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辦法》《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督查檢查考核計劃》要求,近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展2020年脫貧攻堅督查工作。
本次督查的主要任務是,對中西部22個省份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檢視問題、問題排查等發現問題整改工作開展督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與基層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督查重點關注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消費扶貧、公益崗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等工作,同時關注各地克服疫情影響情況、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情況、防范洪澇地質災害等風險情況、脫貧攻堅普查前期準備情況等。對2019年退出貧困縣進行抽查,重點檢查退出質量,特別是“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督查主要采取實地督查、暗訪抽查、受理舉報等方式進行,有關情況將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郭少雅)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積極探索數字鄉村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通知》指出,試點工作主要包括開展數字鄉村整體規劃設計、完善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探索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探索鄉村數字治理新模式等七方面內容。同時明確,到2021年年底,試點地區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鄉村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大幅提高,依托互聯網開展的農村創業創新蓬勃發展,鄉村數字治理體系基本完善,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
(欣 華)
在線教育、“虛擬”產業園、新個體經濟、共享生產……我國將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速數字經濟,激活消費新市場、培育壯大新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助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日前公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包括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數字化治理、產業平臺化發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無人經濟”、培育新個體經濟支持自主就業、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探索多點執業、共享生活、共享生產、生產資料共享及數據要素流通。
《意見》提出,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鼓勵發展基于知識傳播、經驗分享的創新平臺。
(劉園園)
盡管今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因素影響,我國夏糧生產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其中,小麥產量13168萬噸(2634億斤),比2019年增加75.6萬噸(15.1億斤),增長0.6%。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介紹,2020年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有所提高,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夏糧單產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小麥整體長勢良好;另一方面是田間管理加強,后期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小麥返青期間田間管理、農資供應等產生一定影響,但后期各地加強了農資調運和小麥田間管理,總體看疫情對小麥生產未產生大的影響。
(陳煒偉)
從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傳出消息,我國計劃2020年至2022年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總投資約1.29萬億元,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6萬億元。工程實施后,預計可新增防洪庫容約90億立方米,治理河道長度約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積約2800萬畝,增加年供水能力約420億立方米。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表示,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須著力補齊重大水利基礎設施的短板。
據介紹,這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包括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水利等5大類。
(劉夏村)
據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的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遴選工作,確定了擬入選的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據介紹,文化和旅游部將支持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重點旅游項目建設,以及重點市場推廣活動,鼓勵各地利用各類資金渠道對全國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進行支持。
(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