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原發或者繼發性的腹瀉羔羊的抵抗力比較低尤其是消化系統比較脆弱,一旦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話,羔羊的消化道器官很容易出現炎癥。此外,羔羊身體中的各項機能還都處于發展的階段,不能形成很好的抵抗力,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比較差,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很容易造成腹瀉。
1.2 營養攝入和飲食引起的腹瀉羔羊處于生長的階段,營養攝入太多或者太少都容易引起羔羊腹瀉。此外,如果母羊缺鈣抵抗力比較差,加之羔羊又不能攝入充足的營養,不僅造成羔羊的營養不良也很容易導致羔羊腹瀉。羔羊攝入奶水過多或者奶水溫度過低的話,也容易造成羔羊的腹瀉病。外界環境影響羔羊的消化系統可能出現異常,導致羔羊出現腹瀉。
1.3 外界環境衛生不良所引發的腹瀉羔羊腸道的抵抗力比較差,如果長期處于高密度的環境,很容易引起腹瀉。如果飼養環境衛生條件不達標的話,也容易引起腹瀉疾病,此外,養殖環境的濕度和溫度控制不合理,會導致羔羊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引發腹瀉。
2.1 加強飼養管理水平科學管理能夠降低羔羊患病的可能,可以采取高床飼養方式來加強飼養管理,降低羔羊接觸致病因子的可能,從而起到防治疫病的作用。隨著我國養殖業向著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羊養殖密度的不斷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病的風險。為了科學的控制好養殖規模,不同地區應該結合自身發展情況來選擇養殖密度,尤其考慮草料來源是否充足,同時還應該結合當地的飼養環境特征和需求,確定科學的飼養規模,將養殖密度保持在科學的范圍內。堅決杜絕盲目擴群,從而降低羔羊患病的可能性。
2.2 加強環境衛生消毒首先,重視對羊圈的防風和防潮工作,在冬季開展防風,而在秋季進行防潮工作。其次,羔羊產房盡量不要重復使用,使用后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可以使用石灰或一定濃度的火堿對地面和墻面進行消毒。此外,為了提升消毒的效果,要提高養殖環境的清潔度,定期更換墊草,及時清理產房羔羊的污染物。在飼養過程中保證羔羊的飲水充足。
2.3 合理飼養,供足營養在新產羔羊的初期護理階段,應該保證羔羊吃到充足的初乳,幫助提升羔羊的免疫力。養殖人員應該保證羔羊采食新鮮的草料,如青草和豆科干草等。要重視在羔羊生長過程中精料的補充,可以使用豆餅、玉米、礦物質等物質混合制成精料,定時定量對羔羊進行喂養,不能因為過量喂養而導致羔羊腹瀉。
2.4 加強懷孕母羊的營養重視對懷孕時期母羊的營養攝入量也是預防腹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應該認真觀察母羊的生長情況,尤其是不同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情況,通過觀察的情況對母羊的飼料進行科學的調整,對懷孕后期的母羊應該在飼料中添加一些蛋白質,或者通過注射的方式對臨產期的母羊進行營養補充。其次,飼養人員還可以使用一定量的紅糖和麥麩進行混合制成紅糖麥麩水,在母羊生產之后的3d內喂給哺乳期的母羊。再次,做好母羊產后疫情的防治工作,只有健康的母羊才能為羔羊提供充足的奶水,從而降低羔羊發生腹瀉病的可能。
2.5 及時治療病羊在羔羊腹瀉病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一定的原則,即勤觀察、早發現、早治療。羔羊的身體還處于發育階段,其抵抗力比較差,相關的養殖人員應該時刻觀察羔羊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控制,將疾病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可以使用土霉素進行羔羊腹瀉的預防。其次,對于腹瀉癥狀比較輕的羔羊,通過喂食人用乳酶生和食母生可以緩解疾病,用法是一天3次,持續使用2d。如果是重度腹瀉的羔羊或者是比較嚴重的羔羊,可以使用雙黃連和抗生素等藥物,但是需要配合使用活性炭等保護劑進行治療。對于腹瀉情況很重,同時伴有脫水的羔羊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補液,補充液體主要有抗生素、生理鹽水、維生素等。發現病羊出現排尿或者二次排尿的話,可以停止補液。如果腹瀉嚴重脫水的羔羊,不能采取靜脈注射的話,可以采取腹腔注射。
綜上所述,羔羊腹瀉是一種經常出現的傳染性疾病,其主要危害羔羊的消化道器官,對羔羊健康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為此,應該在科學分析羔羊腹瀉疾病的基礎之上采取預防和治療手段,同時在預防和防治的過程中堅持勤觀察、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將腹瀉疾病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為促進我國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