,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湯姆金醫生成為他精神上的寄托,他希望湯姆金醫生能夠幫助他走出經濟困境,走出焦慮和痛苦的深淵。湯姆金醫生鼓動威爾赫姆投資股票市場,五五分成做黑麥和豬油投資生意。他誘惑威爾赫姆,“你可曾想過人們在這個市場上賺了多少錢?我知道一些人,每個星期都要賺五千、一萬塊。”[4]29湯姆金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說服威爾赫姆把僅有的700美元交給他,告訴他只需要開一個小額的賬戶就可以進行豬油的買賣,而自己只出了300美元。對于自己的選擇,他內心充滿了迷茫與猶豫,希望能夠獲得父親的同情和肯定,希望在投資股票市場中賺到可觀的金錢來幫助他承擔起來自妻子和家庭的經濟壓力,擺脫生存危機。心想“如果我能求助于湯姆金醫生的話,至少他同情我,設法幫助我,而爸爸不想被打擾。”[4]31。威爾赫姆將對父愛的渴望轉移到湯姆金醫生身上,以尋找精神上的慰藉。他將此事與父親分享,而父親阿德勒醫生則警告他要提防湯姆金醫生。父親如此超然的態度讓他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他對父親敞開心扉,卻未得到應有的理解。縱然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但他依然為父親考慮,“上了年紀的人必然會改變,他們有一些困難的事情要考慮。是時候了,我不再覺得還是他的孩子,他的一個小兒子。”[4]32他并未指責父親的所作所為,而是以博愛之心表示理解,他依然深愛著他的父親。面對現實,他并未完全失去信心,從此墮落,而是以樂觀積極的心態繼續面對生活的挫折,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精神獨立。威爾赫姆在經過信與不信的掙扎之后,還是選擇了把僅有的一點錢交給湯姆金,期待從中得到一筆穩定的收入。
在股票市場上,當看到黑麥價格暴漲時,威爾赫姆希望在獲利好的時候退出來,湯姆金卻認為他不應驚慌失措。他告訴威爾赫姆:“我相信你父親告訴過我的,說他有一些錢留給你。”[4]126以此來混淆他的想象,同時向威爾赫姆講述自己捏造的與妻子的謊言故事。此時湯姆金讓威爾赫姆帶養雞商人老拉帕波特先生去購買雪茄。威爾赫姆抑制住內心的憤怒,他對自己說:“我在他的背上,我賭了七百塊錢,因此我一定要鋌而走險。我必須與他同進退,已經太遲了,我不能退出。”[3]131他開始獨立地思考,他需要為自己當時的錯誤選擇承擔代價。當他們重新返回經紀人事務所時,豬油的數字跌到零點一九,下跌了二十個點。黑麥已經跌回之前的價格,威爾赫姆失去了賣掉它的機會,他并未抓住時機。此時此刻,他恍然大悟,自己已經被狡詐的湯姆金醫生欺騙了,失去了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血本無歸。面對謊言和投資的失敗,他對自己說:“我不會在這些人面前哭泣。假如我在他們面前像個小孩一樣控制不住感情,我就太該死了。”[3]151威爾赫姆的內心獨白暗示著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選擇,即使面對失敗,也只能盡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堅強起來。他努力地去尋找湯姆金醫生,找回自己失去的金錢。
威爾赫姆在尋找湯姆金醫生的時候,被人流擠入一家殯儀館。他觸景生情,在一個陌生人的葬禮上,由輕聲啜泣到大聲哭泣,把自己淹沒在無盡的絕望與淚水之中,盡情地釋放自己內心的巨大壓力,淚水沖刷著他的苦悶、焦慮、悲傷和無奈,滿足“心的終極需要”[5]。在小說的結尾,貝婁描寫到“透過淚水迷濛的眼,他心醉神迷地看著鮮花和燈光融合在一起;海浪似的音樂在他耳邊回蕩著。當音樂聲向他涌來時,他很高興能把自己淹沒在人群和淚水里。”[4]154小說中鮮花、燈光、音樂這些積極樂觀的意象,暗示著威爾赫姆從苦難中獲得救贖,他保持著樂觀和堅強,對人生還存有一絲希望,他開始反思人生,尋找自我。他對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和經歷的遭遇有所頓悟,在過去的人生中,他在精神上過度依賴他人。此刻,他以淚水來釋放自己長久以來的壓力、屈辱和痛苦,他開始思考人生的真正價值,讓自己走出精神困境。
四、結論
威爾赫姆在經歷生活的痛苦和內心的創傷之后,在淚水中頓悟,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樂觀和堅強,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過去的人生中,他期望從他人身上尋找精神的寄托和慰藉,試圖獲得他人的同情。淚水洗滌著他的內心,他開始頓悟,他應該獨立慎重地做出選擇,抓住時機,而不是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巨大的代價。他應該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能力,讓自己走出精神困境,擺脫生存危機,獲得重生。
參考文獻:
[1]高翔.心理現實主義及其奠基人亨利·詹姆斯[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2]索爾·貝婁.抓住時機[M].胡曉蘇,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23-154.
[3]張懷久.論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及其理論[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
[4]魏新俊.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現實主義小說[J].XINWEN AIHAOZHE,2010.
[5]Ronald Gottesman,et al.(e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