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羊過程中,羊螨病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該病主要對羊只的皮膚健康造成危害,使羊的生長性能受到影響,導致羊毛品質的降低。另外,羊螨病的發生還會影響羊只的抵抗力,導致其他疾病發生概率明顯增加,進而導致羊只死亡率增高。
1.1 傳播途徑羊螨病主要通過接觸方式進行傳播,健康羊只在與患病羊只直接接觸后常常患病;另外,患病羊只還會使羊舍內的設施以及器具等受到污染,導致螨蟲附著,健康羊只在與這些設施以及器械接觸后也容易感染患病。此外,如果放牧區域內存在螨蟲污染問題,將健康羊只與患病羊只進行混合飼養,共用飼養用具等也容易使羊螨病出現交叉感染,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凈化的難度,使羊群出現反復感染以及發病的情況,進而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
1.2 流行特點羊螨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發流行狀態,該病具備較高的感染率以及較為廣泛的分布范圍,對螨蟲而言絕大多數動物都可以成為其宿主,進而導致該病的傳播[1]。與此同時,由于養殖戶對螨蟲的危害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忽略了羊螨病的防治工作,導致羊螨病無法得到及時發現,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病原體凈化難度的增加。
1.3 發病季節羊螨病通常高發于秋季以及冬季,而在夏季其發病率并不高。在秋冬季節,因溫度較低,羊只皮膚溫度并不高,同時羊絨生長,這些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螨蟲的大量繁殖以及生長。
患病羊只最為典型的癥狀是皮膚以及四肢出現嚴重的瘙癢現象,導致羊只常常在柱欄以及墻角等處進行摩擦。在患病初期,病羊皮膚表面發現紅色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大小類似于針頭的結節,接著這些結節不斷轉變為水皰以及膿瘡。如果水皰破潰還會出現痂皮,使皮膚厚度明顯增加;如果病情較為嚴重,羊只還會出現體毛脫落的問題。另外,羊只在患病后食欲會受到較大影響,導致其生長發育受阻,機體消瘦,病情嚴重的羊只還會出現死亡。
3.1 涂藥療法在養殖場內,如果患病羊數量較少,同時其皮膚病變面積并不大,可以通過在病變部位涂抹藥物的方法來進行治療[2]。首先需要剪掉病變部位及其周圍3~4cm范圍內的被毛,直接燒毀剪下的被毛或者通過浸泡消毒水來達到消毒的目的。接著徹底清除皮膚表面的痂皮,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通常采用肥皂水來清洗處理痂皮,接著將適量濃度為2%的敵百蟲水溶液、濃度為1%的敵百蟲軟膏或者濃度為5%的螨凈涂抹于患處。
3.2 口服或者皮下注射通過口服或者皮下注射藥物的方式也可以對羊螨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為患病羊只皮下注射0.2mg/kg體重的伊維菌素,或者口服50mg/kg體重的伊維菌素,均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3.3 藥浴治療在養殖場內,如果患病羊只數量超過了10%,可以采用藥浴方法對羊只進行治療,與此同時,藥浴方法也是健康羊只羊螨病的一種有效預防措施。首先,需要對羊只進行剪毛,1周以后進行藥浴,通常采用0.25%的螨凈或者0.005%的溴氰菊酯水溶液作為藥液。在對羊群藥浴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得對大群羊直接進行藥浴,而是應當先對小群羊開展藥浴實驗,藥浴過程中需要將藥液溫度保持在36~38℃,同時要保證羊只全身毛均已濕透。對于患病羊只通常需要7~10d以后再開展一次藥浴,只有經過2次藥浴才能使治療效果得到保證。
4.1 在建造羊舍時,應當盡量選擇具備良好采光條件同時地勢較高、較為干燥的區域。
4.2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需要保證羊舍內良好的通風條件,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使羊舍處于干燥狀態,定期開展消毒工作。
4.3 必須徹底清洗并且消毒病羊的羊舍、活動場所及飼養用具,嚴格落實消毒制度。
4.4 在每年秋季,養殖場需要對羊群全面實施藥浴除螨,從而對羊螨病進行有效預防[3]。
4.5 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需要定期采用來蘇爾溶液或者開水對其衣物進行燙洗。
4.6 在引入羊只之前,飼養場必須強化其檢疫措施,隔離飼養新引入羊只。
4.7 一旦發現感染螨病的羊只,必須立即進行隔離同時給與有效的治療。
綜上所述,羊螨病是養羊過程中較易發生同時會對羊群健康造成較大威脅的疾病,因而相關主管部門必須對該病加大宣傳力度,使養殖戶對該病提高重視,做好其預防以及治療工作。