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偉,鎖海虹,蘇學艷,劉冬蓮,王桂榮,李芳,梁曉香
(1.石家莊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石家莊;2.河北以嶺醫院,河北 石家莊;3.石家莊市新華梁曉香診所,河北 石家莊)
扁平苔蘚(lichen planus,LP)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可累及皮膚、黏膜、毛囊、甲、生殖器。LP的癥狀表現不一,根據其發病情況,可分為多種類型。典型的皮膚LP為多角形或類圓形紫紅色扁平丘疹,可彼此融合成斑塊,上覆網狀蠟樣薄膜狀鱗屑,稱為Wickham紋,好發于四肢屈側,瘙癢明顯[1]。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感染、遺傳、免疫、藥物、神經精神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部分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LP無明顯性別差異。西醫治療藥物主要有糖皮質激素、維A酸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等,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本病主要用藥,但療程較久,副作用大。某些醫家還發現使用藥物的同時給予心理干預,能達到更好的療效[2]。LP當屬祖國醫學之“紫癜風”范疇,中醫多認為本病主要由風、濕、熱、瘀等邪氣導致,且與臟腑功能失調關系密切。中醫藥專家,河北省中醫院董燕平教授中西醫結合治療LP1例效果滿意,介紹如下。
馬XX,男,78歲,于2020年1月3日到我院就診。主訴:間斷口腔粘膜糜爛、疼痛伴雙頰、唇、雙上肢屈側紫紅色丘疹10年余。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反復口腔頰粘膜糜爛、疼痛,就診于當地醫院,考慮口腔潰瘍,予以對癥處理(具體藥物不詳)。癥狀未見明顯緩解。后口唇、雙頰、雙上肢屈側出現紫紅色丘疹,皮疹逐漸增多,伴瘙癢。多次就診各大醫院,診斷為“扁平苔蘚”,曾口服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后癥狀好轉,但病情反復發作,焦慮不安而來診。現患者口腔粘膜糜爛疼痛,口唇干燥、脫皮,瘙癢明顯,伴腹脹,口干,喜飲冷水。納眠差,小便頻,色黃赤,大便偏干。舌質暗紅,苔黃,脈弦數。平素喜飲酒,情緒急躁易怒。查體:口唇、雙側頰粘膜、雙上肢屈側散在紫紅色丘疹,呈多角形,境界清楚,表面有蠟樣薄膜,上覆細淺的白色網狀條紋,口唇皮損較密集,部分融合成斑塊。雙側口腔頰粘膜部分表面糜爛,部分上覆白色偽膜。雙手指甲甲板可見明顯縱嵴。頭皮、頭發未見明顯異常。西醫診斷:扁平苔蘚;中醫診斷:紫癜風,熱毒蘊結證。
治以清熱養陰,化瘀散結。方藥如下:(1)黃連15g,黃芩10g,浙貝母 12g,赤芍 15g,丹皮 10g,金銀花 15g,荊芥 10g,防風 15g,白鮮皮 30g,白芷 10g,白僵蠶 10g,天花粉 15g,皂刺10g,生甘草 10g,陳皮 10g,蟬衣 10g,7 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連續服用2周。(2)2周后察患者用藥效果,在上方加黃柏10g,大黃10g。7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余治療同前,連續服藥2周[3]。(3)2周后觀察患者病情,在上方加元參30g,繼服5劑,連續服藥2周。(4)2周后察看患者病情,繼服上方7天。
初次用藥后,患者皮損稍減輕,口腔粘膜疼痛緩解,糜爛減輕,偽膜減少。口唇干燥、脫皮較前緩解,瘙癢減輕,腹脹不明顯,仍有口干。納可,夜眠稍有緩解,小便調,色黃,大便偏干。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二次用藥后,患者口腔、口唇、雙頰、雙上肢紫紅色丘疹明顯減少,皮損變薄,但仍留有紫紅斑疹,口腔粘膜疼痛緩解,無明顯糜爛、偽膜。口唇仍干燥,少量脫皮,瘙癢不明顯,腹脹不明顯,納眠可,大便尚可。舌質紅,苔少,脈細數。三次用藥后,患者皮疹變薄,口腔粘膜疼痛不明顯,無明顯糜爛、偽膜。口唇干燥緩解,脫皮不明顯,無明顯瘙癢、腹脹、口干。納眠可,二便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滑。
患者平素嗜酒,情緒急躁易怒,則肝郁氣滯,疏泄不暢,肝火炎上。日久則灼傷陰液,陰虧則火熱更劇,熱毒內蘊,津血虧虛日久,血脈虧虛,瘀滯內生。飲食不節、肝郁化火均可致肝失疏泄,肝木乘土,損傷脾胃,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因此患者癥狀好發于口腔,日久不愈,后可延及口唇及其他部位。因此清熱解毒,化瘀散滯為治療總則。董老以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為主方加減用藥,方中黃連、黃芩、金銀花清熱解毒、消腫療瘡;浙貝母、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結,董老認為三者合用有保護粘膜的功能;荊芥、防風、白鮮皮、蟬衣即可疏風止癢,又可抗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皮疹以紫紅色丘疹、斑塊為主,可見氣血瘀滯日久,因此活血化瘀藥物基礎上加用白芷、白僵蠶、天花粉、皂刺可加強養陰散結之功;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患者腹脹,納差,陳皮可健脾和胃,行氣寬中。患者服藥后仍有大便干燥,可見熱毒熾盛,攻下之力不足,因此加用黃柏、大黃加強清熱解毒、通腹導下之功。患者陰傷日久,口干、唇燥、脫皮難愈,故加用大量元參滋陰清熱,涼血化斑,雖清熱但不傷陰。諸藥合用,可清熱養陰,化瘀散結。
綜上所述,LP經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