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忠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河南省農業農村發展,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親自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9月份又到河南省考察調研,發表了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要求河南“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專門召開河南省委十屆九次和十次全會,全面安排部署“三農”工作,特別是鄉村振興工作。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做大做強鄉村產業,離不開農產品加工業的引領帶動。2019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為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的轉型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
2019年6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明確了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及組織保障,回答了鄉村產業“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并圍繞資金投入、金融支持、用地政策、人才保障等方面出臺了具體政策,為鄉村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中央還設立了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等項目,著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圍繞區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打造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集聚區,示范引導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滿足群眾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支持聚焦種植業、畜牧業、漁業三大產業和糧油、果茶、蔬菜、中藥材、畜禽、水產六大品種,開展保護提升,打造特色產業,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鼓勵各地統籌利用中央和地方相關財政補助資金,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加強品牌培育和知識產權保護。繼續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負責、市場主導的發展思路,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突出產業興旺和聯農增收機制創新兩大任務,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著力改善產業園基礎設施條件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加強創建工作督導和考核,對創建成效突出、輻射帶動有力、績效考核合格的產業園,擇優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河南省已創建了4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個給予約1億元資金支持。
繼續以鄉鎮為平臺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建設一批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綠色美麗、宜業宜居的農業產業強鎮。支持符合條件的鄉鎮,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加快培育一批產業生產經營市場主體,創新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將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作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樣板田和火車頭,推動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目前,河南省已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項目35個,每個示范項目給予1300萬元資金支持,下一步產業強鎮建設資金或進一步增加。
由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中央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予以扶持。對龍頭企業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和發展新業態;對農民合作社重點支持提升農業服務能力、帶動農戶發展能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對家庭農場重點支持提升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符合相關政策要求的貸款,優先安排貼息。農業銀行優先安排信貸資金。財政股權投資基金及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優先進行股權投資,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目前,河南省經認定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已達163家。
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等平臺類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對園區及鎮域內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上下游合作社的獎補,只要聚焦平臺內的經營主體,都可期得到中央財政政策支持。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政策體系,2018年以來分別印發了《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突出做強肉制品、做優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培育形成一批年產值超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具體到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有7項。
支持企業綠色化技術改造,對新增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節能、節水、清潔生產和基礎工藝綠色化改造的示范項目,按照節能降耗效果和投資規模的一定比例給予后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創建成為綠色示范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的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
對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的企業,按其智能化改造項目軟硬件投資的8%予以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機器換人”示范項目,按照整機購置或租賃費給予不高于15%的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對企業技改示范項目的設備、研發投入,按照實際投入的30%給予后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加工企業創新中心列入省創新中心培育名單的,以先建后補方式,按照年度內購置研發、中試等試驗設備投入資金的3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認定為省創新中心的,以支持項目建設方式,按照年度內進行技術引進及購置科研儀器、設備和軟件等費用總和的30%給予補助,年度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晉升為國家級創新中心的,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
對經省認定的成套設備、單臺設備和關鍵部件,對省內研發和購買使用單位按照銷售價格的5%分別給予獎勵,獎勵總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經省認定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投保產品,省財政按綜合投保費率3%的上限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給予補貼。
對新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質量標桿、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的,省財政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市、縣級財政可再給予適當獎勵。在涉企專項資金安排上,對爭創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的企業予以優先支持。
省財政每年安排載體建設專項資金25億元,其中20億元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產業集聚區發展投資基金,通過直接投資或與市、縣級政府合作設立子基金等方式,對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在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給予資金支持。
省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對近3年至少擁有一項知識產權、已建立研發投入預算管理制度的企業,根據其年度研發投入一定比例給予獎補支持,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擁有新型研發機構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的企業,根據其年度研發投入等評價情況給予最高400萬元獎補支持。
同時,河南省政府在推動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基礎上,又提出要圍繞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實施企業升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質量標準和品牌培育“五大行動”;省財政安排20億元,對產業上游的生產基地建設給予支持,著力打造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優質蔬菜、優質花木、優質茶葉、優質食用菌、優質中藥材、優質水產品等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切實保障農產品加工業優質原料供應。同步啟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累計投入資金9億元,用3年時間創建10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還將安排2億元啟動“三鏈同構”示范項目和五大食品業轉型升級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