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玲 朱高科 周忠軍 唐桂玲 魏鵬
摘 要:油田用高壓增注泵是解決小斷塊低滲油藏完善注采井網的有效手段。但其運維管理方面的會存在一定的安全環保風險,其主要就是泵排出的污水處理的問題。如何將泵排出水進行更經濟、更環保、更有效的處理,是各大油田需要精細摸索的。通過利用創新分析思維,為解決增注泵排出水的處理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實現了增注泵排出水處理更環保的同時,降低了管理成本。對今后增注泵的運維管理具有較大的意義。
關鍵詞:創新方法;分析;污水;環保
1 問題產生及初步分析
增注泵,與其他注水設備一樣,其運維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泵漏失,而泵漏失的水大部分是經過聯合站油水分離后的污水,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雜質、懸浮物和油污,如果增注泵的排出水不進行定期處理,不僅會造成井場水淹影響油田生產,更會因為長期暴露在地面嚴重影響周邊環境,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產生安全環保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開展了分析討論。對目前排出水的處理方法進行了精細剖析。
方法一是在周邊建立污水池進行定期抽吸。這種方法有效解決了排出水油污污染地面造成的環保問題,從根本上排除了污水水淹地面的可能性,但仍然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污水池具有溢流、外溢的風險,特別是雨雪天氣,拉運車無法進入井場;二是產生較高的拉運成本。
方法二是降低密封部位的漏失。這是降低污水排出的有效方法,能夠從上游減少排除水量,避免一定的安全環保風險。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維修成本較高(5萬元/年/臺)。
因此對上述排出水處理方法進行了總結分析,認為兩種方法均解決了增注泵排出水處理的一定問題,但就處理方法本身,其缺點是:存在一定的安全環保風險,額外增加了水處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注水時率。處理方法仍有較大的空間去提升和改善。
2 創新方法分析及求解
如何將增注泵排出污水的系列問題解決的更環保、更經濟、更高效,是本項目的核心。通過積極選用tris理論等問題解決工具,開展頭腦風暴,提出了可行性意見及相關方案。
2.1 應用因果鏈分析
項目攻關小組對排出水處理困難的問題進行分析,初步原因由增注泵排出水多、環保要求嚴、排出水處理成本高3個原因。通過應用因果鏈分析方法,最終得到11個導致排出水處理困難的原因,分別為:①自動化水平低;②地層高壓低滲;③地層虧空嚴重;④盤根材質差;⑤密封段維修周期短;⑥泵軸易損壞;⑦水源為聯合站處理后的污水,水質差;⑧增注泵地處鹵池、鹽田水不易下滲透;⑨粘土濕潤且滲透率低,水不易下滲;⑩罐車拉運成本高;?維修材料費用高。
得到主要方案5個。
方案一:提高增注泵自動化水平,安裝水流量監測儀、現場監控、水位監測儀等自動化監測儀器設備;
方案二:對地層進行儲層改造,降低注入壓力,降低注入難度;
方案三:提高盤根、泵軸材質性能;
方案四:用淺層清水代替聯合站污水注入;
方案五:改良密封段,延長維修周期。
為解決增注泵排出水處理困難的問題,分兩部分進行解決,第一部分是現狀下,對排出水進行高效處理;第二部分是減少泵漏失量。
2.2 應用多屏幕法分析
在現有條件下,增注泵排出水的處理是一個非常現實而直接的問題。項目攻關小組針對上述問題,應用多屏幕法對現有水處理的方法,進行分析討論,得出以下解決方案:
方案六:設計一個蒸發器加速蒸發;
方案七:建立一套污水收集系統,集中拉運;
方案八:將污水泵入集油系統;
方案九:水經過濾排入地下、河溝;
方案十:水經過濾泵入注水系統,或加熱爐內,進行重復利用。
2.3 利用STC算子進行分析
盤根如何進行優化改良,利用STC算子進行分析如下:
①想象盤根尺寸無限大:應用一個大盤根,保證質量好,耐磨損即可;②想象盤根尺寸無限小:需要配套襯套,或加無限個盤根,滿足需求;③想象盤根使用壽命過短:會導致水滲流過快,就需要建立污水收集槽;④想象盤根使用壽命過長:減少盤根使用量,降低盤根成本;⑤想象盤根成本較大:選用耐磨損性能好,耐用性強,強度夠的盤根;⑥想象盤根成本較小:盤根無限更換,降低更換盤根勞動強度。
通過上述想象及分析,得出以下方案:
方案十一:選用耐磨性好、強度夠、價格低的盤根。
方案十二:設計一種新型盤根盒及盤根座。
方案十三:降低更換盤根勞動強度。
2.4 利用小人法進行分析
通過STC算子這種方法對盤根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后,繼續針對盤根及泵軸這套簡易系統進行形象化的思考。
第一種方法是將縫隙進行封堵,降低高壓水的滲入量,從而減少排出水量;第二種方法是想辦法將盤根進行擠壓,減少盤根之間的縫隙,從而減少排出水量,可以利用高壓水做到;第三種方法是改變盤根結構,使盤根在受到高壓水的擠壓后變形,自動貼附于殼體及泵軸。
得出三個方案:
方案十四:設計一種帶有固體顆粒的密封脂。
方案十五:設計一種自壓板,減少盤根間隙。
方案十六:應用泛塞封。
2.5 其他發明原理的應用
依據40個發明原理,可提出6個方案,具體如下:
①依據局部質量原理、組合原理提出方案二十:將泵軸進行拆分組裝,把易損部位從主體分開,降低更換泵軸費用;②依據多用性原理,提出方案十七:盤根采用具有一定孔隙度的盤根,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時,又能使水滲出,起到散熱及潤滑效果;③依據嵌套原理,提出方案十八:設計一種有嵌套的盤根盒;④依據組合原理,提出方案十九:設計一種可分開的盤根盒;⑤依據事先防范原理,提出方案二十:設計基于增注泵的監測裝置;⑥依據變害為利原理,提出方案二十一:排出水過濾后重新利用。
3 技術方法評價結論
對上述提出的二十一套方案進行合并同類項并分析討論,從安全環保性、經濟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三個角度,以“好、中、差”三個標準進行分類評價。
對上述方案進行總結歸納,產生6項成果,具體如下:
成果一:優選出新盤根材質為高強度、耐磨性強、有一定孔隙度、價格低的盤根--泛塞封;成果二:研發兩種新型盤根盒,一是小盤根的盤根盒;二是一種可分開的盤根盒;成果三:研制成功新型可拆卸泵軸,并去掉格蘭;成果四:研制成一種檢測裝置;成果五:調配成新型密封脂,并研制成密封脂加入工具;成果六:編制排出水泵入集油系統工藝方案,并予以實施。
4 經濟效益評價
目前增注泵排出水困難的問題已解決取得了明顯效果。主要有:
①有效減少罐車拉污水的次數,降低環境污染,減少不安全因素,節約拉運成本;②減少增注泵密封部位的漏失量,降低泵的維修費用及材料成本;③改變盤根盒內部結構、改變格蘭的安裝方式、改變泵軸、盤根的材質,從而減少盤根對泵軸的磨損,延長材料使用周期,降低增注泵的漏失量,減少更換次數,降低員工勞動強度。
經濟效益方面:年減少罐車拉污水費用3.6萬元。
運用密封脂等密封方式,能有效減少污水漏失量,減少拉運臺班費用。節約材料成本、維修費用年節約10萬元。改造前:增注泵內泵軸使用壽命短(60天);價格高(2100元/根),一年需要用6根,成本支出是1.2萬元;改造后:增注泵內泵軸使用壽命不變,價格僅200多元/根,此項一年成本支出是1200多元,成本能有效節約1萬元。
盤根方面:一年一臺泵僅盤根的費用是1.7萬元;一年一臺泵1350元,6臺泵盤根成本能有效節約9.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