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監督挺在前面,通過經常性的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日常監督逐漸成為首要任務。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但在日常監督中,從實際情況看,監督的精準化規范化常態化還沒有有效形成,不敢監督、不會監督、不愿監督不同程度存在,緊一陣松一陣的監督也存在,不規范、簡單機械的監督亦存在。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黨內監督必須突出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單位的一把手應該是監督的重點。一把手是地方、單位、部門的“關鍵少數”,甚至可以說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一些一把手自身黨性不強、民主意識淡化,工作中權責認識不清。除一把手自身的素質之外,上級領導干部、同級領導干部、下級領導干部的監督也不到位。而群眾的監督又缺乏有效的渠道,這就導致對一把手的監督不到位,從而帶來一系列問題。
監督首先是對政治紀律的監督,但實際工作中往往是在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等方面用力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道:“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違紀違法的領導干部,有一些就是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而且不少被查處的領導干部表面看是經濟問題、生活問題,而實際上首先是政治上出了問題。同時,在巡視巡察、檢查監督中仍然發現有些地方、單位、部門的領導干部貫徹中央大政方針不力、抓黨建不到位等一系列政治紀律方面的問題。
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監督,主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決不能拒絕監督、逃避監督。有的領導干部缺乏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覺得監督是對自己的不信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嚴格自律,要注重自覺主動接受監督,對黨忠誠老實,黨員、干部決不能以任何借口而拒絕監督,黨組織也決不能以任何理由而放松監督。
在某種意義上,監督意味著挑刺、找別扭,容易得罪人,因此不愿監督。實質上,不愿意監督別人的領導干部,不敢較真碰硬,不愿用“得罪人”的方式維護政治生態,不僅是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現,而且從另一面也反映出其自身也不愿意接受監督。對于黨組織和紀委監委來講,監督很難在當時就顯實效,需要長期的過程;而辦案則在當時就能顯示工作效果。最近幾年,不愿監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在實踐中,不愿監督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了何種行為違反了哪種黨的紀律,也有相對應的處理措施;《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明確規定了執紀的程序和要求,使得執紀問責追責有明確的標準和便于操作的流程,只要對違紀違法事實認定準確,就能較好地定性。但日常監督的內容廣,具體情況千差萬別,手段單一,操作性不夠強。比如,對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內”監督比較容易管理,但“八小時以外”的監督較為乏力;對問題出現后的事后監督處置能夠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規黨紀按圖索驥、及時問責,但事前監督、事中監督缺乏較為有效的舉措。
對領導干部的監督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管理包含著監督,各級黨組織在教育管理干部的過程中,必須做好對干部的日常監督工作。但目前的情況是,肩負履行監督主體責任的黨組織,有時存在過多將監督擔子壓在紀檢監察部門身上,忽視了黨組織自身以及有干部管理權限的部門的監督作用發揮。作為監督主力軍的紀檢監察部門,由于監督對象多、自身人員力量有限,加之重執紀辦案輕日常監督思想存在,在做好監督這一紀檢監察部門的第一職責上顯得乏力。
把政治監督放在首位,是監督的應有之義,也是推進領導干部日常監督精準化規范化常態化的根本要求。要堅持以初心使命作為政治本色和前進動力,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突出抓好政治監督,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加強對黨章黨規黨紀和憲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緊盯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戰略舉措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督促各級黨組織特別是黨委、黨組一把手切實肩負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確保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出,做實做細監督職責,在日常監督、精準監督上探索創新、實現突破。精準意味著要有針對性,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式的監督難以發現問題,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結合不同崗位和部門的特點,分析出不同崗位的廉政風險點,有的放矢,不斷提升監督的精準化和有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管理監督干部,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既從思想教育上嚴起來,又從制度上嚴起來?!蓖ㄟ^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建章立制,有章可依,依章而行,防止監督變成個人意志的體現,持續提升日常監督的規范化水平。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制定后要嚴格執行。同時,在實踐中,要及時審視制度的適宜性,該修訂完善的及時修訂完善,該廢止的及時廢止,從而保證其時刻處于有效運行狀態,確保監督工作規范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日趨完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健全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秉h中央的頂層設計已經把路線擘畫,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切實發揮各種監督力量,加強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使監督全方位、全時段、無盲區、零死角、全覆蓋,以監督的常態化促進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