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規?;B殖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分散式養殖。規?;B殖雖然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在養殖過程中常常對環境造成破壞。
1.1 水體污染在規?;B殖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大量的畜禽糞便以及養殖廢水,未經處理糞污直接排放到河流以及湖泊等水體當中,直接用于林地、農用地或者集中堆放于收集池中,在降雨或者地下水作用下,畜禽糞污中的有機質、病原微生物以及重金屬就會通過水循環而進入到湖泊水流當中,或者滲入到地下水系統當中,導致自然水體逐漸喪失自凈能力,最終導致水質發生惡化[1]。另外,排泄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的養分,這些養分會加速水體中微生物以及藻類的生長,快速消耗水體中的養分,導致水生生物大面積死亡,水體出現惡性變質,進而喪失飲用功能,甚至無法用于生活使用。
1.2 土壤污染養殖糞污中營養物質以及有機物含量較高,將其用于種植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質量,進而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是規?;B殖與小型散養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往往會排出大量糞便以及高濃度的污水,如果沒有對其進行處理而直接排放到土壤當中,常常會影響土壤的透氣以及透水性能,導致土壤出現板結以及鹽化現象,進而嚴重降低土壤質量。
1.3 大氣污染畜禽糞尿、飼料以及皮毛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這些物質通過厭氧分解會產生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惡臭味,從而污染大氣環境,促進動物疫病的傳播,這一現象尤其高發于炎熱的夏季[2]。另外,規模化養殖中還會排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進而產生溫室效應。
2.1 科學規劃首先,相關主管部門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養殖場,明確規定養殖場與人居環境的距離,同時對畜牧養殖場的密度進行合理控制,保證單位面積內養殖場的數量以及相互之間的距離。其次,養殖場在建設過程中應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逐漸取締簡易并且臟亂的養殖場,使養殖場的環境得到保證,進而實現環保的目的。
2.2 提高養殖戶環保意識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全方位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使養殖戶具備更高的生態保護意識,積極引導養殖戶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對養殖環境的保護,進而減少規?;B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2.3 科學管理首先,相關主管部門要幫助養殖戶規劃好養殖場的建設工作,使其完善科學治理措施,提出有效的糞尿排放、堆放、運輸以及處理等解決措施。其次,政府部門還需為養殖場建設提供資金幫助,為管理設備以及廢棄物處理設備提供貼息貸款以及補助等,使養殖戶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此外,政府部門還需對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宣傳以及監督,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檢查,為不合格以及不完善問題提供解決措施,同時責令養殖戶進行整改,如果養殖戶屢教不改,應當對其采取相應處置[3]。另外,還可以建立標準化的畜牧養殖場,同時邀請養殖戶進行參觀以及考察,做好指導工作,使其嚴格按照標準做好畜牧養殖工作。
2.4 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常常采用化學藥物對動物疫病進行治療,要想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量,就必須做好各種疫病的預防工作。首先,要加強科學的飼養管理,使養殖場始終處于通風、干燥以及整潔的環境當中,對養殖場進行定期消毒,從而降低動物患病概率。其次,堅持科學喂養,結合動物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營養需求對其飼料進行科學配比,同時做好合理喂養工作,保證食物以及水源的清潔衛生,以防病從口入。
2.5 加強糞便處理以及利用首先,在一定范圍內堆積動物殘渣以及排泄物,以防因過度堆積而導致環境污染的發生。其次,對廢棄物做好處理以及再利用工作,將其制成有機肥料施入到田地當中,或者將沼氣池建立于養殖場周邊,采用動物糞便制作沼氣,或者采用沼液養魚或者肥田,通過糞便的再利用,在改善規?;B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幫助養殖戶增加多元化收入。
綜上所述,要想促進我國畜牧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對規?;B殖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加強重視,提高養殖戶的生態意識,做好養殖場規劃工作,充分發揮監管單位職能,使規模化養殖具備更高的環保以及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