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生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側柏葉枯病的主要發生規律和發生地區,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實施,使得側柏葉枯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供了更有利的生長環境。
關鍵詞:側柏葉;規律;防治
一、全縣社會經濟狀況
麟游縣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屬溫帶半濕潤—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比較豐富,年日照時數2168.8小時,年平均總輻射量115.1千卡/c㎡,年降雨量649.1毫米,年均氣溫9.2℃,無霜期183.8天。海拔730—1664米之間,平均海拔1271米。土壤以黃土為主,土層深厚,透水性強,腐殖質含量較高,土壤PH值在6—7.8之間。全縣現有耕地54萬畝,林業用地181.5萬畝,其中有林地77.2萬畝,疏林地0.8萬畝,灌木林74.9萬畝,未成林地5.3萬畝,宜林荒山荒地23.3萬畝,森林覆蓋率64.45%。
全縣總面積1704平方公里,轄7鎮66個行政村40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6萬人,農村勞動力3.6萬人。麟游縣屬傳統農業縣,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畜牧業以牛、羊為主。工業經濟穩步增長,郭家河煤礦穩產促銷,崔木、招賢煤礦綜合技改加快實施,園子溝煤礦基本完成竣工驗收前相關單項驗收。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125.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3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7元。
全縣通鄉、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交通便利,244、342國道306省道橫穿我縣,旬邑至風翔縣高速公路基礎工程已建成,麟法高速年內即可開工建設。通信網絡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祝北”110千伏輸電線路及“蘭乾”750千伏輸電線路穿越我縣,2x350兆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已取得發電許可證,供熱期內發電4.65億度,極大的改善了全縣電力供應不足的現狀。
上一輪退耕還林(草)工程和新一輪退耕還林(草)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示范項目、飛播造林等建設,營造了大面積的側柏林,約占全縣喬木林1/10。但近10年來,側柏葉枯病頻頻發生,不斷蔓延,且有愈來愈嚴重之勢。據統計,麟游縣栽植人工側柏林純林5.5萬畝,其中1.2萬畝不同程度受感染側柏葉枯病,感病率21.8%,嚴重感染面積2100畝,全面防治側柏葉枯病迫在眉睫。
二、側柏生物學特性: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名柏樹、扁柏、香柏等,為柏科側柏屬植物,為裸子植物亞門柏科常綠喬木,生長緩慢,高度一般15-20米。幼樹的樹冠呈尖塔狀,老樹呈廣圓狀。樹皮呈淡灰褐色且較薄,有條狀的縱向裂痕。生鱗葉的小枝呈直展狀或斜展狀,扁平生長形成一個平面,雌雄同株。側柏原產于我國華北、東北地區,在我國分布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側柏是我國特有的樹種之一,根系發達,抗瘠薄和耐酸堿性強,壽命長,在土壤較淺層生長良好,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黃土高原及土壤沙化地區造林廣泛栽植。
三、側柏葉枯病癥狀:側柏葉枯病受害后,受害鱗葉多由先端逐漸向下枯黃,或是從鱗葉中部、莖部首先失綠,然后向全葉發展,由黃變褐枯死。在細枝上則呈段斑狀變褐,最后枯死。
四、側柏葉枯病發生規律:幼苗和成林均受害。每年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鱗葉和細枝上產生黑色顆粒狀物,遇潮濕天氣吸水膨脹呈橄欖色杯狀物,即為病菌的子囊盤。病菌侵染當年生新葉,幼嫩細枝亦往往與鱗葉同時出現癥狀,最后連同鱗葉一起枯死脫落。病菌侵染后,當年不出現癥狀,經秋冬之后,于翌年3月鱗葉迅速枯萎呈現癥狀。感病樹冠似火燒狀的凋枯,病葉大批脫落,枝條枯死,連續數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病菌菌絲體生長最適溫度15-28℃,超過30℃停止生長,35℃以上則死亡,病菌潛伏期長達250余天。受害部位樹冠內部和下部發生嚴重,當年秋梢基本不受害。病害多發生在林間巖石裸露、土層淺薄,側柏生長勢衰弱的地段,樹勢越差越易感染,病害越嚴重。另外,林分密度越大病害往往較重,林緣受害較輕。同時,與樹齡亦有關,根據有關資料觀察統計,在相同立地條件下,15年生側柏感病指數為37.5,20年生側柏感病指數為66.2,30年生側柏感病指數為84.7。
四、側柏葉枯病防治措施:
1、營造混交林。人工造林根據設計密度,采取帶狀混交方式,營造常綠闊葉混交林。飛播造林播種油松側柏混交林,油松占比65%以上,可有效控制側柏葉枯病的發生和蔓延。
2、實施營林措施,提高樹體抗病性。采取適度修枝和間伐,清除雜灌雜草等撫育措施,堅持每年一次,以改善側柏生長環境。有條件的可以增施肥料,促進生長,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降低病菌侵染。
3、化學防治:(1)無人機防治。由于大部分山地造林地塊交通不便,坡陡灌大,加之農村勞動力缺乏,亦為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危害,可以采用無人機進行防治。其防治原理是:當藥液霧滴從噴灑器噴出時,被旋翼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直接增加了藥液霧滴對側柏鱗葉和細枝的穿透性,減少了農藥飄失程度。防治藥物與人工防治用藥相同,只是在配藥濃度上大大提高。無人機防治可節約農藥50%的使用量,節約用水90%的使用量,效率高,成本低,藥物噴灑均勻。(2)人工防治。對于交通便利,立地條件好,造林地零星的側柏林幼齡林,采取組建專業防治隊進行人工防治。目前側柏葉枯病防治沒有針對性藥劑,普遍采用廣譜性殺菌劑,我縣采用多菌靈8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葉枯唑800倍液進行防治,抑菌率達90.2%,再配以0.2‰磷酸二氫鉀,效果則更好。(3)防治時間。每年6月中旬開始,6、7月份各開展防治一次,間隔期15-20天。
結論:側柏葉枯病為真菌性病害,選擇廣譜性殺菌劑于每年6、7月份及時進行全面防治,可有效控制側柏葉枯病的發生和蔓延。在今后側柏葉枯病防治工作中,繼續進行探索和研究,選擇出具有針對性殺菌劑組合藥液開展防治,保護森林資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