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園園
摘要:悠久的歷史和廣袤的疆域,使得我國各類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儲備相當豐富。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戰略,這也是當前我國很重要的一個戰略性產業。加快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戰略,是關系我國農業農村振興的一項全局性的任務,進一步大力發展實施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振興產業,更是我國在實施地理標志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戰略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本文通過對河南省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方法進行研究,河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著管理體制還不順暢,未能發揮引領農業發展作用,運營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地理標志品牌的附加值未充分有效顯現等諸多問題。因此,地理標志農產品相關產業經營者以及與政府相關的部門等經營主體,應當進一步構建順暢的管理體制,優先發展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產業自身運營和監管,做好宣傳和推廣形成品牌優勢,促進地理標志農產品相關產業的整體均衡健康發展。
關鍵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化
中圖分類號:F3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0)30-0116-05
1 引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各類地理標志和文化資源的儲備相當豐富。近年來,大量的地理標志和文化資源在我國得以充分發掘,相關地理標志產品的品類、產業發展規模都已經有明顯程度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社會主義鄉村文化產業振興發展戰略,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的重要理論基礎。
加快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化產業,不僅可以滿足我國鄉村農業振興的客觀需求,也可以極大地推動我國鄉村農產品供給質量的提升。從農業戰略布局和供給結構方面的角度來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加強鄉村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的發展。
河南省是我國的綠色農業經濟發展大省,綠色農業經濟在全省的經濟中占據了主要的地位。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經濟,在提升我省經濟實力方面具有決定性作用,將地理標志保護與綠色農業發展相結合可以產生協同效應,是加快發展我省綠色農業經濟的重要經濟舉措。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不僅在市場上具有良好的競爭優勢,還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技術和商業價值,擁有一定的綠色農業品牌和影響力。目前,河南省已經獲得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的綠色農產品已經有數十種,如新鄭大棗、信陽毛尖、西峽獼猴桃等,對于我省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地理標志來促進綠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和振興,有利于促進河南省綠色農業經濟高質量的發展,有利于鞏固河南在全國的綠色農業經濟地位。
2 河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振興的意義
地理標志農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區的農產品,其具有不同于一般農產品,其形成受到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并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以地理名稱來命名[1]。農產品的質量與價格,以及其產地的影響力,都會直接影響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水平,并為特定國家或地區創造更加豐富的經濟收益。被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的農產品,一般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優勢特點,其生產環境條件比其他地區的同類產品更加優越,且具有精湛獨特的制作工藝。也可以說,地理標志農產品是自然和人文兩大因素孕育的成果。在市場中這一類產品一般處于壟斷地位,比其他地區的同類產品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由于國家以及區域分布面積的限制,這一類產品通常產量有限,競爭力和附加值極大提升。
2.1 對于區域發展的意義
從當前我國農村的市場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角度來看,農產品地理標志所涉及的特色經濟價值、文化藝術宣傳價值等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第一,經濟價值。對農產品生產者來說,以國家法律的形式,將農產品地理標志納入法律保護體系,有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調動農業生產者參與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尊重生產者的農業智慧和勞動成果。第二,文化價值。優質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形成,是在某一地理區域內,自然和人文兩大因素結合的成果,這類優質的農產品同時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承載與保護的重要表現形式。經過歲月的沉淀,再加上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優質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質量聲譽就會逐步顯現出來,同時與同類產品之間的文化價值之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在市場上占據更高的地位。
2.2 對于河南省農業強省建設的意義
河南是農業大省,要牢牢把握農業這個根基,以農業發展來促進河南整體經濟發展,推動河南省農業強省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的大力整合開發和有效運用,也為河南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的集聚與河南區域特色農業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融合帶來巨大的推動力,直接帶動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市場應用價值的提升。如“馬宣寨大米”自獲得河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的登記保護以后,大米的價格年均同比增長30%,帶動了特色企業品牌族群的發展,壯大了河南區域特色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的實力;再如“新鄉小麥”,作為地理標志農產品,以證明商標為企業核心的特色企業品牌族群的形成,極大程度推動了河南區域小麥加工產業的族群優勢融合發展。通過河南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特色經濟振興,當前河南各地圍繞農產品地理標志,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逐步發展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區域特色經濟一體化發展格局。此外,如“花園口紅薯”的特色產業品牌化開發,當地的農戶通過投資建設小紅薯生產加工基地,發展了小紅薯農產品加工業,直接促成“小紅薯大產值”的河南特色農業經濟發展格局。[2]
隨著當今農產品的市場化競爭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加深,市場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在我國和全球形成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在我國農產品上使用的地理標志作為證明農產品的商標,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農產品的生產者和其經營者順利走向市場,順利進行國際商品交易的“通行證”,成為我國農產品企業爭奪國際市場的“利器”。根據2013年對河南省農產品符合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保護情況的普查,河南省內符合我國農產品地理資源農標志知識產權登記和保護特征的地理資源農產品數量達到500多個,目前這些符合地理資源的農產品已被農業部納入知識產權登記和保護的范圍,并將登記保護成為促進產業一體化發展和品牌經營者培育能力提升的重要技術支撐。2014年,農業部組織啟動了全國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知識產權登記和保護特征的典型示范樣板組織創建的工作,以進一步發揮典型示范樣板在農業品牌體系建設、產業一體化發展、知識產權登記保護等各個方面的重要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3 河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現狀
目前,河南省在對農產品的地理標志應用和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且形成一定的發展規模,但在全國總數中河南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少,排名也比較偏后。顯然,這與河南作為我國的中部農業經濟大省的地位極不對稱。盡管已經出臺對農產品地理信息化標志的使用監督管理和注冊商標保護措施,但總體而言,對于河南省特色農產品的地理信息化標志保護和注冊商標的保護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3.1 地理標志注冊商標數量有限
雖然河南省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諸多的民族和地方文化特色,但是由于對文化認識的不足,地理標志和農產品注冊商標的意識不夠,實際被使用和開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還比較少。一些已經開發的使用地理標志農產品被相關部門注冊為農產品的地理標志、地理標志產品的地理標志,但尚未被相關部門注冊為農產品商標,未能真正受國家相關法律的認可和保護[3]。
官方的數據分析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河南已有注冊地理標志的注冊商標僅65件。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開始注冊投入使用地理標志注冊商標的時間較早,自2002年就已經開始了注冊并投入使用,相對于其他農業省份來說,是在市場上具有很大競爭優勢的。但是,在隨后的發展中,注冊工作開展不是很順利,期間有許多年份中斷了注冊。因此,作為一個擁有了數量眾多的地方特色優質農產品的綜合型農業資源大省,河南在地理標志的商標注冊上落后于其他幾個農業省份。
3.2 證明商標數量較少
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分別是我國兩類比較特殊的注冊商標。集體商標一般是指由集體或者工商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的組織控制或者注冊,集體或者組織的成員或者個人使用的商品證明商標或者其他服務商標。其主要功能是表明商品經營者或者其他服務的商標與其提供者或者服務提供者屬于同一集體組織。證明商標是指具有一定檢測和監督能力的集體組織對某一集體商品或者其他服務的使用進行注冊或者控制,并由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直接用于該集體商品或者其他服務的,證明其來源、原材料的商標,生產方法、質量、準確度或其他特定服務質量的集體商品和經營者或服務。[4]
從目前已經被申請注冊的商標數量來看,被申請注冊的商標基本上都是由集體協會或其他營利性組織申請的可以證明集體地理特色的商標,證明商標過少。鑒于目前被注冊的商標僅僅具有可以證明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地、原料、制造的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服務品質的特殊功能,證明商標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推廣地理標志、宣傳地理標志等具有特色的產品。而集體商標并不當然具有可以證明被申請注冊的集體地理特色商標或者產品質量的特殊功能,因此,應當進一步增加被申請注冊的證明商標數量。
3.3 地理標志名稱繁雜
我國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部門有三個,包括國家商標局、國家質檢局和農業部,不同的部門分別通過不同的立法來保護我國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隨之而來,同一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就會出現因為不同部門的標準不同而出現不獲得不同的名稱。
如河南省新鄭市生產的紅棗名稱為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新鄭紅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的農產品名稱為“新鄭大棗”“新鄭小棗”“新鄭雞心棗”“新鄭灰棗”。另如,在中國河南省新密市尖山鎮生產的金銀花,以農業部注冊的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名義被認定為“尖山金銀花”,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名稱為“米兒花”。此外,許昌禹州的鈞瓷、焦作懷堯四件、信陽毛尖等,不同部門對其賦予的名稱均不相同。地理標志名名稱不一致,再加上商家使用時的不規范性,造成了市場上同一個地理標志產品,卻有五花八門的名稱,名稱的不統一不規范造成消費者混淆,甚至一定程度上認為存在假貨泛濫的誤解,極大的影響了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聲譽。
3.4 地理標志維權不力
地理標志作為一種產品質量的標志,具有幫助企業宣傳產品質量,促進生產或者銷售的重要功能。但是,假冒注冊商標、山寨產品侵權現象層出不窮。由于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維權的意識不夠以及注冊商標維權的成本過高、維權能力薄弱等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導致維權的力度不大,制止侵權的效果不佳。
例如,河南省焦作市的溫縣鐵棍山藥,由于其優良的品質和顯著的藥效,在市場上具有很好的口碑,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許多不良商販借著溫縣鐵棍山藥的招牌和名氣,來售賣其他地區的山藥,尤其是在外地市場上,這種現象屢見不鮮,這也直接導致正宗的溫縣鐵棍山藥銷量不佳。由于市場監管的力度較弱和品牌保護的力度不夠,企業品牌的信譽嚴重受損,并且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 河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化發展中的問題
目前來看,雖然河南省的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持續增高,為全省經濟增長作出巨大的貢獻,但是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過程中尚存諸多問題。
4.1 管理體制還不順暢
管理體制主要是指一個管理組織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組成的方式,即管理應采用怎樣的管理組織結構和形式以及如何將這些結構和組織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合理的有機系統,并以合適管理手段、方法措施來實現管理的基本任務和管理目的。一個核心功能就是管理機構的組織設置、各層級管理機構主要職權的設置和分配以及各管理機構間的相互協調。它的大小和強弱直接地影響到整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在整個的管理體系中起著一個決定性的主導作用[5]。
在對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的管理方面,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的登記(注冊)由國家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兩個主管部門共同負責,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一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兩個主管部門進行保護,容易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給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企業、經營的主體和消費者帶來困惑,而目前市場上可能同時存在三種地理標志公共農產品的標識,不利于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的識別和質量的提升。
4.2 未能發揮引領農業發展作用
5.4 做好宣傳和推廣形成品牌優勢
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河南省要圍繞講好河南地標和品牌故事,創新地理標志宣傳渠道和載體,深入開展河南地理標志綠色優質農產品和品牌的公益文化宣傳,以及農產品市場體系服務平臺建設,激活河南地理標志農產品內部動力并提升品牌價值。首先,是要建立和培育市場生產貿易服務體系,積極組織開展河南地理標志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展銷和地理標志宣傳活動,支持開展地理標志電商營銷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境外農產品交流與合作,突出地理標志品牌宣傳和展示,促進產銷對接,讓全國更多的農產品和河南地理標志綠色優質農產品和品牌走出河南,走向全國。其次是要建設和打造地理標志品牌宣傳平臺和載體,以河南電視臺新聞頻道等省級新聞媒體的報道為主宣傳平臺,以全省地理標志綠色優質的農產品標志包裝工藝設計展示大賽等活動報道為主宣傳渠道,擴大河南地理標志綠色優質農產品宣傳的渠道和展示載體。最后還需要繼續積極創新地理標志品牌宣傳活動形式,多形式廣泛開展河南地理標志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進社區、進超市、進生產基地等宣傳活動,將河南地理標志的人文歷史、品質文化特色與地理標志農業旅游觀光產品采摘、民俗傳統節慶、文化科普、農村生態景觀等活動相結合,增強宣傳推介的互動性和體驗性,引導公眾增強地理標志農產品消費觀念[7]。
6 結語
綜上所述,河南省的地理標志相關產品的建設與發展在近些年來有一定的成效,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需要充分認識到河南省地理標志農產品相關產業化建設發展還處于較長的探索期。
我們必須正視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政府扶持與市場監管的同時,加大對地理標志相關農產品的宣傳與推廣力度,聯合地理標志使用者與地理標志消費者,提高地理標志侵權的維護意識,為河南省地理標志產品相關產業化的建設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另外,還應當響應中央和國家標志產業科技創新的號召,發動河南省地理標志產業進行河南省地理標志相關產品的創新技術研發,以進一步擴大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徐向龍,王亮.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化研究綜述及啟示[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8(05):47-49.
[2] 黃繼勇.淺談河南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7(08):34-36.
[3] 白慧穎.河南地理標志產品產業化發展研究——以焦作溫縣鐵棍山藥為例[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6(01):33-36.
[4] 高嘉譽.農產品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研究[J].河南農業,2020(02):53-54.
[5] 王彥炯,宗四弟,鄭永利.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振興路徑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06):7-10.
[6] 羅靜.農產品地理標志法律保護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8):98-99.
[7] 謝敏.地理標志農產品對品牌營銷競爭力的影響——以四川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04):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